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究生的我們,為什么想退學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研一下學期開學時,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想退學去工作,覺得讀研究生一點意思都沒有,偶然跟在讀研究生的朋友一抱怨,發現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想法。

01 渴望實現自我價值,卻一事無成

大三下學期的時候,和多人都在糾結考研還是工作?然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都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讀研這條路。然后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考研路,當我們在努力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常常容易被自己感動,覺得自己很累很苦,顧影自憐,甚至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努力的人,以至于在研究生期間,恨不得分分鐘找人分享自己當初的苦難史。

但是,讀完半年研究生以后,很多人都后悔了,覺得和我們想象中的生活不一樣。

我們渴望自由的生活,不想每天呆在充斥著煩悶氣息的實驗室,想追劇,睡大覺,打游戲的時候能隨心所欲;當玩到愧疚、迷茫時,希望能有一個老師能為我們規劃一個完美的研究生生涯,帶著我們一起在科研的路上前行。

事實卻是,我們每天上課打醬油,從不認真聽課,更有甚者,幾乎從不去上課;導師基本上一個月見不到一面,偶爾安排一個任務就是修改文章格式,查找文獻,做個PPT,幫忙拿快遞,送資料等事情,覺得這些事情沒有意義,經常抱怨,但是當讓老師真正讓我們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才發現什么也不會,只能望而卻步。渾渾噩噩,一事無成,一晃半年就過去了。

乍一看,身邊同學好像都在恍恍惚惚的過日子,覺得心安理得。其實卻不然,很多同學半個學期參加了好幾個項目,已經投了核心期刊了,還有同學利用閑暇時間考了雅思和托福······仔細一看,真的什么都沒干的人很少,只是還沒意識到而已。

我們每個人在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都曾幻想過如何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三年。但是,進入大學后,好像忘記了自己曾經是為什么想讀研了,忘了怎么去努力了。

02 明明是年輕人,卻過成了老人

每天實驗室里,沒有歡聲笑語,大家都戴著厚厚的眼鏡框盯著電腦,或者低頭玩手機,一副毫無生機的景象。

我們都是年輕人啊,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啊,怎么看上去死氣沉沉呢?二十幾歲的女孩子,不是應該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坐在實驗室,該工作的時候認真的工作,沒有工作的時候捧著一本喜歡的書,過著充實的一天嗎?二十幾歲的男孩子,不是應該每天收拾的干凈整潔,朝氣蓬勃的來到實驗室,然后傍晚約上三五好友去運動場運動嗎?

但我分明看到了很多“年輕的老人”,他們對許多事物都不感興趣,在年輕的歲月里喜歡懶散。

他們每天對著電腦,皮膚暗黃,毛孔粗大,很少注意自己的形象,每天早晨來到實驗室時都是一副倦容,心事重重、若有所思的樣子。稍有空閑,也會選擇看電視劇或者打游戲,幾乎從不去運動,好像缺少了屬于年輕人的那份青春氣息。

清晨,走在學校可以看見每天早起打太極,晨練的老人,他們看起來那么有活力,臉上都掛著喜悅。傍晚,走在操場,可以發現一半的人都是中老年人,他們一起在操場上散步,遛狗。而真正早起的學生,晚上鍛煉的我們——年輕人卻很少。

原來所謂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指的不是我們的年齡,而是我們的心和精神狀態。

我們雖然是年輕人,卻過成了老人。

03 向往美好的生活,卻不想努力

年輕的我們不肯努力,也不肯冒險,卻覺得自己有資格對這個世界指手畫腳。

其實這就是一個年輕人最丑的樣子,懶散,頹廢,矯情又空虛,一邊痛恨世界的不公平,一邊又安于現狀不肯付出。

我們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想過上自己向往的生活,努力是應該的,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而且,當你不夠強大,不夠優秀時,你的抱怨,你的苦難,真的沒有多少人在乎。

未來,從來都是走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

努力,無非是想過上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

我覺得,有時候,我們做的太少,想的太多。路就擺在那里,怎么走,走得怎么樣,從來,和路無關,只和人有關。

其實,讀研和工作,是兩條路,路本身沒有對錯,是否有意義,主要看走路的人和行走的過程。做了選擇后,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盡最大努力,過好屬于自己的生活

今天,太陽又照常升起,我想對自己說:“沒有特別幸運,就要特別努力。”

喜歡的事情就要堅持做下去,選擇的路就要認真的走下去,想要的生活就要努力去追尋。

在朗讀者中許淵沖先生說過一句話:“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讓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愿在迷茫中的我們,能做我們年輕人該做的事情,比如健身,比如寫作,比如愛一個人。當我們回憶過去時,記憶滿滿。

愿我們永遠年輕,永遠朝氣蓬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