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給我看了一個樹洞。施主是位女生,有個相親而交往的男友,男友有處全款買下的婚前房產。倆人要談婚論嫁了,姑娘尋思著這房子寫不寫她名字。她也自知和她沒關系,不好意思腆著臉要加名字,但最終心里的不痛快爆炸了,源于身邊一位年過30有孩子的女同事被人追求后離婚,然后贈送了一套寫著女同事名字的房子。姑娘念及自己比女同事年輕貌美,而男友辦房證寫名字時問也沒問她,最終她發了這個樹洞,并問,是不是女同事那樣的才是真愛?我男友是真愛我嗎?
一開始,我還有點傾向于這位女施主。每個女孩子都是敏感的,容易多想,有些小情小緒,實屬正常。但是到后來讓我忍不住自己噴薄而出的吐槽,是因為她說到了真愛。
你可以質疑對方不是真愛你,但是請在你自己是真愛的前提下。
我們尊重一下真愛這個詞兒好嗎。
姑娘的邏輯在我看來是沒邏輯。而且最終她的爆發點,她所有的不痛快,并不因為男友對她不好了,不是真愛了,而是因為身邊這個女同事沒自己年輕貌美卻還能被追求能被送房子。
王寶強離婚事件中,有位知友說的很好,馬蓉最大的問題就是高看了自己。以為自己美貌超群,下嫁王寶強委屈了自己。這位姑娘同樣。在我看來,年輕美貌和房產、財富,實際上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它們絕不是一個等于的關系。沒有法律或者道德規定,年輕美貌就應該得到或者等于財富、房產。
男友的婚前全款房產,不是你的,你沒有為這個房子付出一點努力和貢獻。不是你的,不可以貪。然而姑娘動念了,心里已然開始糾結。
這是貪婪。
和一個生活中的特例女同事進行強行對比,并潛意識里高看自己低看她人,心里已然開始不甘。
這是嫉妒。
一個貪婪著他人的東西、嫉妒著她人所得的人,你對你的這份戀情又有幾份真愛,卻還要求對方給你真愛。質疑對方對你的真愛。
自己做不到的事,更不要奢望對方做到。
朋友說,如果是男友不跟自己提這件事,或者辦房證時沒有告訴自己,心里可能會有些不舒服。這個可以理解,因為這是在要求彼此知情、彼此坦誠、彼此尊重的基礎上所生發的情緒。但這種知情、坦誠、尊重,更適合兩個真正“真愛”的人。
真愛了,不是“你的就是我的,不分彼此”就完了。還可以是你的如果你愿意,還是你的。我的如果我不愿意,還是我的。
是自由,是接納,是理解,是不動貪念。
回頭看,會發現樹洞姑娘的男友并沒有隱瞞這套房產?;蛘哒f沒有刻意隱瞞,總歸也是讓她知道了。最終他去獨自辦了房證,姑娘也知道。從這點來說,這枚男友算是坦誠的。如果他真的想隱瞞,這個早早就買好且沒有貸款要還的房子,完全可以不讓姑娘知道。
那為什么他沒有和姑娘提過一句辦房證的事呢?
我想,他也許也知道姑娘是什么樣的人了。他知道她的不甘心,不痛快,再提這事兒也是徒然啊。
因為她到底不能以一顆自由、接納、理解的心來看待這個房子。如果真提起房證名字的事,只是增加姑娘心里的不是滋味兒。
我忽然很想知道,姑娘心中真愛的標準是什么?真愛又是什么模樣的?她花了一半的篇幅寫了傳奇的女同事,對她的男友卻沒有描述分毫。只有房子,那套房子。你真的愛他嗎?
要求真愛,渴望真愛,這絲毫不過分。然而可怕的是,自己的內心與愛是貧瘠的,卻希求他人拼命的愛自己。那么你又有什么資格來索取和承擔這份愛呢?甚至,比這更糟糕的,是對愛的無知無感,是腆著一顆貪婪的心,厚著一張理所當然的皮,卻還要談什么真愛。
注:事情的真相細節不得而知,每個人的真實在敘述之后也許有著不可見的偏差,本觀點僅建立在個人對案例的推敲解讀之上,歡迎討論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