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lizhi.fm/937926/1552364953398311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
點擊聽我讀
周末的早上,醒得很早,醒來后寫了一篇文章:碎片化時代,我們拿什么來示愛?與大家分享。
這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這是一個快餐式的時代,這是一個經不起等待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里,我們每天自愿或被迫地接受成千上萬條信息,我們希望手指的一個動作就可以買到禮物打到的,我們也不愿意再接受漫長的戀愛與調情。
現在,還有人愿意每天翻大部頭的書嗎?
現在,還有人愿意為了買到一個有兒時味道的冰淇淋,而走遍大街小巷嗎?
現在,還會有男生在女生樓下等九十九天,只為說上一句話嗎?
也許會有,但是越來越少。
我們活得太匆匆,忙著去確認一位新認識的朋友是否能馬上交往成男女朋友,忙著去看一部大部頭是否有精簡版,忙著去淘寶京東去購買自己或愛人的夢想禮物。
我們期待著所有的夢想能馬上成真,所有的期待能立即實現。
我們不再寫纏綿悱惻的情書,纏綿悱惻的情書,又怎么比得上微信搖一搖或陌陌上面的一句:約么?
約么?字字千金。最多加一張沒有馬賽克的圖片。沒有過程,只有結果。
我們不再在電腦前等待一個隨時可能出現而又不確定能出現的人上QQ,概率不定的等待,怎么比得上在移動終端發一句:在么?
在么?簡單明了。在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上到七十歲,下到十七歲,都有可能在手機上裝了QQ、微信,并且隨時在線,一句“在么”,回應與否,都將讓你得到答案。
生于八十年代初以前的人,也許還能想起那些愛的電報,雖然言簡意賅,卻有著電波里的深情。我們也許更多地會想起那些手寫的情書,買信紙,用最好的筆寫上我們的心動、我們的故事、我們的期待。一筆一劃全是情,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也許在現在的九零后看來,還不如視頻聊天。但手寫書信這種最原始的方式,卻是我們能珍藏一生的回憶。我們寫信,寄信,用期待的心等待回信。這種感覺,是簡單的微信語言無法相比的。經歷過的人,自然會懂的。
你曾經被拒絕過千百遍,而后還執著地每天寫一封信嗎?
你曾經為了買一份禮物,跑遍一個區嗎?
你曾經為愛人寄過一張在照相館里洗了一周的照片嗎?
你曾經為了每周一次和她的壓馬路、逛公園而興奮并期待么?
你曾經為了牽她的手,等待了一年么?你又曾經為抱著他,而等待了又一年么?
浪漫,在現在這個時代里,特別是在九零后的世界里,是不是只成為了一起看一場團購到的電影,吃一餐團購好的飯,住一晚不需要結婚證的客房?聊天、吃飯、上床,還有比這更實際的直奔主題的戀愛么?
在碎片化的時代里,你如何向所愛之人表達愛意?
你還愿意去書店買一本可以聊表心聲的書么?
你還會約所愛之人一起逛公園,并且為之興奮并期待么?
你還會寫一份長達一萬字、附有個人舊照的手寫信么?
但是當你這樣做以后,你會不會得到“你到底想怎么樣”的回復?
也許我是老了吧。
但是情書,永遠都不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