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聾啞人
他一直孤單一個人
他至今沒有娶親,無妻無子
他一直孤單的住在政府資助的房子里
他是我姥爺的弟弟
是我的“啞巴姥爺”
他差點就這樣消失在這個對他來說有點孤獨的世界,如果不是有人及時的發現的話。突然想起他在我姥爺過世的時候,站在那哭的像個孩子,不時用手抹著眼淚,無聲的嗚咽以及讓我至今無法忘卻的望向我姥爺的悲傷的眼神,那種似乎失去一切依靠的絕望的眼神。而如今,他就這樣躺在白墻白床的醫院里,他的心里是不是很難過。
因為他的殘疾,他未曾娶妻成家,一直以來好像都是我舅舅他們在照顧著他,每年過年都會下鄉接他到鎮上的家里,可他每次總是呆了倆天就要回他的小屋,任誰都留不住。他不會說話,也聽不見,如果你不比劃著動作他根本不懂你在說什么。我第一看懂他的手勢的時候很是興奮,覺得我終于可以跟他溝通了,終于可以充當他的翻譯官了,可是后來我發現他并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訓練,他自創的的手勢著實太難懂了,我也就僅是一次蒙對了而已。他總是沒事就會送這送那的到我家還有我舅舅們的家,他還會幫大家很多忙,只要他能做的絕對不會推脫,你提出要求,他總是憨實的點頭,微笑的看著你。
他一直一個人住在那一排房子中的一間小屋里,那是那年發洪水之后,由政府出資給那些孤寡老人蓋的。記得有一年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在周末的時候還去幫他打掃過房間,可是因為那時年紀太小,玩心重,也就僅僅是去了那一次,之后再也沒人提過要去幫他打掃衛生了。后來好幾年沒有再去過那個小屋,我甚至都不記得是哪間了。在這次他差點沒命的時候,我才突然發現他其實年紀很大了,頭發也白了,皺紋滿臉,按照他的年紀跟其他的老人比他該是享福的時候了,可他卻連臥床不起都沒人知道,如果不是別人幾天沒見他出門,他甚至可能就這樣離開人世。
平時大家都在忙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少的關注他,只有過年過節或者他自己偶爾上鎮上的時候,大家才會買些吃的或者穿的給他,留他吃個午飯,然后依然是留不住的他返回鄉下。他喜歡抽煙,每次他過來我家,我爸都會給他一包或者一整條,他會咧嘴笑得很開心。每次叫他吃飯,都要跟他比劃拿碗吃飯的樣子,他才會明白;他要回家,會用手向后一揚指著回家的路,你想留他住上一晚,他總是搖頭又擺手;他氣憤的時候會在比劃動作的同時發出一些咦咦啊啊的音節,有時我們根本不理解他表達的是什么,但我們還是點頭或者一直看著他的眼睛表示回應他。他心里肯定也會著急,怕我們不懂他的手勢和想表達的意思。他雖然相對來說不是我們最親的人,卻同樣也是我們的家人,我們對他的關心太少, 社會對這樣的孤寡老人的關心也是少之又少,他們的孤獨總是被喧鬧的社會之聲掩蓋下去。如果他就這樣突然間消失離開的話,我實在接受不了,可我好像也做不了什么,是不是很悲哀呢?
寫這個不是想表達他有多么的可憐,只是希望看到的朋友都能記得“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