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好的教育是在自由與引導中找到平衡》


在孩子成長的漫漫長路中,家庭教育宛如一座燈塔,為孩子指引方向。然而,許多時候,家長們會在愛的表達上陷入困惑,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才是對孩子真正有益的呢?是全方位的緊密掌控,還是適度放手讓孩子自由探索?

曾有這樣一則新聞報道,11 歲的小羅拿著戶口本走進派出所,要求“分戶”。原因是父母對他學習管理過于嚴格,除日常上課和作業外,還給他報了各種補習班,每天學習時間超 10 小時,他沒有玩耍時間,不堪重負。而小羅母親李女士稱,因小羅成績下滑,才報培訓班,一心只為孩子好。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認為,“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主動地通過與環境互動來構建知識的。”過度的學業壓力,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甚至產生對抗心理。

親子關系的核心,不應是單方面的要求,而是相互理解與尊重。小羅的行為雖然看似“叛逆”,但實際上是對父母缺乏溝通的一種抗議。父母在關心孩子學業的同時,更應該傾聽孩子的感受,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給予適當的自由和成長空間。只有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他們才會真正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導,而非以“逃離”來表達不滿。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引導。真正好的教育,應該在給孩子自由與引導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在學習的同時,也能擁有自由、快樂和成長的空間。

——《圓愛組織》粉絲投稿

#圓愛組織##LoveLifeAssociation##守護新生命##關愛準媽媽##新生命守護者林錦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