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的墮落,就是從不會說話開始

又一部看得尷尬癥頻頻發作的電影。

清明節后第一片(騙)——

《我的特工爺爺》

洪金寶自導自演。

看劇情——

退休特工復出,橫掃黑幫,勇救女孩。

這標配聽上去不是中國版《大叔》,也是華語圈《颶風營救》。

誰知道是一場99分鐘,關愛阿爾茲海默癥的公益宣傳片

坦白說,Sir是沖著洪金寶去的。

他曾是香港八十年代電影“最大的招牌”。

影評人魏君子曾說:

吃年夜飯可以把電影界所有人都請來。

1986年拍《富貴列車》,幾乎所有香港片場都停工,明星們都跑到洪金寶這里客串。

《警察故事》里成龍從商場頂往下跳那場戲,沒人敢喊開機跳,只有洪金寶能。

而且,他還拿過金像獎影帝——

兩次!

《提防小手》《七小福》

但在《特工爺爺》,影帝把獎杯落在家里了。

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表情——

看見女孩之后的欣慰:

女孩失蹤后,憤怒地質問反派流氓:

在醫院聽到自己病情:

對鏡憶往昔:

尤其是這個看不到半點殺氣的挾持表情:

如果太浮夸作不來:

《大叔》

起碼得讓觀眾感覺到吧。

整部片,洪大哥單靠嘴演戲了——

除了張嘴、微張嘴,微微張嘴,沒了。

年度最面癱表演,get。

曾經的洪金寶,頂尖武指,動作巨星。

“最靈活的胖子”。

10次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武術指導,3次獲獎。

《葉問》,他幫甄子丹設計了一個打十個。

《葉問2》,親自上陣和甄子丹圓桌對決。

動作片歷史繞不過的經典。

《特工爺爺》里,他找來“七小福”。

但你別指望元華們動手。

他們真的只是來打個醬油。

打戲只有兩場。

可以看出在模仿《颶風營救》一招致命的關節技。

爆頭、斷手、鎖喉。

但招數明顯過于單一。

大吼一聲,往前沖,小匕首往前伸,手臂被折斷——

歇菜。

其他人,均復制以上模式。

難怪有網友說:

拍成這樣簡直是欺詐!

Sir原以為能看到秘密高手,帶領各路老江湖,花式吊打小混混。

結果是搖晃手持攝影+莫名奇妙慢鏡+老爺們在喘氣。

大哥已老。

只能說,豆瓣5.5,真不冤。

但以上這些,還不是最讓人尷尬的。

最尷尬的是——

分裂錯亂的人物身份

電影背景設定在中俄邊境,大東北。

洪金寶刷臉請來徐克、麥嘉、石天幾個港片熟臉,演路人。

三人往路牙子一坐,叼著煙斗、瞇著眼。

有范。

就在Sir快要找回那么一丁點港片情懷時——

麥嘉開口了。

東北話!

有錢唄

那一瞬間,Sir穿越去了趙本山小品現場。

看著這班曾叱咤香港影壇的大哥,連普通話都說不準,還要操著蹩腳的東北話,唄唄唄。

真的讓人屁股發燙,想趕緊離座。

有這種感受的,不止Sir一個。

港臺明星東北味,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

粵語版,口音槽點沒法吐。看著一群香港人冒充東北鎮民真心別扭。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國語版問題——

那請試想,東北街頭,三個老爺子開口閉口,全是粵語。

豈不更違和?!

是不是在香港電影人眼里,黑幫,就是東北特產。

《澳門風云》——

電影開頭,香港,大排檔。

黑幫鬧事,張口閉口就是“憋整事兒”,“少扯犢子”。

牛逼——

王晶是最愛“方言梗”的香港導演。

沒有之一。

《澳門風云2》讓機器人“傻強”說四六不靠的四川話。

《澳門風云3》,羅家英(祖籍順德)又操起生硬的天津口音。

這種基于刻板印象,強行硬套的“口音”,抱歉,除了頻頻發作的尷尬,我們實在笑不出來。

能不能好好說話?!

不客氣地說,香港電影的衰敗,就是從“不會說話”開始——

魏君子曾采訪上譯廠著名配音員馮雪銳。

他舉過一個例子。

《縱橫四海》有場猜謎戲。

粵語臺詞是:陳寶珠親了李香琴一口。

謎底是“香口豬”。

因為陳寶珠和李香琴都是港星,非香港地區觀眾聽不懂。

直譯沒有笑果。

于是馮雪銳在配音時,把這段改成當時內地流行的一個笑話:

大家輪流上廁所。

打一個城市的名——倫敦。

這是一個必要的“藝術再創作”過程。

好電影,從來都是無數精心打磨的好細節疊加而成。

細節控李安尤甚。

因為《臥虎藏龍》面向全球發行。

他找了三個編劇——

王蕙玲、鐘阿城、詹姆斯。

每一句臺詞,都在中西方語境,不停調整。

玉嬌龍在竹林里罵李慕白:“你們這些老江湖,哪里見得到本心!”

劇本里“老江湖”原是“老醬油”,北京人罵人“老混混”。

但除了老北京沒人知道, 改了。

玉嬌龍上館子叫菜,張口就來。

跑堂的說:“要到大館子才有”。

一句話就點出玉嬌龍大家閨秀的身份。

在今天的合拍片,這種用心,近乎絕跡

《大搜查》的谷祖琳,一個香港警察,臥底當大陸人。

在片子里操著一口漏風的北京話。

傻子都不信好嗎?!

《春嬌與志明》。

國語版不少笑話粗暴“直譯”粵語。

普通觀眾根本get不到笑點。

比如鄭伊健對余文樂道歉:“唔好意思,夾咗你條菜”。

粵語里,“菜”指代女朋友。

這是句雙關語。

潛臺詞,我泡了你女朋友。

但國語版中,被直譯成“吃了你的菜”。

不僅“賤”味全無,還讓另一句回應,“本來就是你先夾”顯得沒頭沒腦。

同理還有粵語版那句“粉紅色**,可遇不可求”。

國語版變成“粉紅色葡萄,可遇不可求”。(但字幕不變)

就讓不少內地觀眾懵逼。

我們不能要求所有港片都像《臥虎藏龍》。

但在北上求財,信達雅地“翻譯”笑點,保證效果,這不過分吧。

我們也不能要求香港演員都能操一口流利普通話(方言)。

但找一個跟演員形象匹配的配音演員,把口型對上,這是基本的職業道德吧。

不提表演,攝影,美術,甚至故事。

好好說話,是觀眾對一部電影,最起碼的要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