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漢去世了,李老漢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做李天明,二小叫做李天亮。李天明是塊讀書的材料,所以老漢便咬著牙關,供著他上完了大學,天明畢業后便留在了省城,而且仕途順利,一路高升,不到35歲,就坐上了局長的位子。老二李天亮上到初中畢業的時候,看到父親實在有點撐不住了,就偷偷地把重點高中的通知書撕了,和父親一起供養上大學的哥哥。
李天明娶了個城里的老婆,在省城扎了根,除了過年的時候,去那個窮的叮當響地小村里開著小車轉一遭,一年沒有個回來的時候。李天亮就種著幾畝薄田,住著三間破房,侍奉老父和癱瘓在床的老娘,快30了,還沒討著老婆。
按照村里的習俗,死了人是要排三天的。到第二天天快黑的時候,李家老大才開著一輛小車,老大不情愿地來了。到父親靈前哼哼了兩聲,算是吊孝了,而他那個城里的媳婦,壓根連樣子都沒做,只是站在那里,以一種不屑的眼神看著眼前的一切。而村人則以一種更加不屑的眼光瞧著這對夫婦。
第三天上午,從省城、縣城來了幾輛小車,當然都是沖著省城的局長大人來送錢的,村里司禮的趙大爺,對這幫子人愛搭不理的,村人更是一種木然的神色看著這一群人。
村里老了人下葬,都是鄉親們幫忙,來的人越多,說明這人在村里的為人越好。第三天中午,到起靈的時辰了,父老鄉親來的可真不少。棺木是要從家里一起抬到墳地的。鞭炮開道哭聲震天,當然有真哭的有假哭的。司禮的趙大爺,大著嗓門兒喊著:“跪……起……跪……”孝子賢孫們便聽著號令,一跪一起的走著。抬到一半路的時候,快出村了,棺木突然就停在那里不走了。趙大爺:“怎么回事啊?”一大群人齊聲應著:“我們大伙是給天亮幫忙來了,已經抬完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請局長大人找人吧!”李天明一聽這話,腦袋“嗡”的一下,傻眼了,這節骨眼上去那里找人啊!他向趙大爺投去了求援的目光,趙大爺白了他一眼說:“磕頭,趕緊跪下啊,把人留下!”李天明“撲通”就跪下了,一群人看也沒看他一眼,陸續的散去了,只剩下當街停放的棺木和一群孝子賢孫們。李天明急急詢問趙大爺:“怎么辦啊?大爺!”趙大爺:“怎么辦?現在想起來人有用了?挨門挨戶的磕頭央人吧!”趙大爺領著李天明挨門挨戶的磕頭說好話央人幫忙,央了一圈,到街上一看,僅來了十幾個人。趙大爺二話沒說,又領著李天明一門三頭的央人。這下總算來了幾十號人,可時間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棺木在當街停了兩個多小時。棺木再次抬起趙大爺的嗓門兒依然響亮:“跪……起……跪……”到了下午3點鐘整個葬禮總算完成了。
李局長收的錢確實不少,受得打擊也不小。臨走的時候,找到趙大爺,把錢交給了趙大爺,讓趙大爺用錢給村里辦點事,趙大爺點了點頭,什么都沒說。李天明把他癱瘓的娘接到省城去了,給兄弟蓋了房,討了媳婦。李局長現在知道了,人心不可欺,行孝當及時。
人活在世上,誰也說不準那天會用到誰,如果真成了孤家寡人,后悔都來不及了。
創作心語
有那么一些人,一旦有了權勢,就會忘記那些曾經為他鋪路墊道的親人朋友,這樣不好。做人還需厚道。
聽鄉人講了一個真事,心有所感,遂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