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和套路(20170723 NO.2)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騙

看到了一條網友的留言,引起了我的興趣和思考。

留言的內容與樂視網賈躍亭有關聯,寫的是:“這個世界就是有本事的都在騙人,沒本事的都在騙自己。”

我不想評判什么,本身即不了解事件背后的真實情況,也不具備客觀評判的能力。能借此去思考問題,提升自己就夠了。

一是覺得成王敗寇,例如馬云沒成功,人們會不會認為他也是騙子呢?現實中有多少人更看重結果,而忽視過程呢?

二是覺得天外有天,凡事也許不那么簡單。一個人成就的大小,跟他能夠影響多少人有關。那么賈躍亭的影響力就靠騙可能得來嗎?

“騙”在百度百科的字義是欺蒙,詐取意思,用諾言或詭計使人上當。

騙是出于有意,但卻不一定都是卑鄙的動機。

有的騙是出于惡,故意通過計謀、詭計去欺騙別人,利用別人的輕信或偏見而得到金錢或者地位,損人利己。

有的騙是出于善,不得以用謊言和行為去彌補現實中的缺憾和殘忍,如同隱瞞病情利于醫療,如同違背事實的表揚利于鼓勵。

有人說騙的最高境界是騙自己,讓自己先相信。那么如果你是善意的,相信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以取得好的結果,還有什么不好和遺憾呢?

二:套路

最近在一個工作群聽了張兆億的“超級說服力”試聽課。說實話,內容是很實用的,肯定能提高業績,但我心里就是有些不舒服。

不是因為它的目的是為了推廣298元的三天課程功利性,而是感覺套路太滿,少了一份真誠。

課程包括6大核心,8個原理,9大工具,10個步驟,很牛很靚,讓人仰視。

我查了一下“套路”在百度百科定義:

是指精心策劃的應對某種情況的方式方法,使用該方式方法的人,往往已經對該方式方法熟練掌握,并且形成條件反射,邏輯上傾向于慣性使用這種應對方法應對復雜的情況,心理上往往已經產生對此方法的依賴性、對人有較深影響,使用某種特定不變的處理事件的方式,對一些情況下的處理方式形成“路數”,是名為套路。

還找了幾條互聯網上相關的俗語:

如:真正的套路不是騙你一次,而是騙你一次又一次。

如: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農村路也滑,套路更復雜。

如: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不要誤會我對套路都是負面的看法,

其實有幾條對套路不同視角的評論,是很客觀的:

社會學家眼中,套路是一種傳統沿襲中產生的思維方法、技巧手段和表現形式。

心理學家說,套路是一種以經驗為基礎,低風險的實用主義。

文化批評家眼里,套路成了那個你可能剛開始不太喜歡,卻不得不接受,最后自己也玩得挺盡興的東西。

通過以上學習,想到幾個問題:

1)套路肯定是有價值的,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在這個世界上,是不是都要做你應該做的事?

2)套路有好壞嗎?是不是取決于你要用它達成什么目的?

3)你的選擇是什么?選擇理性和利益,還是感性和真誠?還是兩者其實并不矛盾,你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