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城市篇
廈門
來廈已經22年了,當初挑選這座城市作為定居地是因為她的與眾不同。
大學學的是旅游專業,畢業后南南北北走了不少旅游城市,心目中理想的定居地除了杭州就是廈門。
90年代末的杭州還沒有發展電商,但作為浙江省省會,人間天堂的蘇杭之一,比起秀麗的蘇州,杭州顯得更為大氣,居住環境也更好,城市功能分布明顯,是我喜歡的城市。只是她距離蘇州太近,走不出江浙滬一帶的同一性,而廈門屬于福建,想對我來說,更加新鮮陌生,有探索的興趣,而它一直保留的閩南華僑騎樓城市風格與江南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定居南方小城廈門。
作為文字愛好者,廈門最初的印象是來自鼓浪嶼,來自廈門大學。這里誕生了林語堂,舒婷,廈門大學更是魯迅先生授課的學堂,這些無疑都是廈門吸引我的地方。以至于后來定居下來后,鼓浪嶼和廈大依舊是我的能量場。避開熙熙攘攘的人群,靜靜的感受這兩處幾十年來沉淀下來的人文氣息,暢想這些大家在此處的思考和傳播,都是對精神極有意義的滋養。有點遺憾的是現在覆蓋在此之上的商業味太濃,只有真正能沉靜下來的時候才能體會之前的人文和藝術氣息。
小城的可愛在最初來到的那幾年尤甚。人口不多,搭乘著便利的公交,慢悠悠的在城市穿梭,悠閑而富有生活。大同路的騎樓下,各式小店鋪,本地的阿公阿婆一邊泡茶一邊看著小店,生活不緊不慢,走在其中,心境也自在愜意。之后的二十年,廈門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城建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原先那個安靜閑適的小城,擁入城市的人越來越多了,商業氣息也越來越濃了,在喧鬧的城市里,我依舊懷念那個我當初認識的南方小城,懷念那些賦予這座城市文藝氣息的大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