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使用心得

2010年10月27日注冊的Evernote帳號,到現在已經4年了。翻來覆去的折騰,沿用的最久的就是按照GTD理論,創立了一個inbox筆記本和按照生活六大領域創立的筆記本。本以為這樣分類就可以了,但用著用著,越來越覺得效率Evernote的利用效率不高。

最近試著分析了Evernote里的筆記,發現里面的筆記大可分為兩類:

  • 1:靈感類的筆記
    平常有利用Evernote記錄自己靈感的習慣,久而久之這些短短的筆記越來越多。而且這些筆記都有2個特點:
    1-1.由于是一時迸發的靈感和心得,所以內容往往有些膚淺。
    1-2.由于缺乏整理,筆記的內容很多都重復了。

改進1: 及時地對零碎的心得和靈感進行合并,總結,深化和推理,積累到一定階段,可以將這些關于某一方面的心得[寫成一篇文章]。

  • 2:從網頁上或則其他來源保存下來的筆記
    由于在這之前關注了關于許多個人成長的博客微信知乎等等,所以這類的文章不少,但內容同質化很嚴重,堆積了很久一直想等著某天閑了再看,卻一直沒有看完。且這些材料往往沒經過加工,從網頁上保存下來后一致躺在里面。這些筆記大部分對于我來說 [現在] 用不到,日后想起來了要用了,大不了通過Google搜索來查找(沒有Google搜索搜不到的)。

改進2: 對于從網頁和其他來源保存的資料,刪除那些我[現在]用不到,并且通過[google搜索]可以立刻搜索到的筆記,防止堆積太多無用的筆記而使Evernote變成純粹的資料庫。

改進3: Evernote用來存放自己的知識體系,自己的心得體會等,這些都是有價值的東西,Google是搜索不到的。

改進4: 目前階段實在沒有必要按生活六大領域來分類筆記本,利用[標簽+搜索]來管理和查找筆記似乎更有效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