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
導讀:我們完全可以讓曾經高高在上、艱澀難學的宋詞,通過這樣的方式進入“尋常百姓家”!
這幾天連續發了幾篇關于中學生仿填宋詞的文章,大部分網友們都以寬容的心態看待孩子們稚嫩的作品,并給予鼓勵與支持。但也有些要求比較嚴格的網友提出了質疑,主要是說孩子們填寫的詞不符合“平仄”古規,不掌握正確的填詞格式,容易誤入歧途。
對于這種疑問,我也查了查資料,發現這種質疑意見并不那么站的住腳。
如果說是“古規”,其實古文最初也是沒有平仄之規,平仄屬于音韻,唐朝時期這種音韻學以平仄的格式融入了詩歌,此后唐詩宋詞便有了平仄規則。
就像現在的“四聲”對應的就是“平仄”,況且現在有了樂譜,如果按照以上發展變化的邏輯推論,平仄規則被替代也是必然的事。
其實,無論是古規的“平仄”,或者是現在的四聲、樂譜, 都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工具或方式,無論讓孩子們學習宋詞、唐詩或文言文等古文化,都是為了今后懂得去“優雅”的生活,只要達到了這個目的,何必糾結于初學宋詞的孩子非得遵循“平仄”的古規呢?
好了,說完這些,我們今天再看看這些可愛的初中生仿填的另一首宋詞《青玉案》,按照慣例,先普及下相關知識還是必要的。
“青玉案”詞牌名取于東漢張衡的《四愁詩》中“何以報之青玉案”。比較有名的當屬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下面是初中生們仿填的詞,大家品品能有幾分宋文化的味道。
其實,老師讓學生們通過練習填寫宋詞的方式喜歡上我國傳統文化,也是為了使孩子們在生活中能夠“優雅”起來,您說好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