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結束的那一刻,到底會想些什么?剛才躺著爸爸離開的那張床上,試想爸爸生病時與病魔糾纏的樣子,他應該努力的想平復自己,或者朝房間門口盼望...可是沒有人在他身邊,他就那么的...孤獨的...離開了。
外公與外婆,看著兩個相依大半輩子的人,相互依托叮囑余生的日子,他們是做了多久的心理建設與準備,好讓一切都不那么的突然,或者努力的適應著對方已經“離開”的生活。余生很短,用倒數的方法去假象,該需要多強大的內心去承擔呢。
又到了離家的時候,仿佛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奔波,離家,回家,又離家,再回家,也許人生來就是為了承受離家的苦澀和回家的溫暖吧。
以前總聽人說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而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聚。
現在突然覺得,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奔波,而每個人在各不相同的人生里,又都承受著離別與重聚交織成的相似旅途。從我們來到世界的那一刻起,離別就注定要伴隨我們一生,所以,你我終將習慣離別。
對于我來說,前二十年的人生里,一直在“兩點一線”的旅程中品味著離別的滋味。求學的歷程,離家去學校,再從學校回家。小學到大學,循環往復,在不同的學校,從同一個起點,去往不同的終點,卻始終重復著相同的劇情。
人的記憶很奇妙,我們可能會忘掉幾個月前或是幾年前的事情,有時候十幾年前的場景卻始終在腦海浮現,揮之不去,模糊又清晰地存在著。
記得十幾歲時去學校的車站,雨蒙蒙,爸爸送我,那段時間一個月一次的回家離家,卻總是那么的不舍,具體的牽掛是什么也記不太清,但是那種思緒至今還是揮之不去。
再后來漸漸地長大,漸漸地忘掉過往的一些事。再回首時,也已不再是原來的少年了。? ? 每年過完春節后離家前,爸爸也會將新的一年對我的囑咐再次梳理的一遍,具體是些什么樣的叮囑現在怎么努力也回想不起來了,可是卻好想好想再次回到那個時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
終有一天物是人非,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