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意識,也是地盤意識,必須確立了一塊屬于你的地盤,你的空間,才有可能走向最終的目標——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界限意識,也要尊重別人的地盤,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是健康人際關系的基礎。
1、界限意識,是人際關系極為重要的東西。有了明確的界限意識,一個人就可以活得簡單清爽有力。2、界限意識即,我的事,我說了算,你的事,你說了算,我們共同的事,我們公平博弈協商,達成協議后,遵守共同協議。然而,我的事,不需要和你達成協議。3、界限意識,就是地盤意識。動物界,猛獸會用各種方式來劃分地盤。國與國之間,也有疆界。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的。
界限意識可以分為三種:心理界限、地理界限和身體界限。地理界線是地盤意識。好比我的房子在這里,周圍是我的地盤,別人不要來突破我。好比:你來我家,我讓你走,你不走,我有權利驅趕你。
據傳:萬圣節有幾個亞洲人,帶著鬼怪面具來到美國家庭要東西,別人讓他們走,他們不走,爭執起來亞洲人被打死了,結果在當地打官司,判這群美國人不負責。
回到身體上,一般的環境下,動不動摸別人,是很不禮貌的事情。講到這里,還比較簡單。心理學中,有一個軀體化,是一系列防御機制。當我不能在心理層面表達的時候,我會在生理層面表達。
聽力也是,我的耳朵是有問題的,從小我就聽家人訴苦,我不能說“我不想聽你訴苦”,我的耳朵就出問題了。
你會發現,你不能在地理上樹立界限的時候,身體上就會出問題,而且是鏈接的部分:“我聽的話”就是耳朵。
當人不能在空間上設置地理界限時,就意味著他守不住自己的界限了。然后他會在身體上設置界限。當身體都不能守住時,他只好在心理上設置。于是導致這樣的情形:他表面上非常坦誠,但內心深處的秘密,誰都不會說,甚至連他自己都意識不到了。用身體來表達界限時,這個代價就太慘重了。所以,必須學習,在地理上守住自己的空間。
不是我想拒絕你,是我的身體太差了,我生病了,所以我不能按照你的來了。
不是我想拒絕你,是你的要求不合理。
不是我想拒絕你,也不是你不好,而是客觀因素,導致我不能按照你的來。
這三句話都是一個意思,“我不”。當你能明確表達出自己的拒絕時,你就有了一定的界限意識。
………………………………………………
同時武老師會教給大家心理咨詢常用技術,教你覺知自己潛意識。這里有幾個小技巧:1、想想你常說的話,其中包含了你的生命預言。2、問問你的家人,常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如果和你設想的不一樣的話,可能你有自己沒有發現的人格 3、設想你的墓志銘,可能會包含你的命運。
………………………………………………
第三部分內容,界限意識的對立面,是共生。
共生即,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一切都是我們的事。我們社會的人際關系,都帶著共生性質,這是各種糊涂哲學的根源。
老外電影里,大家都很較真,這就是界限意識。我們一團和氣,可能就是共生意識導致的。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中國家庭漿糊邏輯。今天不講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其中說到:你來到我家,怎么就像主人一樣呢?我的東西你怎么就拿走了呢?當有人入侵了我的世界和空間,本質就是剝削。
共生關系的源頭: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將6個月前的嬰兒期稱為正常共生期。意思是,只有這個階段的共生,才是正常共生,以后的共生,都是病態共生。
正常共生的基礎是,嬰兒是無助的,能力是最差的,他必須和媽媽共生在一起,依賴媽媽的幫助,通過“剝削”媽媽才能生存下去。
有些媽媽甚至可以感覺到:寶寶好像要完全霸占自己,時刻在一起,不過在嬰兒時期,這都是正常的。那什么是病態共生呢?很多媽媽和父親會說:我家孩子沒有秘密,什么事情都很我說,日記也給我看。其實這樣是不正常的。
共生關系中有兩組心理矛盾:付出與剝削;控制與服從。即,誰剝削,誰被剝削;誰說了算,而誰只能聽話。嬰兒需要這種感覺:我無情地在剝削媽媽,我還說了算。這樣,他可以形成這種感覺——我可以自由地使用這個世界。
不過,嬰兒一旦有了基本能力,那么,隨著他能力的增強,母親和其他養育者就需要不斷教他明白,“我和你”之間有界限,你能自己搞定的事,盡可能自己去搞定,我不允許你繼續無情地使用我。有調查顯示,嬰兒小時候說話,說的最多的是“不”,這就是在樹立界限。
父母等養育者,也要給孩子樹立界限,讓孩子懂得,他們嚴重入侵別人時,別人是不喜歡的,是憤怒的。
有一個關于催眠大師艾瑞克森的故事。一個外孫女罵了自己的媽媽,還打了艾瑞克森。艾瑞克森就要求小女孩道歉,小女孩不道歉,艾瑞克森抓住了她的手,一直耗著,足足掙扎了幾個小時,直到小女孩不行了,于是乖乖道歉。其實,這是樹立界限重要的部分,讓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完全按照你想法運轉的,中間是有界限的。
——————————————
關于公平:如何分100元錢。一般人認為1元即可,后來發現起碼3、7分才可以。
雖然你很有錢,但是,3、7分看起來比較合理。我們歷史上也有很多均貧富。我們是追求這樣的。那一個成熟的西方國家,他們不是就按照這樣來設計的,我們該如何做呢?
為什么會出現這兩種現象呢。這是關于嫉妒,已經訂閱的用戶知道,我們講了自戀:1、我是對的2、我比你強。這會導致,如果我擔心你會恨我,或者你比我強,我會恨你。我比你高,我又得意,也擔心你恨我。所以有了均貧富的概念。我們不敢得意,又不想壓抑自己,就一碗水端平來解決。
——————————————
最后的部分,【不含敵意的堅決】。界限意識是要說no,如果你想影響我,我要拒絕你。我研究生的時候,媽媽逼問我什么時候結婚。我發現,我很想躲著她,我越躲她越著急。終于我躲避不了,在一次回家,做了充分準備,跟媽媽長談。我主動講了我為什么不結婚,結婚就未必生孩子。
我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生,她是個老太太。到了第3、4天,她還是辯論不過我了。后來她就也不愿意強求了。到我今天43歲,沒有結婚、生孩子,我的母親也沒有過多說什么了。
這就是不含敵意的堅決。很多人發現這招很管用,有人說這招不管用。為什么管用呢,因為我的媽媽講道理。所以就好說話了。如果第一招不行,第二招:從小事開始。
實際上,一切共生關系中,都存在著嚴重的剝削,就像殖民地和宗主國的關系一樣。歷史上,殖民地獨立的話,會由流血沖突。但是,如果周圍都是親人,就不能用流血方式了。
樹立界限意識要從小事開始,從吃喝拉撒睡開始,這是很小,傳遞了我很堅決,和大事是一樣的。
第三,尊重事實,駁回情緒。
第一層,理性事實。第二層,表達情緒。如果情緒是好的,可以接過來,情緒是垃圾的時候,必須駁回去。
我有一個好朋友,在企業中做老板秘書,有一天老板突然對他說:你愛誰誰呀,我一天掙的比你一年都多。我朋友愣了一下,同時,他說,老板你說的很對,我一輩子都掙不了你一年的錢,但是你很累,我不想這樣。從此之后,老板對他刮目相看,他獲得了特殊的位置。實際上,這個特殊位置,是這樣換來的。
第四,直擊命門。共生絞殺中,有一個根本,我把事情弄得那么復雜,其實就是,“你為什么不聽我的呢,為什么不按照我的來”
我們把事情說得很復雜,其實就是為了控制對方,讓對方按照自己的來,說的再復雜,就是想讓對方聽你的。你可以這樣說:你沒有專家懂得多吧,能不能聽專家的。
有些人說:我比你說的有道理,但是我的事情還是我的事情,還得我說了算。例如,一點小事,就上升到你愛我還是不愛我的高度。這其實是打著愛的名義要入侵對方。所以談的不是愛,而是“你聽我還是不聽我的”。愛 其實是幌子,是為了讓對方無條件聽你的,按照你得來。有人說:天哪,武老師,我感覺每個女孩有時都有這樣的極端一面吧。其實,男朋友未必是百依百順才是好的。
剛才講了四點,都行不通的話,還有第五,讓對方疼:當各種方法都不行時,就來這個。關我屁事,關你屁事。可能是心理疼,可能是身體疼。
一個的故事:家里有一個“皇太后”媽媽,全家人都以媽媽為尊。媽媽最在意的就是,家里塑料袋怎么放。
母親來孩子的家里住了一陣,借著“塑料袋”這個事,一直跟媽媽抗衡。懟了媽媽三個月后,媽媽突然變結實變幽默了。這就是攻擊性的一個功能,就是讓對方疼,讓對方知道,我不是你想象的,我不會按照你希望的來。
如果對方一再的入侵你,你就讓他疼。弗洛伊德說過:攻擊性和是人類的本能,或者是真實的表達。如果你不能表達,就會生病。當別人進入你的世界,你就要告訴對方,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
有人覺得:我發出指令,別人就得按照我的來。如果你被這樣的人侵犯了,你得告訴他,我會讓你疼,我和你想象的不一樣,我會讓你付出代價。以此來樹立自己的界限。
人和人也是一樣的,攻擊和恨都是在樹立界限。我愛你你愛我,就是拉近鏈接。恨就是切斷連接。這是第五招,可能比較狠,但也是一種方式。
實際上,只要你在某一點做到了,前面均可省略,這就是地理上保持界限。
我的來訪者中,很多人離婚,都是父母來到自己的小家庭,造成了侵犯。有個法官認為,90%的離婚都與父母有關。而設立地理界限是最簡單的避免沖突的方式。
有一個幾千萬身家的女性,買了8、9套房子,老公也一直做生意,但是他們買的都是犄角旮旯的房子。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們與父母同住,他的父母不允許他們關上門,他們就只能用長走廊表達界限意識。其實,只要他把門關上,或是讓父母離開就可以解決了。我們其實都享有自己說了算的家,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對方在侵犯你的時候,他心里也有這個界限意識,而只有你在明確拒絕的時候,對方才會真正明白。
羅胖部分
巧用【正式非正式溝通的區別】
中國人,在工作的時候,其實不太適應正式溝通,我們是喜歡非正式溝通的。為什么富商和局長喜歡打高爾夫,因為球場好商談生意。你在走廊里遇見領導,稍微說兩句,其實是很有效的。我們喜歡用非正式溝通,解決正式問題。非正式問題,也可以用正式溝通的方法。
我家有了小孩后,就有了阿姨,很多事情,我老婆就看不慣了。一開始我老婆是看見就說,后來她發現沒用,因為畢竟生活觀念不一樣,阿姨也不是故意的,這可怎么辦?那天下班后,我老婆攢了一天的罪狀。我就把兩個阿姨叫來,開家庭會議。首先我說,對你們二位表達感激,今天的工作,我們來做一個復盤,今天我們發現兩位在工作過程中,有四點疏忽。1....2....3....4...沒關系,可能都是無心之失。那我們來談一下整改方案吧,怎么樣確定這件事不會發生,以后發現其他問題,我仍然會跟二位繼續溝通。這些事反復發生,咱們怎么辦呢?你們也知道,過年的時候,我會準備給大家的紅包。如果這四件事發生兩次以上,紅包就不給了。
當這樣正式的交流之后,阿姨們對這些“界限”就很明確,不再做不被允許的事情。這招很管用,你用正式方式跟別人溝通,就明確告訴對方,墻在這里,不要過來。
我家小孩,姐姐不愿意吃飯的時候帶圍嘴。但是,這種問題屬于不能妥協的,我會嚴厲告知。小孩就明白了,這個底線是不能破的。人人心中自有界限,當你不用墻的方式出現,對方就會越界。
所以,要用正式的方式立下正式的約定。甭管是情侶還是單位領導,大家那么適應非正式溝通,偶爾要用正式的方式,談一談界限的問題,這樣的談話效果會出人意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