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姐建議,我們回顧一下今年做的事情吧,看看從中學到了什么,我很是認可, 但還是拖到今天才開始做,人家可是已經寫了四篇了。
我喜歡從整體上想問題,所以也就不按照時間順序寫了,先說說給我印象最深的事情吧。也就是弄了一個個人音頻。
說起這個也還是要感謝鄭總,小玉等的要求,否則我也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時候。
這也是我的一種思維慣性,比如,我有時會有一些好的想法,或者想要去做些什么,但是睡一覺起來就成了老樣子了~窩在舒適圈里不出來,或者立馬會想到很多困難,進行自我限制。這個思維模式希望2018年能進一步打破。
說說音頻制作的過程,過程中小玉的一些建議對我很有幫助,比如音頻和文章不同,有些地方需要重復,否則聽的人會漏掉前面的信息。比如,案例和主題內容的聯系是否緊密,目標是解決什么問題,結尾的總結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翻閱了很多書,還有相關知識點,因為你要讓別人能聽懂,所以自己就得更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文稿寫好,開始錄音,過程中,我也是很執著,有些時候說錯就要重錄,不過后來我也覺得沒有必要,抓大放小很重要,不能總是糾結于雞毛蒜皮的事情上。
我就以為這就完成任務了,但其實音頻是一個巨大的整體工程。除了前期的逐字稿,錄音,還要寫音頻介紹,自我介紹,以及錄片頭,找音樂…這個過程還算是比較順利。
但后面要寫宣傳文案,還是挺麻煩的。小玉給我了兩篇文案的參考,不過那兩個文案類型和我的音頻要表達的不大一樣,所以也模仿不了。
而且寫宣傳文案又不像寫文章,需要少而精,還要能引發大家對音頻的興趣,又不能完全用音頻中的案例。于是我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影視截圖。點子雖好,但需要腦洞大開,去和我已有的音頻內容鏈接,不過最后,還是全部完成了,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體驗是:
第一,如果想要把東西做好,比如音頻,就得先去學習這方面做的好的人是如何做的,整出牛人們大體的邏輯框架,然后搜集自己的素材。內容當然是要有需求的,貼近大眾和生活的,而不是自己覺得重要的,必要的時候需要進行相關人群需求調研。最后根據牛人樣板,搭出自己的框架。
第二 ,在做的過程中和做完后,不要質疑,盡人事知天命,一定要相信自己,保持適度的自戀。
第三,任何的經歷都可以提高人生經驗值,以便應對日后的不知何時飄過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