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我開始默默關注,這樣一些背影,說實話,我真的無法理解,她們為什么會這樣做?難道是家里條件確實困難,已經無米可炊,或者老年喪子,孤苦無依才出此下策。
又是一年夏天,早上八點左右我推著妞準備去超市,遠遠地看到兩位老人,站在兩只發出陣陣惡臭的大號橙色垃圾桶前,埋頭用手肆意地翻撿著,后背已經扭曲得留下了歲月的痕跡,身形消瘦得只看到長長的細脖子,背對著行人,好像在做一件大事兒,如果有幸能撿到廢舊手機啊,礦泉水瓶啊等,估計就跟撿了個大寶似的,幾天的生活費又有著落了。
?
每次碰到這樣的情形,我不知道該用什么言語來形容,一邊覺得心疼一面又覺得心寒,他們都曾經年輕過,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一大把年紀會落得這個下場,要靠撿垃圾為生(這里沒有貶低的意思啊),不知是孩子不孝順,還是確實孤苦無依被生活所迫。
?
?這些人大多七八十歲,有老爺爺也有老奶奶,有的是起個大早,有的是天黑才出沒,我沒有勇氣上前詢問,我怕我微小的力量不足已幫到他們,我怕我這一問,倒讓他們難堪,我怕關心反被誤會,所以我一直保持不聞不問,遠遠關注,我想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是不是把垃圾分類,把那些礦泉水瓶啊等拿一個袋子裝起來,放在垃圾桶旁邊,這樣省得他們去翻了。
同樣的小區正門對著的一條公共路口,人流量最多的一塊兒,每天早上八九點,下午三四點,不論刮風下雨還是艷陽高照,都有一些大概五六十歲的叔叔阿姨賣菜,都是自己種的,土豆、白菜、生菜、玉米等,每人自帶一個小板凳,地上鋪著一個小尼龍布袋,把要售賣的菜整齊地擺放在上面,通常是按把賣的,比如一小把韭菜2元,一把生菜1元,每次最多也就擺個十把左右,邊賣菜邊嘮嘮嗑,我經常光顧這些小攤兒,一來感覺安全放心食用,二來反正在哪兒都一樣買,那還不如買他們的,賣完就可以早點回家了。
?
相對上面撿垃圾的老人,我更覺得擺攤老人通過自力更生,賺個零花錢更干凈更舒適點兒更有尊嚴,不過擺在路邊,也是挺危險的,行人車輛太多,畢竟年紀大了。
這讓我想起有一年夏天回老家,碰到一位老人對迎面抱著妞過來的我說:“哎,老人不招待見了,你看孩子都喜歡看,我們老人都嫌棄了,沒有人喜歡了------”從一位普通的老人嘴里說出這句話,質樸卻真實,瞬間感覺人世的凄涼,等我們也老了,我們會被自己孩子怎么對待呢?
社會在快速進度,年輕人每天為了生活奔波,老人和孩子經常容易被忽視,大家好像都急著上班賺錢,所以就有了留守兒童和老人,很多村子里都剩下老弱病殘,我們一心想要給家人更好的物質生活,卻從來也沒有問過,這是不是他們想要的?
每個人都要老的一天,尊老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從自身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公婆,讓他們安度晚年,過有尊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