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文字,喜歡寫東西,喜歡到什么程度,我倒真不好說,反正就是喜歡寫,為什么喜歡寫,原因也很多,關于讀書寫作的趣事也就說來話長了。
書對我的影響真的是挺大的,最早接觸書,能稱得上看書應該是三年級了,當然我說的是課外書。那時我記得電視演《封神榜》,我們每天中午犧牲午休時間,去學校周圍人家看電視,有次遲到了,被老師抓住訓斥了一頓并罰站,具體的不記得了,只是記得一句“你們也都被蘇妲己迷住了”,現在想來都覺得挺好笑,不過那時真的是挺癡迷那些神話人物的法寶。
我父親年輕時也是小說迷,家里有很多書,其中就有一套破破爛爛的《封神演義》,我那時三年級,能認識幾個字啊,何況是版本比較老的書,好在我有一本《新華字典》,于是我邊查字典邊讀《封神演義》,現在想來三年級抱著字典讀小說的我,一定挺可愛。
三年級時還發生了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深,那時開始寫作文,我記得我的第一篇作文題目應該是《我的母親》,真的是把我愁壞了,我從姐姐那弄來本作文集之類的,抄襲了一番,覺得不好,后來拿著手電筒在被窩里寫,寫了改改了寫,最后一個作文本撕了一半去,總之我是最后一個交的,后來就不記得了,我想當時肯定挺痛苦。
接下來幾年,我看書《楊家將》《呼家將》《呼楊合兵》《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水滸傳》《彭公案》《包公案》《施公案》《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大八義》《小八義》……總之各種俠義小說,武俠小說,四五年級時,暑假因為天天看小說,看的天昏地暗,頭疼了很久,把母親嚇人了好久。也就那時,我喜歡上了聽評書,包括現在我都喜歡聽,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尤其是單田芳的《白眉大俠》,田連元的《隋唐演義》,更是屢聽不厭。
初中了我跟我三大爺家我弟弟,就經常趕集買武俠,也就是那時讀了金庸《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天龍八部》……雖然都是盜版,但是現在很多書還在我這保存著。那時在學校住宿,每周六回家我都會把床底的箱子整理一遍,有四五箱子之多吧,也不知道整理啥,反正就是翻來覆去的這箱倒那箱,來回倒,像是強迫癥,又像是享受一種整理書的樂趣。最后整理完了,隨便抽出一本就能看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母親總嫌我睡著了,忘了關燈,她哪里知道,那個時間段我根本就沒睡。
初二某天,孔同學拿來了《今古傳奇.武俠版》,那時剛發行武俠版,我們瘋狂的在班里傳閱,那時我就想,什么時候我也能寫出那樣的武俠小說,原來武俠還可以這樣寫,其中兩本現在還在我家里收藏著。那個一本小書就可以傳遍全班的日子,真的很好。
每年暑假,放豬放羊,我都隨手帶著書,我經常在家門口不遠處放羊,抱著書在一邊看,那時我的一位老奶奶總是說:“這孩子走著坐著讀書,長大準出息。”我總是害羞而慚愧的笑笑,多想告訴她我看的只是小說啊,現在那位老奶奶去世多年了,我依舊沒啥出息。
總之,在初中以前,我積累了各種俠義、武俠小說,這些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深遠,我也時常以大俠自居。
終于高中了,高一的第一篇作文奠定了我在整個高中“作文界”的地位,作文的題目已經不記得了,內容我卻清楚記得,這輩子都不會忘,因為是真實的經歷,一直想再寫寫,所以這里就賣個關子吧。
我的作文成了范文,從此我的語文,我的作文,一直都是很好的,成為范文是家常便飯,而且受此鼓舞,我每次背誦詩篇也是最快的,當然,別的科目我是不行的。其實我覺得我的語文之所以好,真的不光是來自于課堂,更多的是一種課外積累,很多人覺得語文麻煩,不知道怎么學,我從來就沒有這種感覺,雖然我寫字倒下筆,拼音從未標對過聲調,倒這都不影響我那時語文好。
高中讀了大量的書,可以說我后來能記得的書,都是在高中儲備的,時至今日,我都認為,我在吃高中的老本,各種武俠,歷史類,日本推理,古今名著……可以說那時我幾乎天天在讀小書,后來就不分什么課,反正就是讀小說,周六日會在學校門口地攤淘書,門口小書店的小說幾乎被我租了個遍,每天我們幾個喜歡足球的都會買份《齊魯晚報》,幾乎風雨無阻。
那時讀小書最怕被老師抓住,我卻從沒被抓過,也不擔心被抓,為此我研究了一個辦法,很快在全班推廣開來。因為高中書太多了,我就用裝牛奶的箱子把上邊的蓋子立起來,用膠帶纏好,這樣增加了箱子的深度,在箱子底部弄個夾層,類似于現在的長途客車的行李箱,用東西撐起來,上邊放上書本,在箱子的一邊開個小門,門口也類似客車的行李箱的門,只不過客車的只能往外開,而那個小箱子也可以往里開,隨時能把書往里一推就好了。因為設計的太好,我看小說從不放在書本下邊,或者桌洞里,上課也是光明正大的放在桌面上,有時老師到我面前了,我都能鎮定自如的把書合都不合直接塞到小箱子里。因為那時班主任會時不時的的搜桌洞,經常有同學的小說會被搜出,我卻從來不擔心,因為我的就從未放在書桌里。現在想來還為那時的小聰明沾沾自喜。
那時流行韓寒、郭敬明,新概念真的很風靡,暢想著自己哪天也能像他們一樣因為一篇文字改變命運,還有那年的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真的有很多記憶,當時真覺得自己就是文藝青年了,2003年還寫了一個《戲說金庸群俠足球隊》,當時花了三十六元在學校門口打印的,寄給了《今古傳奇.俠版》,最后不了了之,這天還重新寫了發到了簡書,居然上了《首頁投稿》,不過在我現在看來全是瑕疵,很多不足。當時也經常投稿,只是從未被采用過。
大學讀書時間多了,再加上專業的原因,接觸的書也多了,尤其大一大二,那時經常借書,經濟,哲學,只是很少再寫,但是那時讀的書卻不少,我喜歡歷史類的,還喜歡民國名人的,路遙、賈平凹、海巖、二月河、嚴歌苓、六六……我覺得這些對我影響深遠,時至今日,我也是喜歡著這類。而且我很少看改編過的影視劇,相反看到好的影視劇,我一定會回頭看看那本書,我覺得影視劇是被咀嚼過得,不如原著好。
一些有思想有內涵,財經的,時事評論,雜文,都是我所喜歡的,我覺得它給了我思想深度跟廣度,雖然我的觀點未必就對,但是它讓我學會思考,辯證的看問題。
寫寫停停,停停寫寫,就這樣過了十多年,去年心血來潮加入了一些列的文學群,跟文友們交流學習,我突然覺得這才是我想要的,我以他們為榜樣提筆堅持寫,也給很多地方投稿,雖然戰績不佳,但是這次動筆寫時,我就告訴自己這次拿起筆,我就不會放下,我真的很喜歡
我對我的文字 是有期待的,我希望某天我的這支筆可以養我,能把愛好變成職業,能養自己,在四十歲時,可以背著電腦到處走走,衣食無憂,是我向往的,即使達不到也無所謂。想來我二十幾歲就想當作家,就寫東西,中間斷斷續續,到了今天十年了,也沒留下什么,我不希望四十歲時回頭看看自己,為今天的不努力而再次后悔,即使不成功,至少我努力過。
關于寫作投稿,我經常將我的文字比喻成我的兒子,雖然他很幼稚笨拙甚至還有些丑陋,有時混蛋,甚至以后會不孝順我,但是我還得好好干,攢錢給他買房買車娶一房媳婦。其實在我的心里我的文字是我的女兒,即使她不夠好,也是最好的,再好的婆家我還是覺得配不上她,嫁給誰我都不放心。所以文字也是如此,不論別人怎么說,我都覺得很好,或者說我可以覺得不好,但是不允許別人覺得不好,而且投給哪家我都覺得怕他們委屈了我的文字。
總之,喜歡寫東西,可能真的是因為我讀的太多了,雖然讀了那么多,文筆還是那么差,但是不影響我的喜愛。再者,我希望我的文字可以改變我的人生軌跡,我毫不掩飾我對它是有要求的。
其實一直都覺得我有很多好故事,只是時間不夠罷了,文筆也不好,都不舍的也不敢寫,怕糟蹋了好的想法跟故事。
關于讀書寫作,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和樂趣,最后都匯成一句話,我很喜歡,而且我在書寫的路上。
2016-7-7早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