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夏秋之間 ???——品讀石麗萍的詩


? ? ? ? ? ? ? ? ? ? ? ? ? ? ? 寫在夏秋之間

? ? ? ? ? ? ? ? ? ? ? ? ? ? ——品讀石麗萍的詩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永

? ? ? ? ? 說實話,讓我給詩人寫評還真不多,不是怕難為自己,主要就是怕寫不好,誤導了詩人創作的方向和動力。但我堅信,有詩人就會有詩評,因為詩評是撞擊詩人靈魂的閃電。

? ? ? ? ? 去年十月,我接手主編《十詩人詩選》(2015卷),有選擇的翻閱了大量的詩人文本,在眾多的投稿詩人中重新認識了曾經熟悉的女詩人石麗萍。所謂重新認識,是對過去熟悉的新的挖掘。過去在微信群里零零星星也看過一些她發表的短詩,特別是她的一首《用一整夜的黑去尋找光亮》,其深沉的詩意、寫實的語言、短促的結構和充滿聯想的創作思路入選了《中國首部微信詩選》,給我留下很深印象。

? ? ? ? ?石麗萍,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結業于山東省作家協會第21屆作家班,濟南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會員,工作之余喜歡撰寫詩歌及詩歌朗誦,她的部分詩作發表在《山東文學》《山東詩人》《藝術山東網》《中國草根雜志》《文學縱橫雜志》《無界詩歌》等媒體。

? ? ? ? ?詩學理論的厚度與詩作文本的語境和意象是詩人創作的源泉和激情;同時,對自然生命的回歸與質樸、對現實社會的執著和探尋也是拷問一個詩人的良心用苦。我在石麗萍的30首詩中至少讀出了她的自然、生命和追問三種意象,讀到了自然中流露出的生命渴望,能真實的感覺到她對傳統自然的挖掘和透析,如:《寫在夏秋之間》《寫情詩的詩人》《秋,蹉跎》《回憶擱淺,思念上岸》《蓮想》《田園生活》和《黑》等。

那些夏天帶不走

秋天難梳理的故事

爬上樹梢

看秋葉隱入黃土

繚繞在指尖的煙霧

情節迂回上升

故事的結尾在土里發芽

為下個季節作序

? ? ? ? ?她的這首《寫在夏秋之間》是我喜歡的其中一首短詩,全詩只有兩小節、八行,上節的“故事”做埋伏,樹梢、秋葉、黃土,為下一節的開頭做鋪墊,生發出煙霧、情節、發芽,最后又把詩意的季節做成延伸,讓自然回歸、讓生命重生,干凈的語言把夏秋之外的意境逐漸放大,放大到讀者的想象和追問。再看看這首《秋,蹉跎》。

在一種思緒里蹉跎

蹉跎成紅塵中的一面墻

翻越墻頭,看見秋

墻壁砌成的迷宮把心鎖住

目光所及之處

秋,已長滿皺紋

? ? ? ? ?傳統的欣賞和理解可以這樣深沉,一種抽絲剝繭的理解和分析,把秋與蹉跎幻化成看不見卻呈現在心里的皺紋。我認為,一首詩的美,是多種多樣的,是不拘一格的,這種美也是安放在每個讀者心里獨特的評價和選擇。石麗萍的這首詩就有著她那份獨特的、自然的,甚至有些哲性的美。

? ? ? ? ? 記得前段時間,她專程來拜訪我,因為曾經的師生緣分,我們聊得很自然。說起畢業后的個人學習和發展,說起對文學藝術的執著追求,順理成章的就談到了她近幾年來對詩歌的理解和從事詩歌寫作的感受和體會。交談中,看到她對詩歌的熱愛和對寫作的癡迷真的讓我感動,曾經像我一樣的一個文學寫作邊沿的人、一個愛好文學的人,已然成為了一個具有獨立思想、詩意情懷、鮮活取向的女詩人。所謂獨立、所謂情懷、所謂鮮活,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句子。

僵尸披上黃袍走秀

四面楚歌。夜夜笙歌

黑與白在太極里,較量

是與非在正道上,輪回

——選自她的《求解》

有些書,讀了變成文盲

有些話,說了成為陌路

——選自她的《人生是一句話的長度》

在一葉菩提里

請愿

求活佛在某一個深夜

讓我暖你的心

——選自她的《蓮想》

策馬奔騰的馬尾甩出新的江山

南與北隔山相望

——選自她的《北與南》

人類發明槍支

用子彈為自己送行

人類鑄造匕首

用刀尖修理牙縫

——選自她的《自我摧毀》

? ? ? ? ?像這樣的詩句在她的30首詩里還有很多,它們張揚著詩人的精神質地,訴說著詩人對自然生命的解讀,顯現著詩人對詩意語言的運用和把握能力。那次,我們還談到了新詩創作的真實性、詩人的獨立思想、詩意語言的簡潔、桑恒昌老師的“寸法”和馬啟代先生的“為良心寫作”。

? ? ? ? ?我們可以欣賞詩歌的思想,也可以欣賞詩歌的意境,同時也允許我們獨立去欣賞詩歌的情感。清代劉熙載的《藝概》里有句話叫“相濟有功”,就是指形式的美要與情感的美相結合。在石麗萍的30首詩里面就隱藏著不少這種“相濟有功”的實例。如:《鄉村故事》《鳥與樹》《開你的門是為了撫摸你的指紋》《為你寫詩》《田園生活》《下雨了,我為你撐傘》《立誓》《愛之鎖》等等。“詩人享受了多少個黑夜,就能寫出多少首詩歌,把靈魂交給白紙,讓故事躍然紙上。”這是石麗萍的詩觀,也是一個女詩人的詩歌宣言。

? ? ? ? ? 歌德在《歌德談話錄》中認為:“美是人的心理世界對外部世界的一種感覺和認識,是人的情感與自然、社會、宇宙完美融合的產物,是自身小宇宙與外在大宇宙的結合”。我想說的是,詩歌的美不需要任何復雜,不需要拐彎抹角,不需要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詩歌是經典的文學,是文學的寶石,它只需要詩人用最直接的方法、最簡單的思維、最痛快的情感去訴說自己的心靈感應。我們共同去探尋,這是一種詩意的大境界。

? ? ? ? ? ?2015年12月20日于漢趣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唐詩三百首詳解(一 行宮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譯...
    漢唐雄風閱讀 6,292評論 4 29
  • 4月14日晚八點半 值得紀念的星期五 酒球會邊角一隅 人潮洶涌的會場 熟絡的大學同學一道 我在春花姑娘的現場。 值...
    崖落閱讀 199評論 0 0
  • 我不知聚光燈下的燦爛,亦不知背光后的黑暗,只愿生活在余光中灑脫自在。
    文汝啨閱讀 11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