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刻下模因
要不記住模型
-
模因:
- 發明家不是天才,是可以后天習得的
- 創新是一個系統,分等級
-
模型:
- 創新過程的結構圖表
- 信息分析模型
- STC算子:突破思維定式
- 微型小矮人:創造方法
讀過《創新算法》第一章、《進化樹:技術信息分析及新方案》第一章、《哇!發明家誕生了》全本,會傳播以上兩個模因。
“大膽的想法比保守的想法容易實現?!卑⑵媸胬瞻l明了TRIZ創新算法,一生發明多項專利,推廣創新算法,弟子眾多,有用此方法的創新公司以及綜攝公司。
如果是一個新興專業,你要自己教育自己。一個人是怎樣在 1910 年成為電影攝影師的?通過實踐獨立 地學習這個新的專業。一個人是如何在 1930 年成為火箭技術的專業人員的?是從書上獨立地學 習這個專業方面的知識并和另一些有興趣的人一起進行實踐活動。1950 年末預測的科學技術形 成了。這些專業的人員是從哪里來的?所有這些人來自其他行業——工程師、經濟學家、歷史 學家等等。
—— 《哇!發明家誕生了》
創新也有級別,“在研究創造性時,心理學家實驗不同的猜謎游戲和其他的簡單任務,得出結論:創新的機制在任何水平上都是相同的。這就是用折紙船的方法來發展造船技術一樣荒謬。”“目前的大多數創新只是解決了一級和二級問題。我們在遇到四級和五級難題的時候,仍然在使用一級和二級問題的解決方法?!?/p>
構建和補全信息模型比形成新方案還要重要。
書里寫:分析預測信息時,得到具體的信息結構模型比得到新的技術方案更重要。好比養蜂業,對有經驗的養蜂人來說,重要的不是生產蜂蜜,而是生產蜜蜂,蜂蜜知識生產蜂蜜的伴生產品。同樣,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完整、有效的信息結構模型,而新的預測結果就像我們的蜂蜜一樣,將隨著事態的發展而發展。當信息結構模型的發展越過某個極限,變得足夠完整,富有邏輯性時,預測結果就會自然而然形成。
—— 《進化樹:信息技術分析及新方案》
-
印象:
- 建立這個模型的完整性比得出最終的解決方案更重要。
- 收集信息,組織信息,再拆解這個信息,在重新組織的過程,需要反復多次。
- 拆解出的方案都需要進行試驗。
- 分析結構模型
- 這個模型不僅可以用在專利上,也可以用在我們的研究上。
在分析階段要進行專利搜索工作,手機盡可能多的關于被研究技術系統、未來要完善的系統原型信息。在搜索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其工作的所有細節及可能的改善方向。分析階段的特點在于,拓展了我們的認識信息,積累了關于原型和設計任務的知識。研究者要盡量將找到的信息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然后對已分類的信息進行研究,得到新的思路和技術方案。
上半部分的第一個封閉循環即小循環,表示了分析階段要進行的工作。分析階段開始時,就已經擁有了關于被研究技術系統的某些初始信息。- 第一步:要搜索類似系統信息,根據搜索結果,可以得到一組未經整理的信息。
- 第二步:積累足夠的信息后,需要將他們組建成一個便于分析的信息結構模型。
- 第三步:信息結構模型完整性和后續動作特征的結論。(需要循環反復前三步,知道發現信息結構模型是完整的)
- 搜索信息時,如何判斷是否系統的所有主要方案都已經找到?
- 第四步:得到完整的信息結構模型后,匯總方案。方案匯總時,解決系統內部矛盾的、改善原型的概念方案和技術方案。
- 第五步:檢查新技術方案的創新性。在專利庫按照已經確認的參數再進行一輪搜索,確認想法是新的,并進一步確認信息結構模型。
- 分析、匯總、確認。
—— 《進化樹:技術信息分析及新方案》
這同時也是一個技巧卡。同樣也提出了問題,如何快速的找到已經有的模型?
- 信息系統模型
- 作用:分析已找到的信息、判斷是否系統的所有主要方案都已經找到了。
- 如果信息結構模型本身就能神奇地顯示出空位置、脫漏和空白。
- 搜索的時候沒有找到他們
- 他們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 信息結構模型內的信息質量越高,分類的邏輯性越強,對其分析的正確性就越高。匯總方案的工作就能越成功。方案匯總時,能解決系統內部矛盾的,改善原型的概念方案和技術方案。
- 只有通過分析完整、符合邏輯的信息結構模型,才能夠有效地得到真正的新技術方案
- 最有成效的信息結構模型是通過它能夠一眼看出該技術系統所有的主要一直方案。能否給出系統可能的、展示還不存在的技術方案。
- 模型中任何提示、任何符號,只要能夠為產生新電子提供幫助,都是有用的。
- 擁有完整、有邏輯的信息結構模型,了解技術系統的現狀,就能確定預測分析的初始步驟。弄清哪些技術參數已經達到極限,哪些參數還可以提高。可以準確判定,將來會出現哪些技術方案。
- 技術系統分類標準是系統用途、主要有用功能。
—— 《進化樹:技術信息分析及新方案》
因為沒有有效分類標準,導致某些有用信息丟失,這些信息是被偶然、雜亂地手機、組織起來的。
不對搜索到的信息增加新信息:收集未經過分類的清單或者單層次的表格
技術信息分類方法的要求:
- 基于客觀標準(客觀性要求)
- 需考慮到所有已存在的各種系統(完整性要求)
- 分類方法應適用于所有的技術系統,同時也可用于描述某一個具體的技術系統(通用性和具體性要求)
- 能直觀地表達信息,并應給出專利搜尋過程中找到的信息庫中的空白處(直觀性要求)
- 信息結構模型營包含贊不存在的信息單元的數據,便于得到實際可行的概念方案(信息性要求)
—— 《進化樹:技術信息分析及新方案》
- STC算子
- 印象
- 此外還有,把具體的組件用抽象的上位概念來形容。
- 時間、成本、尺度
- 把上面的三個要素放到無限大,會產生哪些情況。
- 這個算子我可以知道,但是也需要有其他基本的常識,才能不斷在生活中使用。
- 在技術創新中的使用,以及與生活中創新的使用。嘗試在整年的開智部落讀書中,每次筆記都貫穿這個概念,讓它越來越順。
- 用途:打破思維慣性,拓寬想象力,指明技術發展系統的方向。
- 微型小矮人
- 與融入設想法類似,但是增加了一個小矮人,這樣可以接受減少和破壞的改進方法。(這本書提出了很多發明家使用的原理和方法,減少和破壞也是其中之一)
- 方法:想象一個系統(機器、儀器)是由一群“微型小矮人”組成的,這會部分地是你想起“融入設想法”。你可以通過小矮人的研究觀察問題,這是不用你自己融入的融入設想法。
- “微型小矮人”可以分離和重組。
- 想象這個物體包括很多項的會思考的生命,不是分子和原子。他們會怎么感覺?他們怎么行動?這個群體會怎么行動?
- 48問題:船壁有摸查,想象有很多微型小矮人構成,讓他們可以當做船壁,又可以分離。
- 答案:用混有磁粉的液體制成像水床一樣柔軟的船外壁,并用磁場控制。
—— 《哇!發明家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