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每個月都要從老家打電話給我,控訴表妹的各種“惡劣行徑”,我這個和事佬往往都是安慰一輪小姨,然后趕緊打電話給表妹,得到的是表妹對小姨的控訴,像倒垃圾一樣的傾訴,兩邊應付下來,夠我搖頭嘆氣幾天了。
其實集中點無非是表妹的懶散還有高考志愿填寫不合家人之意。懶散是性格所致,姨夫上班較忙,小姨向來強勢,辭職做家庭主婦十年有余,做事雷厲風行,分派給表妹家務時總是看不慣表妹慢悠悠的做事風格,便總是批評為主,久而久之表妹便失去了積極性,愈發不把小姨的話記在心上。高考填報志愿一事,而今表妹已讀大四,按理說這是三四年前的舊賬了,再翻出來也無新意,講來講去都是炒舊飯一樣,但每次都能引起家庭大爆炸。
針對以上兩點,小姨慣用詞語便是“早知道你是這樣懶惰的人,當年我就不該辭職回家伺候你們爺倆,讓你放學回來后自己負責家務,看你還懶不懶”“早知道你的專業這么不吃香,當年就應該阻止你報考那個破學校,也不至于像現在想找個好點的工作都會尷尬”。
表妹學的是法學專業,在一個財經類的學校,當然在這里并非是貶低如此類情況的同學們,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一個差的學習環境。每次我都和小姨解釋,畢業學生大把都從事與本專業無關的事情,大學是為了培養自身氣質,提高自我修養,只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性,是可以有很多的途徑找到相關的工作的。例如我,學的是新聞專業,按理說應該走媒體方向,現在卻在學校當語文教師,四年的專業學習讓我在語言運用上是有一定強項的,所以不要總是糾結以前,人要往前看是會有出路的。至于說表妹懶惰,更多的時候是小姨的強勢讓表妹了做家務的興趣,多多鼓勵加以溫柔指正,慢慢來總會有所改善的。
我列舉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但是小姨每次和表妹吵架還是會糾結于這兩個問題,終于過年的時候表妹當著所有親戚的面爆發了,除夕都是在我家度過,現在幾個月時間過去了,表妹也快畢業了,但是還是難以和小姨溝通這些個問題,因此我這夾在中間的和事佬也是夠頭疼的。
這兩個月來,我們都明顯感覺到小姨的更年期提前到來了,作為媽媽輩的最小姐妹,她逮誰攻擊誰,大姨夫食道癌晚期,她對大姨的安慰方式是“早知道這樣,你就不應該給大姐抽煙喝酒幾十年的,現在好了,想改都來不及”;表哥三十有余尚未娶親,她對二姨的談話是“早知道小毛這樣,當初就應該早點結婚生娃,以免被別人說這么多閑話”;我弟高中輟學,現在南下打工,小姨恨子不成龍一樣對我媽說“早知道小弟混到要去做流水線,還不如當年死命壓他去讀個大專”。
可是哪有那么多的“早知道”?
這樣的說話方式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喜歡,雖為關心,但是卻無意中在傷害人,所以這便是“馬后炮”,說話撿無法實現的最佳狀態來講,卻不知道就是這種大家都期望的狀態和現在的強烈對比是最傷害人心的,它無法實現,它遙遙無期,它可望不可即,它讓人捶足頓胸地后悔。
不要總是把目光停留在過去,人都是要向前看,與其后悔那么多的“早知道”,不如想想怎么更好解決眼前的問題,人生沒有那么多的“早知道”,迷茫的路上尋找出路才是關鍵,以為沉溺于后悔,放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你討厭的人,除了擯棄自暴自棄,還要努力向前看,學會認真規劃,一個事情,總有該有的解決辦法,哪怕暫時是不好的,慢慢修正,一點點累計,就能做到改善,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好轉,日積月累,對其他事情的相互作用,也會朝著好的結果發展。人生本會有太多不如意,“早知道”會來受這么多苦,你還會堅持活著嗎?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