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著被罵的風險寫下這篇文章,但是我的死黨白了我一眼,不屑地說:“你也真是看得起自己,自己去看看你的微博、公眾號,簡書和豆瓣上的粉絲加起來,連一百都沒超過,能翻出什么水花?”
我聽了這話,不服地說道:“我是怕等我以后紅了,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做文章。”
死黨更是不屑了:“愿我在入土前能等到你紅的那一天,然后抱你大腿,求包養,哈哈哈哈...”
哼~這是我的夢想被侮辱地最嚴重的一次。
死黨接著又問我:“假設這次走運,很多人看了你的文章去微博下罵你怎么辦?”
我欣喜若狂地說:“那我就太高興了,有人罵,證明我火了呀!啊啊.....”
開篇跟大家開個小玩笑,活躍一下氣氛,因為今天文章的主題比較嚴肅。
一、關于抄襲
最近,我喜歡的一個作者被網友指出抄襲,隨后事情不斷發酵,更是有不明是非的網友開始扒這個作者的歷史,然后各種各樣的謠言就相繼傳出,我不去評論這些事情的真假,畢竟除了當事人之外,我們誰也不知道?
但是我想知道的是,大眾評判一個作者抄襲的標準是什么?是否有一個權威的標準?如果沒有,那任意指責一個文字工作者抄襲,我認為是不合理的。
我不喜歡用惡意去揣測任何人,作為一個喜歡文字,喜歡表達的小白,雖然默默無名,但是我尊重我寫下的每一篇文章,因為我們敲下的每一個字都藏著我的熱愛,所以我相信每一部被大家稱贊的作品,作者都是懷著最單純最虔誠的心創作出來的。
只有最真誠的文字傳達出來的感情才是最真摯的,這是我從開始寫作始終堅信的原則。
說這些不是為了幫助自己喜歡的作者開脫,近幾年,很多很優秀的作者不斷被戴上融梗、抄襲的帽子,但是我對此有一些不一樣的見解。
首先我聲名我厭惡所有惡意的抄襲,并以此不恥。但是希望大家在聲討一個作者抄襲時,能夠客觀地了解一下情況。
文學創作是隨著時代潮流不斷發展的,從創造文字,到出現了詩詞曲賦,文言文,白話文,戲劇,小說,在此期間也演變出了很多門派,風格,我們后世的創作者深受這些風格的影響。
比如近代20世紀70年代末80世紀初,朦朧詩伴隨著文學全面復蘇而出現,也涌現出像北島,顧城等優秀詩人,同時期,以亦舒、李碧華為代表的港臺言情,也開始盛行,到如今很多寫作網站的低門檻兒,讓很多喜歡文字的人,圓了自己的小說夢,所以雖然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中國的文學創作并沒有因此停滯。
而我所說的深受影響,當然不是照搬照抄,我們可以引用前輩經典的話,但是絕對不能改一改變成自己的,這是強盜行為,但是當我們在構思一部作品時,為了合理劇情,更好地體現一篇文章的內核,我們想出一個框架,也許就是我們受到某部作品的影響。
比如深受臺灣言情影響的“霸道總裁文”、“合約情人文”、“大明星愛上平凡女”,諸如此類的文章,一樣的套路,一樣的結局,但是你不能說這都是抄襲,再比如某江文學創作網站上,最近很多穿越,重生文,基本上都是女主穿越到過去某個時代,用自己已經知道所有事情發展方向的優勢,改變命運,我們也不能說這些是抄襲。
因為一個作者創作最重要的是作品的內核,他想表達一個中心思想,需要依托一個故事框架,甚至有時主人公的語氣都有幾份相似,最典型的不就是“霸道總裁文”里,我們最常調侃的“女人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女人你是在玩火”等。
那些優秀的作者,深受大家喜愛的作者,一定是有深厚的文學功底的,對文字的掌控能力,表達能力,描寫能力,共情能力,人物的塑造能力一定是很強的,不然那么多同種類型的文章中,為何能脫穎而出?
當然我們鼓勵創新,我們也在努力不斷創新,這是我們每一個喜愛文字,熱愛創作的人,從來沒放棄過的,所以還需要努力,還需要不斷地去拜讀更多優秀的作品,借鑒更優秀的風格,然后開創新的文學領域。
其實我們從小開始寫作文,就是從模仿,借鑒開始的,想想我們小學看過的《100篇高分作文》,《優秀作文選》,我們的寫作風格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讀書的深入,慢慢形成的。
我們抵制無恥的,惡劣的抄襲行為,但是我希望大家理智一點,搞清楚什么是抄襲,不要因為自己貧乏的認知,被人當槍使。
二、 關于文化自由
最近因為“小鮮肉”翻車事件,“文化自由”這個詞被大家熱議,說實話我對這件事了解不多。
而我想談這個話題是因為,最近我看了一部作品,由于話題比較敏感涉及倫理道德,所以作者把它連載在自己的微博上,但是被人舉報,導致作者無奈刪文,退出微博,我實在覺得可惜,因為那部作品是我最近看的覺得最好看的小說了,題材很新穎,尤其是文中的景物描寫的風格,仿佛在看婁燁的電影一樣,并且這部小說引發了我對有關“倫理”的思考,像這樣深刻的文章現在真的不多,看到一部就像淘到寶一樣,但是某網友卻以“內容不健康”道德綁架,這位網友可能意識不到他的一個看似合理的舉動,會毀掉一個人的文學夢。
文學創作的發展往往都是因為一個新穎題材的出現,要說誤導青少年,少兒不宜
《水滸傳》、《紅樓夢》都有描寫通奸,亂倫的章節,但著兩部作品的偉大不用我太多去論述了吧。
說實話我看小說、看電影是有自己底線的,以前像“同性戀”、“不符合倫理道德”的題材我都不看,以前也會羞于看那些描寫“性愛”的片段
但是隨著自己人生經歷不斷豐富,當我正真卻接觸,去認識這些不被大多數人理解的存在時,我發現他們沒什么特別的,因為在我們這個社會無形之中把一些事物定義為主流,他們占據大多數,所以大家潛移默化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常的,但當有不一樣出現時,大家就下意識覺得這是錯誤的,然后開始唾棄它,消滅它,這本身就不公平。
我們往往秉持為了...好,一些話題我們避而不談,最典型的就是對青少年的性教育,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羞于談起“性”,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甚至“談性色變”,這本來是一件平常又偉大的事,因為我們沒有原因的避諱,很多孩子因為不懂而受到傷害,難道我們受到的教訓還不多嗎?
確實我十分贊同“性”有它私密的地方,但是我們要更科學更正確對待,告訴孩子它不羞恥,但是私密要學會保護自己。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即合理,我們只是一味打擊那些特殊的存在,為什么我們從來沒有去試圖了解一下,它之所以和大多數不同的原因,或許我們就能理解,甚至會引發我們的思考,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
這個世界很大,有很多我們還來不及了解的事物,所以我們不要用自己淺薄的見識作為對事物的評判,然后還要發動大家跟你站在統一戰線去抵制,自以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但是一般道德綁架是最可怕的。
社會的發展,是從可以接受不同開始的,清朝閉關鎖國,抵制西方先進技術,讓我們被列強按在地上摩擦,很多年才緩過來,改革開放讓中國富起來,這些都是我們從接受不同開始的,以前在我們不那么強大的時候都可以有海乃百川,有容乃大的心胸,為什么現在反而越來越苛刻了。
當然,我可以理解有些人怎么都無法接受一些不一樣的存在,但是也請不要否定它,在這個世界上,求同存異是最簡單地寬容了。
最后我希望每個人的精神領地都可以和平相處,所有用心的創作都可以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