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郵票去旅行之二:河南登封中岳廟、中岳嵩山!

? ?(4-2)為“嵩門待月”。描繪了“嵩門”在皎潔月光下,猶如水銀瀉滿山頭,使群山披上一層銀裝的景色。

? ?(4-1)為“中岳古廟”。描繪了“中岳古廟”由低到高,山巒環拱,翠柏掩映,紅墻綠瓦,金碧輝煌,氣勢巍然的景色。

(4-3)為“少林晴雪”。描繪了少林寺在銀裝素裹中的景色。

(4-4)為“嵩山如臥”。描繪了“嵩山如臥”的雄偉壯美景色。

? ? ? ??

? ? 第一次去中岳廟也是1982年,迷迷糊糊中知道是什么是道教、佛教,知道為什么道教叫廟,佛教叫寺,尼姑叫庵。

? ??“中岳古廟”位于太室山南麓黃蓋峰下,原名為“太室祠”,始建于秦代,至北魏時才改名稱“中岳廟”。漢武帝于元封元年游覽嵩山,命祠官加以擴建。廟址屢有變遷,唐代中葉始定于現址。唐宋年間盛極一時,現存為清代重修后的規模,為河南最大的寺廟建筑。整個廟宇構筑在坦緩的山坡上,座北向南,占地面積10萬余平方米,廟房400余間,主要的建筑有天中門、峻極門、峻極坊、中岳大殿、寢殿等,給人的印象是規模大,廟宇大,神像大,氣魄大。是我國五岳之中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 ??目前中岳廟的格局大概形成于宋金時期,建筑則是清代或近現代的修建的,進深達十進,總長超過一里。整座建筑群沿一山坡而上,層層而進,至最高一重的御書樓前,視野極為開闊。中岳廟主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廡殿頂,規格很高。廟內除清代建筑以外,還有一些較早期的文物遺存。

? ? ? ? 與老爸、二哥在中岳廟前照了人生中的第二張照片,目前保存在老家的相冊中。穿著一身80年代很流行的中山裝、高昂著腦袋、目光清純,十歲的孩子懂什么喲。這些年因為工作關系,與中岳廟屢次過門而不入。道教的尊道貴德、清靜寡欲、自然無為、柔弱不爭理念我是推崇的。

? ? ? ? 登嵩山應該就是N年以后的事了。后來登山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么只要有寺廟的地方就有尼姑庵呢?是信仰問題還是講究世間萬物講究陰陽結合呢?不得其解。

? ? ? ? 五岳,是我國古代以中原為核心,在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上選定的5座名山的簡稱。五岳制始于漢代,當時的五岳為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天柱山、北岳大茂山、中岳嵩山。隋文帝時將南岳改為衡山,明代時又把北岳改為恒山,自此,五岳便固定下來,一直沿用至今。中岳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首,古稱外方,屬伏牛山系,是方山山脈的一部分,由東部的太室山和西部的少室山兩座高、中山組成。在先秦時代,嵩山被認為是座溝通天地的神山,夏、商、周三代的帝王,都曾在嵩山祭祀天帝,以宣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天子,祈求神靈的福佑。認為嵩山是神山,古籍中多有記載。北宋以來,均稱中岳嵩山。

? ? ? ? 每逢周末,大批的驢友攀登嵩山。通過野線不用買門票,我也跑過幾次。曾經有一次因為因為迷路,下山時都已經是夜里十點,但是沒有想到還有夜登嵩山的人?,F在生活條件好了,更多的人注意養生,注意鍛煉了,可惜我的膝蓋一直不好,爬山的活動參加少了?,F在登封天地之中,嵩山歷史建筑群申遺成功,相信以后登封會更加美好!

?

?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