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女神的時候,如果她很煩你,罵你煩人叫你滾,你會怎么想呢?按小六多年的經驗,其實讓你滾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起碼說明還有試錯的機會,只需要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就行;最怕的是什么對方什么反應都沒有,都沒有,沒有··· ···
每次讀書也是這樣啊,一旦我這個不吐槽不會死星人開啟了吐槽模式,就說明這本書我看進去了,作者的意思我GET到了,只是我不是很滿意或者我不太能理解而已:
這地方講的方法都是10年前的啦,是不是太老了啊喂!
怎么這么多之乎者也的說教式啊,我們是互聯網時代啊,不是民國啊!
一堆一堆的文字,連個圖示都沒有,現在是讀圖時代啊,這么多文字誰有耐心看得下去啊!
當然,今天不是來和大家聊如何在自己的書上吐槽的(雖然確實很減壓啊哈哈哈),今天我們聊的是:如何利用每一次吐槽成為你站在巨人肩上的機會。
(老規矩,本文會占用你5分鐘的時間,趕時間請直接看粗體字,然后打賞一塊錢就好啦么么噠)
1、為什么吐槽是好件事兒
為什么我們要在乎自己的吐槽呢?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這是一種在體驗過程中的一種潛意識的“反感和不適”。當我們在吐槽的時候,說明了兩件事情:
(1)你接受信息并理解了
談戀愛不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么?備胎千般對你好,也不及渣男對你一次使壞的功效。我們總是記得那些讓我們痛苦的事情,卻最容易忘記平常的幸福對吧?
說回到讀書,如果我們只是被動的“看”書,比如看網絡小說,看電視劇,那學習的效果很明顯:你很快就會忘記得一干二凈。
但你一旦開始吐槽,意味著這件事兒你接收并進行理解了,雖然產生的可能不是愉悅的感受,但是槽點也是感受,你的意識上已經對這件事情產生注意力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說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帶著筆的原因,哪怕劃線,標重點,也比過眼云煙一頁一頁翻效果好。
(2)你找到了一個改進的機會
有了槽點就有了改進的機會。“這本書寫得不好”,你的潛意識一般只會給你發一個簡單的信號。你就要開始想:這本書哪里不好了?和那本書比較才會有這個結論的?為什么那本書寫得好?
工作中我們不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么:看同事做PPT匯報的時候,字體,版式,圖文,顏色一堆槽點,這就是你的機會啊,如果我的PPT能避開這些缺陷,匯報的時候一定能亮瞎領導的眼睛啊!
所以你看,吐槽是潛意識發生的,可能是一個轉瞬間的事。你需要快速捕捉這些槽點,然后去分析這個槽點背后的改進機會。《高效能人事的七個習慣》第一就是“積極主動”,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2、如何利用好吐槽站到巨人肩上
(或者失敗者的骨堆上)
(1)槽點在哪塊?
讓我們把情景切換到戰場上:
“報告排長,前方有兩個交叉火力點,火力很猛,我們根本沖不上去,兄弟們傷亡很大!”
于是我們看到排長舉著望遠鏡瞄了了一會前線,然后對著地圖一指:“小六,六一,你們各帶一個班的戰士,背上炸藥包,去把這兩個釘子拔掉!”
“好的!喵!”
你看,槽點就像是敵方的阻礙你前進的火力點,學習過程中你想吐槽的時候,你要先搞清楚槽點在哪里?所以一旦開啟吐槽模式,你先要搞清楚這本書的結構是什么?在哪塊地方作者的思路崴腳了?
(2)這個重要么?
不是所有的槽點都需要認真面對,如果你發現這個問題可能只有你才會遇到,那這種情況可能改變自己的狀態去適應會更有效率,但是如果你發現了一個可能很多人都會面臨的槽點,那這個就值得你去考量了。
《創造》的作者艾什頓有一個身份叫“互聯網之父”,這個身份是怎么來的呢?
90年代中期,艾什頓加入寶潔公司做品牌管理,負責發布玉蘭油彩妝系列。當他走入零售店鋪巡視時,發現了一種棕色的唇膏總是處于售罄的狀態,而庫存里卻還有不少。一開始,艾什頓被告知這只是偶然的現象,但經過調查,他發現至少在十家店鋪中,有四家存在同樣的問題,沒有在貨架上有針對性的擺放正確的產品。“哎呦臥槽,這什么玩意啊!”
這讓艾什頓產生了靈感,如果在口紅的包裝中內置這種芯片,并且有一個無線網絡能隨時接收芯片傳來的數據,零售商們就可以獲知貨架上有哪些商品,及時知道何時需要補貨了。
艾什頓發現了在供貨流程中的一個槽點,并發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槽點,然后就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解決掉了它,用一個小小的改進開啟了物聯網時代。
(3)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搞清楚槽點的位置,又覺得這事兒我要是整明白一定有戲。接下來就是你該怎么做的問題了。
A.靠自己來補充:我們總是會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容量去解決新的問題。所以別光吐槽啊,你行你上啊。全是文字沒有圖示?那我就自己畫嘛!里面講到的工具太陳舊,那我就更新成自己現在用的嘛。
我之前一直在吐槽《如何閱讀一本書》,說雖然講得結構很好,但是把四種閱讀方式講解得太復雜,以至于大部分人只看過這本書開頭。
如果太復雜,那就將他簡單化啊,于是微博上的一個妹子就干了這么一件事兒:
我讀《你的知識需要管理》的時候,也吐槽內容太復雜,能不能搞簡單點呢,30分鐘就能說明白呢?于是自己也做了個PPT,也寫了一篇文章:《別學東學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吧》。
B.找幫手進行補充:如果你發現一本書里面的槽點你自己沒辦法填,那就找人啊!“找人”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找高手,而且是找一幫高手!
那讀書的時候怎么找一堆幫手呢?有兩種方法:
一種當然最快,就是主題閱讀。把這個主題范圍內的書籍都找過來,也就等同于把這個領域一堆大師小師全部請過來,有槽點沒關系啊,這位爺沒有講明白的,另外一位爺講透了呀。
另一種就靠個人修為,就是拼閱讀量。就是把原來集中的名醫會診式的主題閱讀方式,變成云游四海的歷練模式。
所以為什么秋葉,戰隼老師他們的閱讀速度那么快,閱讀量每年都是幾百本?因為一本新書,他拿到手的時候,他原有的閱讀存量會幫他整理掉很多內容,他只需要關注新的點就行了。所以為什么學渣一定要多讀書,單身狗一定要多相親,道理和好處是很明顯的呀親。
三、結論:
羅輯思維最近一期節目講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我們從小學到大學,教室走廊上掛的科學家發明家的頭像一直就沒增加過。這是為什么呢?原因簡單來說,就是進入近現代,所有的創新都是微創新了,手機誰發明的?電視機誰發明的?空調誰發明的?你會發現所有的新鮮事物都是在原有已存在事物的改進,而這種改進不正是建立在吐槽的基礎上么?
我們總是在說不要“重復造輪子”,是因為如果我們可以在別人的基礎上發現槽點,然后進行改進。原來是一個石盤輪子,發現石輪子開采太麻煩了,我們可以直接在它的技術上改造成木輪子;木輪子經常斷,再改造成條幅輪子··· ···
所以我們簡單總結一下今天的討論:
(1)吐槽是一件好事,你可以從中發現機會。
(2)吐槽也是一件挺難的事兒,因為你需要找槽點在哪?重不重要?我可以怎么做?
(3)吐槽也是創新的機會,沒有對諾基亞Symbian系統的裝軟件麻煩的吐槽,就不會有Android系統的誕生;沒有對全鍵盤手機的吐槽,就不會有觸摸屏手機的出現;沒有女神對你的一次一次“虐待”,就不會有一個云備胎的蛻變。
最后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女神叫你滾,是因為她在吐槽你啊,你這時候應該發現自己錯在那個環節,然后想辦法解決呀。是形象問題么?還是沒有內涵?還是溝通的技巧很LOW··· ···珍惜每一次吐槽的機會,你會得到自己的幸福的。
(咦,這明明是一篇講創新的,為什么變成了情感溝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