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直以來按部就班的教學生活,已經(jīng)讓孩子們感到有些枯燥乏味。今天,我用較為新穎的方法進行教學。我的辦法是讓學生當“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放手給孩子們,讓他們自讀自學自教自悟。
今天,同學們學習的課文是《失去的一天》,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文章,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小孩佩佳貪玩懶惰,虛度光陰,媽媽用不同的人的工作情況和成果來教育佩佳珍惜時間。通過同學們預習課文、初讀課文以及根據(jù)《字詞句篇》等參考資料“備課”后,基本上讀懂了課文。他們還通過深入思考,勾畫了自己認為的重點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在旁邊作了批注。
上課了,第一位當小老師的是胸有成竹的邱子瞻,他信心百倍,來到臺上,有條不紊地安排,請同學們齊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再檢查預習,請同學們來交流自己學習生字詞語的感受、經(jīng)驗或者疑問,接下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分段,以及概括段落大意,他還適時在黑板上板書,頗有老師的范兒,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平時上語文課的第一課時的樣子,也仿佛看到自己讀師范的時候試講的樣子。同學們對他的大方和從容投來了贊賞的目光。
第二位同學是我們班的“天之驕女”黃希玥,她落落大方地走上講臺,一上臺就拋出一個很值得大家討論的問題:“同學們,讀了課文,你最喜歡哪句話呢?為什么,我們分享一下,好嗎?”下面積極的同學是迫不及待了,都把小手舉得高高的,非常配合黃希玥。他們早已等不及要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了。像張玉林、龔子翔、徐悅楊等等紛紛來談自己的看法,真是各抒己見。大家就文章中的關(guān)鍵語段來朗讀,分享感受,侃侃而談,滔滔不絕.有的同學還引經(jīng)據(jù)典,比如:龔子祥說,“這段話令我不由得聯(lián)想到一首詩《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張玉林也站起來說:“我想到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文章的重點語段,重點句子,同學們通過這樣的熱烈討論,自己就解決了問題,也明白了道理。看看,高年級的教學,我這樣一位語文教師,站在旁邊,就已經(jīng)把知識教給了學生,而且學生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多好啊!他們不僅興味盎然,而且努力探究,認真用心,這樣的學習不是比平時我們的“灌輸”和“逼迫”效果好得多嗎?
第三位同學黃哲,他抓住了最后的一個自然段“媽媽為什么說佩佳失去了一天?”再次回歸到關(guān)鍵問題,再次追問同學們,這樣,孩子們對課文有了反思,明白了如果一天游手好閑,無所事事,那么那一天將是無意義的,無價值的,那就是讓自己失去了一天。這樣學生領(lǐng)悟到課文的深刻含義。
最后,張玉林上臺來當小老師,我悄悄地提示他,可以啟發(fā)同學們聯(lián)系實際來說。他便讓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中的事例來談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看法。這樣,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發(fā)言,有的說自己暑假不珍惜時間,到了開學的十天才來趕作業(yè),失去了時間;有的談到自己愛看電視,愛玩游戲,浪費了時間;有的說自己做事磨蹭,愛三心二意,東張西望,結(jié)果總是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我在旁邊一直點頭,心中不由地贊嘆:孩子們真棒,如果不是今天放手,我不知道他們其實都很有能力去自己學習知識。我們當老師的不僅要教授于“魚” ,還應該教授于“漁”。我應該多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不僅獲得許多知識,還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活動還在繼續(xù),我非常滿意今天的教學方法。
事實證明,這個教學方法帶來的效果很不錯,值得反復使用。下課后,我獎勵了班上同學們學習之星,還獎勵給講課的小老師一張漂亮的書簽。我希望他們能繼續(xù)發(fā)揚這樣的積極精神,也保留這樣濃厚的學習興趣,把語文學得更好,我也將會經(jīng)常采取豐富多彩的方式來進行語文的教學工作,將自己的語文教育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