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讀張德佳的文章《我要》,讀到一段話深有感觸。
有一次兒子放學(xué)后,悶悶不樂,不吃飯也不說話,跟平時不大一樣,在那發(fā)脾氣,我就問他,怎么了,
他板著臉不說話,
我繼續(xù)問,是不是跟同學(xué)打架了?
問了幾次之后,我說了一句,是不是老師批評你了。
我發(fā)現(xiàn)這句話有反應(yīng)了,他開始哭出來了。
我靜靜在他旁邊等他哭完后,我問他,老師批評你的時候,你當(dāng)時是不是很委屈很難過,
他點了點頭。
我說,你回到家里是不是希望爸爸媽媽安慰你一下,抱你一下。
他點了點頭,
我說,你以后碰到這種事情,你要說出來。
然后,我抱了抱他一下,他馬上開心地吃起飯來。
他板著臉不說話,
我繼續(xù)問,是不是跟同學(xué)打架了?
問了幾次之后,我說了一句,是不是老師批評你了。
我發(fā)現(xiàn)這句話有反應(yīng)了,他開始哭出來了。
我靜靜在他旁邊等他哭完后,我問他,老師批評你的時候,你當(dāng)時是不是很委屈很難過,
他點了點頭。
我說,你回到家里是不是希望爸爸媽媽安慰你一下,抱你一下。
他點了點頭,
我說,你以后碰到這種事情,你要說出來。
然后,我抱了抱他一下,他馬上開心地吃起飯來。
其實我們很多人羞于自己的情感,不擅于表達自己的需要,或錯誤地表達傳遞不真實的想法。
老公忙于工作經(jīng)常晚歸,老婆心里希望他早點回來陪陪她和孩子,但是通常老婆們是怎么說的:天天回來這么晚,還要不要這個家啊?以后就別回來算了。
老公聽了一肚子火,我為了這個家,為了掙錢,忙工作,忙應(yīng)酬,回家還要挨罵,你個臭娘們!
家庭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之前讀過《非暴力溝通》,書中講到溝通的四個步驟。
1.先講述事實而非觀點。老公一周有四天晚歸,你不能對他說,你每天都半夜才回來。這是一句夾帶著你的意見的話,不是事實真相。尊重事實應(yīng)該如此說,老公,你這一周有三天都是晚上十一點后才回來的……
2.說出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你晚歸,我很擔(dān)心你,一個人在家也很寂寞。”
3.告訴對方你的需求。“我需要你早點回家陪陪我……”
4.向?qū)Ψ桨l(fā)出請求。“你每周至少三天十點前回來,好不好?”
如此溝通,讓對方了解你的感受,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你的影響,也知道你的需求。這樣才能在情感上溝通,而不是抱怨,而不是用情緒來對抗。
你要就說嘛,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