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耳畔響起梅艷芳的《女人花》,總是禁不住地想:女人如花,如果讓你選擇一種花,你會覺得自己是什么花呢?
深深思考之后,我覺得自己不想成為一枝花,因為花開不多時,不折也會敗;我更想成為一顆樹,亭亭玉立搖曳風中,不須傲人的風姿卻能長成自己的摸樣;如果實在單薄就成為一株草,不攀附不倚靠,孤獨而又頑強地在各種環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結子,靜靜地完成生命的輪回。
在2018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刻,朋友圈里不斷刷新著各自的18歲靚照,那青春逼人的氣息有種濃濃的荷爾蒙味道,令人艷羨不已。可是自己的18歲時什么樣子?
18歲的我還在青青校園中迷茫、彷徨、焦慮、自卑。父母這代人沒什么文化,對孩子的要求無非是好好學習,將來端上鐵飯碗就大功告成。他們只能看到你吃飽穿暖的富足,相比他們小時候缺衣少食的年代已是幸福無比,哪里會看到你心靈的饑渴?
一路順利考上一中,雖然沒有考上第一志愿,但也調劑了部署大學。沒有了父母的叮嚀,老師的管教,一下子放飛了自我頓失了方向感。從前只知道學習,可是目的只是升入大學,一旦達到目的,下一目標會是什么呢?伴隨著深深地孤獨,對所學專業的彷徨,對未來工作的焦慮,與身邊優秀同學差距的自卑,我就像一只失群的大雁,找不到方向,即使能夠選擇,我才不要回到那惱人的18歲!
20多年后的今天我已成了40歲的女人,20多歲擔心30歲會老的容顏,到了40歲反而不再焦慮了。衰老是世界萬物的自然規律,這也是窮人與富人唯一公平的資源,再有錢也難以克服衰老帶來的健康的問題,再昂貴的化妝品整容術也無法讓人青春常駐,沒人能抵擋。與其焦慮,不如接納這個正常的自己。
愛自己就從接納自己的一切開始,我可以不漂亮,可以不高配,可以不努力,可以不做別人眼中的好人,但是我一定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究竟為何而來?
只有先找到自己,世界才會找到你。
認真的工作,雖然不是自己的興趣使然,但也要對得起每月到賬的薪水,那是我和孩子的物質基礎。因為付出,所以才心安理得地拿著錢做更多的選擇,學習、游玩、享受假期。
多讀書,讀好書。此生能用腳丈量的土地微乎其微,所以要多看看別人眼中的世界,打開心靈之窗,傾聽世界每個角落的故事,感知自己的渺小,才不會讓世界以自己為中心。
有點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再給自己太多的壓力,本來為了怡情的愛好一旦規定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想想都讓人沮喪地提不起神。
對兒子再耐心地等待一些。兒子是上天賜予我最珍貴的禮物,自從有了他,我慢慢地學會了包容、忍耐、學會了照顧人、學會了用純凈的心看世界,更學會了堅強。兒子不是為了實現我未完成的夢想,做父母的只能幫助他尋找到自己的最終夢想并助他一臂之力。讓孩子向內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向外擁有選擇的能力,此生他已足以仗劍天涯。
特別喜歡十幾年前的一部韓劇《我叫金三順》,女主人公勇敢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最終找到自己的幸福,最后收尾的一首法國作家艾弗烈德德索薩的詩給我深深地印象:
去愛吧,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
跳舞吧,像沒有人欣賞一樣
唱歌吧,像沒有人聆聽一樣
工作吧,像從來不需要錢一樣
?生活吧,像明天是世界末日一樣。
生活對每個人或許不公平,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我們依然擁有塑造它的能力,從內心尋找力量,激發自己的潛能,慢慢地去做,終究會發現一切都變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愛自己,從此刻開始,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