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天空晴朗,久違的陽光終于穿透連綿的陰云給這個一進入冬天就難得看見太陽的南方小城絲絲暖意。
大路上的人明顯的比上個周末人多,人忙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晴天,習慣了悠閑生活的人仿佛又回到了他們熟悉的生活軌道上。這個城市有著比別的內陸城市多的多的茶館,一到周末,幾乎每個茶樓的客坐滿滿。
在城市一個小區里,偉嘉正在打掃房間,他想在老天的眷顧的時候把上周換下來的衣服洗凈晾出去,可偏偏這個時候電話響了,是他一個朋友約他去喝茶,偉嘉在電話里禮貌的謝絕了。回想一下,距離他上次和朋友一起喝茶已經是夏天的時候了,在這那以后也有朋友約過他喝茶但都被他謝絕了,他不知道以后是否還能接到朋友的電話 。想想也是,盡管他有各個層次的朋友,卻始終沒有好朋友或者知己,久而久之,認識的人越多而朋友圈越來越小。
年初的時候,在飛往北方的飛機上他給自己列了個單子,寫滿了今年要做的事情。轉眼間過了半年,也就是上次和朋友喝茶后的一周,再次審視自己年初的計劃,單子上出了堅持寫作外,實現的寥寥無幾。
既然別的都沒有做只剩下寫作這個事情就堅持下去吧,他這么想,也許上天的意思就是叫你安心寫作才會對其余的計劃不當回事。每次坐在書房里沉思,總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你是幸運的,也是孤獨的。這個世界遠比你想象的要寬廣許多。他曾經一度迷盲的失去前進的方向是寫作讓他找到的人生的歸屬,讓原本就喜歡徜徉在書堆里的他如魚入大海般的輕松愜意。
可慢慢的他發現人和人之間的認識方式越來越有花樣和不可預測性,通過寫作交流,他可以和各地的朋友進行溝通,他們的溝通會為一個詞的用法而交流日盛;通過相互簡評,原本陌生的地域位置一下子變得很近,原本儲藏在心底的維度概念在寫作這個世界里逐漸被邊緣化。但同時他也發現雖然認識的人在增加,能夠走進心里的人卻屈指可數。
走著走著他發現自己早已經過了兒時羨慕的年紀,卻遠沒有變成兒時羨慕的那種人。
然而,他現在只有選擇向前走,即使碰壁也得向前。碰壁,跌倒,爬起來繼續向前走,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是這樣過來的,只有深深的孤獨才是他最忠實的朋友,和朋友聯系的越少,孤獨成為他和自己對話的理由。
臺灣銘傅大學教授顧慧倩說過:每個人都有可能改變世界,不論是一支筆或者是一個理念,只要推動它,就會讓你飛高高。
因為寫作,他購買了太多的書籍來營養自己,太多的書籍雜亂無章的堆在書房一角,有的連封皮都沒有拆開,有的書皮上接滿了灰塵。他樂此不疲的打開一本書可往往讀不了幾頁被書中的文字喚醒靈感就促使他把它寫出來,就這樣讀一本書是在錙銖積累中讀完的,到最后讀的什么,主題思想是什么不清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被外界所影響安靜的把一本書讀完。
因為寫作,他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布局,說是布局其實就是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他知道自從愛上寫作原來的那些臭毛病就得改改,否則不久就會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去,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無比慵懶,依賴性強,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刷朋友圈,逛微博等,很長時間他一直認為這些都是最打發時間的事情,現在由于寫作他發現在他寫的文章里或多或少有些素材來源于朋友圈或者微博,一個人不可能了解所有事情,只有通過信息達到和外界持續交換的可能性,原來看過的,聽到的東西經過提純,加工,都可以成為你的菜單。不同的是他嚴格的控制自己刷朋友圈和逛微博的時間,否則碎片化的信息會時讓他尚失判斷真偽的能力。
因為寫作,他學會了自律。自律是什么,通俗的說就是對自己“狠”。注意是自律,就是對自己狠,不是對別人。“狠”到什么程度呢?
5:59分,鬧鐘一響,起床,穿衣,下樓這個過程10分鐘內完成。
6:10分,開始晨跑,5.6公里,40分鐘內完成。
6:50分,洗澡,收拾衛生間,時間不超過10分鐘。
7:00鐘,寫作,寫到9:00鐘,去公司上班。
12:00鐘,下班,午餐在一小時內結束。
1:00鐘,午休20分鐘。
1:20分,修改早上的文章。
2:30分,去公司上班。
5:30分,下班回家,做飯,收拾。
6:50分,進書房,改文章,交稿,這個過程大約要2個小時。
約9:30分,做明天的計劃,總結一天的工作,時間大約15分鐘。
9:50分,讀書,些書評。
11:00鐘,上床睡覺。
自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個人品質,復盤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習慣,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永遠都是內求自己,永遠都是對自己足夠的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