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鏘鏘說
在做公眾號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些人,公眾號排版幾乎為零,封面也根本沒有花心思做,可是篇篇文章閱讀量都還挺高。
其中我覺得最值得分析的,就是曾是人大學生的陳昌的公眾號:昌記負食。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他,但是你很有可能見到過他的文章《一名非典型985畢業生的大學簡史》。
由于他更新巨慢,2015年3月開的公眾號到今年的3月9號才拿到原創,拿原創的速度慢到擊敗了全國99%的公眾號運營者。
而他公眾號的成績是這樣的:總計發文章19篇(僅計入了文章),4篇十萬加,最差一篇文章的閱讀量,也有8000。更文章的速度,也慢到擊敗了全國99%的微信公眾號運營者。
但是,他的公眾號數據,也漂亮得擊敗了99%的公眾號運營者。他寫的文章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的文章。
陳昌其人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陳昌是誰。
在他身上,有著這么幾個標簽:中國人民大學微信公眾平臺的編輯、linkedIn新媒體運營者、北漂一族。
他在人大期在讀,還參與了十幾個部門的活動。
作為一只只待了一個部門都覺得好耽誤我午睡的人而言,他的活動能力我不得不服。
上面的這些標簽,說明了兩件事:
一是處于最好的頂尖學府的他,有極強的人脈和活動能力。
二是作為全國最優秀大學的新媒體運營者及全球最優秀知名職場社交平臺的新媒體運營者,他的手上握著渠道的力量。
媒體人做公眾號本來就有自身的優勢,他們的文字如果寫得夠好,一開始就可以在大平臺上轉發,獲得足夠的瀏覽量。
陳昌其文
陳昌說,自己并不認為自己的文章有文采,他認為,對于自己公眾號的最高評價就是有趣
其實說一句實話,大部分新媒體運營者的文字能力,其實并沒有多好,不論是文采還是有趣程度,皆不如他。
作為一個學生,我看陳昌的文字能處處看到自己身上的影子,他寫的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中國社會下的大多數學生群體。
也有人說他的文字是高階版的雞湯,但是,如果你能夠讓你的文章,在無數人的眼里映射出自己的模樣,而且還能夠讓自己稍微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這樣的雞湯,我也愿意端起來一飲而盡。
這種雞湯,比某些營銷號,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總結
其實我個人認為,如果僅僅是個人做自媒體,不考慮賺錢的因素,其實是可以學習陳昌的公眾號的運營模式的。
先通過努力完善人脈和渠道,成為一個能夠被幾個特定標簽標注的人,如果不行的話,起碼在某些領域,你至少要看上去要比別人強那么一些,證明你自己存在的價值。
只要你足夠有價值,你的公眾號的附加值也會直線上升。
那么你的公眾號,想沒人看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