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于1919年完成的作品。該書以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一個普通的英國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的生平經歷。四十歲的思特里克蘭德原本的生活在旁人看起來幸福而美滿,家境富足,太太賢惠,兩個孩子活潑可愛,一切看起來都令人艷羨。
然而突然有一天,思特里克蘭德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前往巴黎,去追尋他心中的繪畫藝術夢想,放棄優渥舒適的生活,拋妻棄子,這在很多人看來是瘋狂的舉動,令人大跌眼鏡,一時間流言四起,他的妻子執意認為自己的丈夫是跟別的女人私奔了。
盡管在巴黎追夢的生活是貧困潦倒的,但是依然沒能阻擋思特里克蘭德對于繪畫的狂熱和執著。此后不久,他遠離人群前往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島,在離群索居的日子里與當地一個土著姑娘結了婚,有了孩子。后來,他因為身患麻風病,被當地人孤立,只有妻子和孩子陪伴在他身邊。
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思特里克蘭德雙目失明卻依然堅持創作,他在家中的墻壁上留下一副壁畫,堪稱曠世巨作,然而彌留之際,妻子按照他的遺愿將壁畫付之一炬,徹底燒毀…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最小的貨幣單位。月亮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了現實生活,毛姆的小說通過對主人公的生平經歷的描寫,深入探討了生活和藝術的矛盾,作品展現了天才、個性、物質生活、精神文明以及家庭生活之間的碰撞與矛盾,摻雜了對人性的探究和剖析,契合了許多人心中所想,引發讀者的共鳴。
這部作品距今已經快有100年了,書中所透露出的關于夢想的闡述和追求,即使到了高速發展的現代文明社會中,每每讀來依然沒有過時的感覺。因為,在當今的社會中,已經有很多的人以類似的方式放棄目前所有,勇敢地走上了追夢的路程。
不管是遠離大都市,選擇定居于群山沃野之間,不管是放棄高薪安心學一門心儀已久的手藝,也不管是改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選擇自由職業或創業,這背后都需要十足的勇氣和決心。
無論是一本書的內容還是一個人的經歷和故事,它能夠打動人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喚起了人們心中潛在的愿望和追求,只不過大部分的人往往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不放棄心中那看似偏執不合群的想法,最終選擇走一條普遍的大眾化的道路,但也總有人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走出了那最重要的一步。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每一個決定的好壞都無從談起,我們后來所做的無非是盡量使當初的選擇往好的方向發展。在正規傳統教育環境下長大的我們,個性和自我往往是被掩藏甚至是泯滅的,合群、正規、奉獻以及先人后己之類的想法早已潛移默化地根植在我們的頭腦中。
盡管后來的我們未必能夠做到盡善盡美,但當自我和自私的念頭一出現已經習慣性地被自身屏蔽掉了,無形的意識告訴我們這是錯誤的,不要走這條路。
就好像每每提到人生的道路,我們會聯想到想到上學、畢業、工作、結婚和生子…這是普遍的大眾模式,我們也不能免俗,得一一遵守,如果有誰走到了岔路上,另辟蹊徑,就自然而然地會被認為是另類的,不合乎傳統的。
今天看到一篇關于為什么要出國留學的文章。作者以其自身的經歷闡述了出國留學所帶給他的成長和改觀。隨著近年來留學生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都有了海外受教育的背景,同時,擁有“海歸”身份的人在回國求職中也并非是高薪的必要條件了,如果想要通過海外留學來獲得事業上和收入上的成功,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就作者自身而言,在付出了高昂的留學費用和2年的光陰之后,他感覺最大的收獲是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思維。比如,留學期間,你的眼界和視野將會變得開闊,會見識到各種各樣標新立異的“活法”,而不是在國內傳統家庭長大,自己接收的是一個固定流程的生活模式。
那些不同的“活法”,彰顯出豐富強烈的生命力,會很直觀地感染到你,它不是單純的一個成就,或是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讓你身上每個細胞都打開的東西。
思特里克蘭德在追夢的歷程中,幾乎都是與貧困、疾病和饑餓相伴,這與他從前富裕的生活有著天壤之別,但是他自己絲毫沒有覺得這是苦難,反倒是終日里能夠與繪畫和藝術相伴,生活是充滿驚喜和愉悅的。這種看似與常人的感官大相徑庭的體驗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就只有當事人才有發言權。
當由來已久的執念已經壓抑不住內心的沖動時,當對于未完成的心愿的執著已經可以超越物質生活的束縛,當對于所作所為會付出的代價以及導致的后果能夠一并承擔并不懼未來時,便是心動和行動共同啟動的時刻。
相信那一刻,世界再無旁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