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蝶珺
最近又開始熱播劇《我們的愛》。一份愛情,走到盡頭,是雙方無法撐起家這座愛情的公寓。是從無所不言到無言以對。或者是無盡的爭吵。
愛情走到盡頭,無辜的是孩子們。孩子的本真是清白的,天真的,純天然的。
【1】孩子是大人的布染成品
我記得我在單親交流群里,有個爹地說過這么一句話,“孩子是我們的復制品,復制一個可怕的你”。如果你覺得可惡,那么可惡的罪魁禍首就是布染的藝人。
是有這么一個小插曲,父母們都在責怪孩子不聽話。 那個爹地說,自己一天忙到晚,回家讓孩子做作業他還不認真。老是錯錯錯,讓爹地心里非常受不了。
然后,另一個爹地就說,換作是你,你小時候有那么聰明,他可比你厲害多了,你小時候會平板游戲機嗎?會玩手機嗎?會玩電腦嗎?他現在出現的問題就是你小時候考驗你父親大人的問題。一報還一報啊。當你生氣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孩子的存在就是為了復制一個可怕的你。如果你受不了他,那你受不得自己嗎?”
我們回憶一下,看到許光明和丁雪一見面就掐,婷婷開始不喜歡帶助聽器,她不想再和外界交流。
《我們的愛》里耳蝸事件也是,婷婷一直受外界刺激。耳蝸讓他越來越不適應。她一直抗拒,甚至沒辦法正常生活上學,要姥姥陪同上課等跨緯度的事件。
【2】尊重孩子有獨自的思維導圖
孩子是有獨立的思維空間。他們其實有自己的思想,雖然年紀尚幼,沒有成年人完善。我們經常會把自己的思維強加于他。美其名曰,我們吃的你喝的水比你多的N多。
婷婷看到姥姥生病咳嗽躺在沙發上。孩子跑出去買罐頭。姥姥急得熱鍋螞蟻,凈說孩子不懂事。
還有開罐頭那個畫面,還割到手。奶奶以為孩子饞嘴。劈頭蓋臉的來一句一句。直到孩子扎了塊梨喂奶奶,才知道孩子是看著奶奶咳的難受,想幫忙緩解病情。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要是能尊重孩子的思維導圖,不去破壞他的結構,或者附加給他其他值。他會很自然很美。
【3】讓我們用愛化了那顆心
孩子看得真真切切,他們是直白主義者。愛就是愛,恨就是恨。
特別是對第三者的入侵,孩子多次的抗拒,并行動來鄙視他們。
齊姥姥的舉動真的讓人心生敬畏。孩子是無辜存在著。齊姥姥一直強調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傷害孩子。
自從丁雪和許光明分開,齊姥姥真的都是站在理的角度來評判問題。站在孩子的立場來考慮問題。
孩子即將失聰失聲的時候,齊姥姥一直不放棄。她看到帶耳蝸的孩子無法正常的融入學校。她堅持跟孩子上課,去化解孩子心里的問題。下雨天她都堅持。老師已經接受不了他,她還是執意去做,去讓孩子更好。
在離婚的途中,孩子承受的太多太多,承載了一些外圍的東西,他們的心開始緊繃。那么,他們的微笑該如何安放?能有多少個齊姥姥一直都在?能不離不棄一輩子的愛他?
感謝親愛的你,默默的讀完文字。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就給我點贊哦!如果對我個人或者文章有什么建議和看法記得留言告訴我。祝你幸福!晚安!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