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研究目的:
以黨的建設引領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黨建引領教育服務共提升,凝心聚力教學科研促發展。各項工作都要以黨建為統領,確保黨對學校的絕對領導,要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政治生態。我用“雄關漫道真如鐵”“長風破浪會有時”“無限風光在險峰”三句話形象的概括黨建引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強調黨的建設有活力、有高度、有溫度的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落實鑄師魂、立師德、賦師能的根本任務是進修黨員示范崗人永遠的追求。我們如何凝心聚力教學科研促發展呢?國家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現代教育理念是教師立教之本,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務必提高更新與轉變教師教育理念的自覺性。因為,理念的轉變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凡是與客觀實際相吻合,能促進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教育理念是正確和先進的。理念的轉變是教育改革的先導,所培養出的人才必須適應將來社會的需要,為學生終身著想。理念的轉變是當代教育發展的必然,必須把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法落后,接受新的信息少,追求探索少,教學中墨守成規、刻板守舊的教師的理念更新。理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核心,因為沒有科學的教育思想,就不會有教育熱情。理念的轉變必須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形成,理念產生于教育實踐、在實踐中發展,當然教育理念的獲得也來自書本知識和間接經驗。而且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力地促進現代教育理念的形成,尤其是二分課堂模式的強力推廣,必會成為教師從教之路的新火把。理念、觀念在頭腦的形成不是要被填滿的容器,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道家的理念是個體逍遙,社會自治,玄思妙辯。儒家的理念個體擔當,事在人為,社會責任心,佛教對先天靈性的呵護與喚醒。西方的理念是人類尊嚴與人類平等思想,完善的福利制度和多元的社會文化價值觀等。都有自身根源、自身發展,都在不斷融合中的文明,都在進步發展。都是在科學、民主思想與原有舊的文化、文明相對峙地存在中前進發展。可以自我更新的特點,都與科學思想地融合中前進。這種理念具有更強大得包容性、兼容性,不喪失自身的核心精神的優秀文化,擁有強大的信心與文明氣度。通過教師的理念更新進一步提高學生永遠跟黨走,厚植新時代中國青年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
二、研究思路:
?? 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和加強黨對中小學的全面領導,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學校黨組織全面領導學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也為了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有關精神,我支部確定2023年黨建研究課題:深化抓黨建促學校發展問題研究。堅持務實管用導向,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基層黨務工作者職業化水平。利用黨員示范崗示范人員,在全縣中小學送培、送教、線上線下結合搞校本教研等一系列教學科研,通過與校長座談、討論、研究更新校長現代管理學校理念;教師課堂教學理念,課堂上教師既要“教會”又要“會教”,導是學習“地圖”又是關鍵。“教會”是教師的職責,“會教”是教師的智慧。“目標導學課堂”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教師如何創設情境、搭建平臺、誘導興趣、引導思考、疏導解惑等過程、方法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獲得經驗、反省總結、達成評價;學生新的學習行為。課堂上學生既要“學會”也要“會學”,學是行為又是重點。“學會”是學生的目標,“會學”是學生的追求。教師應通過“目標導學”的課程構建、情境創設、能力融合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真正的解放學生,學生通過“獨學、對學、群學”的方式獲取知識、總結規律、形成認知,使學生會學、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發揮黨員優秀人才服務,提高基層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從而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效問題。
三、內容:
在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下,討論、研究更新教師課堂教學理念。促進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具體內容:
(1)調查并分析“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中小學課堂目標導學模式的形成特點及內涵,分析縣內外研究現狀,吸取經驗,改進方法。
(2)通過理論引領-實踐反思-重建提升-回歸實踐的方式研究并總結“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中小學課堂目標導學模式的規律和特點,記錄課堂教學的所思、所悟、所行。
(3)研究并總結“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中小學課堂目標導學模式的方法和策略,形成獨特的教學模式,便于輻射引領。
(4)研究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地目標導學。一方面是目標導學的內涵及策略都需要豐富。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三維目標,而原來的許多研究,側重于認知目標的達成,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情感目標,特別是學生學習能力等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現行教材的目標需要進一步明晰。雖然有好多課題都在研究中構建了相應的目標體系,但多數目標局限于特定的內容,缺少相應的能清晰闡述目標的資料,需要進行有效的研究和構建;最后,在目標進一步豐富和明確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實現導學而不是導教也是很重要的。
四、課題研究實際意義:
1、我縣課堂教學現正面臨著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的轉變,尋找符合我縣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課堂模式的策略與方法。通過學校課堂中教學改革,用教學科研提高教師理論水平。通過目標引領、搭建支架、任務驅動、問題導學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構建知識、發展能力、提升認識、形成素養。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才會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形成主動探究、主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2、同時我縣正在打造三名工程,我校承擔培養。利用云端教研共成長,問題導學促提升,凝心聚力謀新篇,砥礪深耕春滿園----同伴互助、資源共享、共同提升的理念,結合研修主題,召開以“情景演示+理論研學”為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校本研修是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工學矛盾,提高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為進一步提高我縣校本研修的水平與質量,滿足我縣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和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充分發揮工作坊同伴互助、資源共享、共同提升的理念,結合研修主題,召開以“情景演示+理論研學”為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本次研修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3、優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只有在社會各個方面都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共產黨員才無愧于工人階級先鋒戰士的稱號。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在任何條件下,都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這是對每個黨員的基本要求。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應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自覺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胸懷全局、心系群眾,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立足崗位、無私奉獻,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前進,不斷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就能做到黨建引領教育服務共提升。
五、創新之處:
1、利用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示范崗,教育服務、教學科研,走進全縣中小學與校長、教師座談、討論、研究,更新校長、教師理念,使校長管理學校更科學,教師的課前同課異構、課中用二分模式教學、課后教學反思更完善,把學校教學與黨建引領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全縣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2、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中小學課堂目標導學是:信任、解放、利用、發展。教師樂教、會教,學生樂學、會學,建立和諧互信課堂。教師信任學生,減少對學生的控制,敢于解放學生,使學生在學、練、展、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感悟道理,體驗情感,反思所為,規范行為,從而蘊含在學生身上的巨大潛力和資源才會得以釋放,充分利用好學生這份資源,形成與傳統課堂不同的“人道”,天、地、人合作發力,共同完成人的成長,從而做到發展學生。
3、我校以開展“爭創黨員先鋒示范崗”活動為主線,全體黨員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示范崗掛牌亮相,以此號召黨員教師立足崗位爭先創優。全體黨員沖鋒在前,勇于擔當,無論是線上、線下各種活動,布置會場,課前校本教研、同課異構,課堂示范引領,課后反思,都是積極主動要求上一線、做服務、挑重擔,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真正踐行了“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承諾。
4、立足課堂做先鋒,黨員示范我先行。我校從2020年以來進行進修學校黨支部送培、送教下鄉活動,黨員教師到全縣15個中心學校,30多個所學校樹榜樣“立標桿”,帶去先進教學理念,引導全體教師聚焦課堂改革,打造高效課堂,引領青年教師認真鉆研業務,打造高效優質課堂不斷探索,起到了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揮黨員示范崗課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在推進課程思政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方面做出了示范引領作用。
??? 5、我校黨支部非常注重優秀教師的雙培養工作,堅持將黨建工作與黨員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有機融合。一方面通過黨員帶動骨干教師、行唐名師,引領青年骨干教師向黨組織靠攏,為青年骨干教師配備有經驗的黨員教師做師父,既在業務能力上進行培養,又對青年骨干教師進行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上的培養,促進青年骨干教師快速成長,為黨組織培養新鮮血液。另一方面骨干帶黨員,對黨員教師委以重任進行鍛煉打造,召開不同層次的座談會、圓桌會議,青年骨干教師座談會、入黨積極分子座談會、線上線下圓桌會議以及單獨談心談話等形式,向青年骨干教師傳達黨組織的關懷和對教師成長進行方向上的引領,形成了黨建+的人才培養模式。
時逢深入學習領會,深刻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進修學校 黨員示范崗人決不做看似為黨增光添彩,實際為黨抹黑的言行不一的事情。通過深化抓黨建促學校發展問題研究課題,團結一致服務全縣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