我終于學會了正向反饋!

我曾經是個“”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人,做事情總喜歡貪多,明知道做不完,卻恨不得拿任務量砸死自己。

因為那個時候我崇尚的是計劃定高一點,就算完不成,也會比低計劃完成的多一些。

后來我因為迷信這個思維邏輯,導致我任務越堆越多,每次安排完計劃心里就開始焦慮痛苦,知道自己完不成,卻總是停不下來自己加任務量的心理,以至于我定完計劃做不了多久我就累了,就放棄了。

久而久之,習慣性放棄成了我的狀態。

而且我那個時候一直在進行負面心理暗示,我初中之后因為叛逆,想做壞學生博取家里人關注,所以逐漸放棄學業,開始鬼混,說鬼混也不過是看小說,上課睡覺,和別人聊天這樣的小兒科叛逆。

但是無論做沒做成壞學生,反正我是沒有因此多得到父母的關注的,可是學業確實一落千丈了,一開始是故意不學習,后來就成了真的學不會。

這樣的狀態一直到我高二,我因為一些事情的打擊開始幡然悔悟,開始奮發圖強,用心學習。

但基礎終究是不好的,上輔導班的時候數學老師測了測我的知識量,無奈從初中開始教起,那個時候沉迷于學習,天天課間跑到辦公室問老師題,卻又喜歡鉆牛角尖,老師告訴我公式的推導過程,我卻非要問為什么這樣推導,導致老師發狂到沖我吼:“你這個學生哪里那么多為什么,這是數學家推導的,我還能把數學家請過來告訴你嗎?你只要會算就行了,背下來,別問那么多為什么!”我灰溜溜的回去了,之后也不太敢問老師題了,便開始纏著我們班學霸利用午休時間學習。

那個時候成績不好,老師會按照升學率分三六九等,我作為班級倒數的學生,只配得到老師的忽略,所以那幾年,我被打擊到一直以差學生自居,看到成績好的同學就自卑,有人夸我學習努力,我也覺得自己不配得到稱贊。

這樣產生的陰影一直到了現在我都排斥教師這個職業,我怕自己會成為自己討厭的人,耽誤了學生的前程,至少對當初的我來說,哪怕老師多幾句鼓勵,多一些在意,我可能成績會更好一些。

事情發生變化是我大學,我大學去了一個專科學校,因為分數高,學習也一直保持努力的狀態,加上同學們確實都不愛學習,導致我一整個大學生活都處在班級好學生的行列,我也開始恢復了當初被打壓時失去的自信心。但是內心還是覺得自己是差學生浪子回頭的好學生狀態。

一直到前不久,和心理醫生聊天,談起自己小學生活,才恍然大悟,才開始推翻自己是差學生的心理魔障。

其實我小學一直是班里前三名,到了六年級的時候數學還拿過班級里唯一一個滿分試卷,那個時候自己一直是被老師重視,被獎勵,被表揚,被稱作別人家的孩子的一個狀態。

可是因為得不到家里的重視,無論成績多好,家人也不會表揚,只會打擊我,說為什么不是第一,下次繼續努力這樣的話。我那個時候拿獎狀拿到手軟,小學獎狀貼了一整面墻,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獎狀的,我每次拿了獎狀還是很開心的給家人看,家人只是草草的一聲知道了,我的獎狀后來便被隨意丟到一邊,積了灰,沾了水,甚至破爛不堪。

這才導致我后來叛逆想做壞學生得到父母的關注,然而這一切并沒有什么用。

那個時候沒有完整的人格,一切以父母為首,以他們的喜怒哀樂為自己方向的標桿。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開始塑造自己的人格,不再覺得自己因為不被父母認可而不不值得。

自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人,只不過中間走岔了路,現在又重回自己人生路的正規上罷了。

其實好學生壞學生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發光點,有教無類,不是成績好就是好學生,不是成績差就是壞學生。只是在那個時候我的心里,成績好就是好學生,成績差就是差學生。

而現在的我已經脫離了學生生活,我只是喜歡學習,享受獲得知識的這一過程,我也終究不用再被學校的教室和老師評判我是什么樣的學生,小時候我成績好的過去也被我理解成我不是笨蛋,只要我用心學,我不比別人差的意思。

我也不再貪多,開始將目標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組合,開始定計劃能做一百我定六十,這樣一點點增加自己的信心和興趣。

我終于學會了正向反饋,不再用負面評價和負面結果攻擊自己,而是用一點點鼓勵一點點成就去呵護自己。

所以現在的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也許只是聽了一首喜歡的歌曲,也許是看到了晴天后的夕陽,也許是因為做對了一道難題。

我終于塑造了我,成為了我,而不是父母以為的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