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依然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但當下的我更想承認這個世界的“人性本惡”。
? ? ? 和很多人一樣,我生活在一個雖普通但足夠幸福的家庭,從小被保護得很好,雖在成長過程中也難免會有坎坷,但也一直堅信著人性本善,和世界原本美好。
? ? ? 我并沒有遭遇什么極其惡劣的事情,更沒有痛不欲生的經歷。但,當下、此刻的我更愿意相信這個世界“人性本惡”。其實這個想法來得很突然,只是在考研復習中國文化歷代哲人的哲學思想時,看到孟子的“性善”與荀子的“性惡”,不禁反問自己,你更贊同誰的觀點?依稀記得那年上課提到這里時,應該是站孟子的,那時的自己深信這個世界上是美好純良的,深信這個世界就是自己所想的樣子。但也不知道是從哪一刻開始,等到很久以后再思考這個問題時,卻發現此時的自己站到了曾經的自己的對立面。
? ? 此時的我似乎更愿意相信:善良是一種選擇。
? ? ? 孟子繼承并極大地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包括了一切的美德,因而孟子也主張“性善”和“良知”,即人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根據“仁”,孔子提出了一套修身達仁的倫理觀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觀念,孟子補充道:仁是發自內心之愛,義是所以為人之道。而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西方基督教主張“原罪說”,要求教徒遵循“十誡”。即都需要通過后天的教化來實現世界的美好。但又不禁反問,如果人性為善,人自身本來就一切從善、從仁,那緣何會提出修身達仁觀念和主張?
? ? 我們在遭遇一些糟糕的事情時,會時常說一句“人性的顯露”,其多有貶義所在。《奇葩說》第五季第五期關于“鍵盤俠”是不是“俠”的辯題大熱,其中當日辯手之一被稱為“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的陳銘老師講述了自己去年在六一兒童節時在微博上發布了三張自己與女兒的自拍,以慶祝六一,卻因此而遭遇到“鍵盤俠”的攻擊的經歷。
? ? ? 此刻覺得李誕的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他在其中一期脫口秀大會上說“在生活中其實基本上還都知道謙讓,
知道禮讓。就一隔著這個屏幕,說話就特別膈應人,你們發現了嗎?就特別沒素質。一代互聯網用戶仁義禮智信水平全面倒退,我分析了一下是為什么?就是因為隔著屏幕,打不著了。”
? ? 網絡的自由環境,使得我們可以釋放自己的天性,雖然說出的話會傷害別人,但沒關系,他不知道誰說的,他是名人就該接受別人的任何評價。好在當道德規范約束不了的時候,還有法律的制裁。隨著我國網絡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明星發布的律師函也逐漸增多。凈化網絡環境,維護網絡秩序的工作也逐漸在加大力度。那行噴子難道真的只會說傷人的話嗎?那也說不定他轉頭就在拍領導的彩虹馬屁。只不過說什么樣的話,用什么樣的方式說,做出了相應的選擇。微博曾經有一個話題“怎樣形容你的遺憾?”下面有一條熱評是“我本可以,卻沒有。”這句話用在這里,這樣的“沒有”會顯得非常善良和美好。
? ? ? 從古至今,國家有法律法規,社會有道德公約,家庭有家規家訓,這些條框規律無一不是在限制人之本惡性質的發展和蔓延。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誠實善良,這不正是耳濡目染的教化嗎?經常會在網評中看到“生而為人,請你善良”“
? ? 人生來就是自私的”類似的抨擊回應,這不正反映出我們原本不善良,只不過是社會道德要求我們去善良。善良不是一種本性,而是一種選擇。
? ? 我依然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依然相信無論當下面臨怎樣的困境,世事變化,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當下世界的美好,難道不是我們創造并不斷完善出來的嗎?荀子說要靠后天的力量來幫助人為善,一為“修身”,二為“師法”。倡導要建立文明和諧的社會,都是在積極引導、要求我們要這樣做,只不過因為這樣的環境經過發展鞏固已經變得一種社會意識,從而讓我們便認為世界本來就是如此。弗洛伊德認為“人出生后的愿望出于不容于社會標準而受到壓抑,不能得到滿足 ,被壓抑到無意識中去,這是導致神經病的重要原因。”幸而這樣的選擇通過一代代相承相傳成為一種社會意識,否則保不齊三個人里面有兩個將會是神經病。
? ? 人就像是上帝拋下來的一顆骰子,從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擁有不為人知的那一面。人,生死容易,生活太難。赫爾曼·黑塞在《德米安》中寫過一句話:我渴求的,無非是將心中脫穎欲出的本性付諸生活,為什么竟如此艱難呢?我們當然需要這樣的美好,需要這樣的善良,也應該去盡自己的一份力去營造維持這樣的美好,讓生活變得容易一些。
? ? ? 當下的我應該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更想承認這個世界的“人性本惡”,從而去感受世界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