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乖沒了,就在10月18號我們去東北的第二天”,接父母從車站到酒店的路上,母親坐在車后座,隨口和我說著。
其實,我明白這一天遲早會到來,我曾經無數次在腦海里導演著這天到來時自己有如何癲狂如何苦痛。可是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卻出奇的平淡,甚至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這樣的情節明顯不在我設定的劇本里。乖沒了,我怎么沒有流露一點悲傷呢?
乖是我們家的一條小黃狗,一個半月的時候到我們家,那還是在99年的冬天,我剛來山東還沒幾年,我們住在小縣城那間老舊的平房里。在乖之前,我們家養過兩條狗,起初養狗是因為隔壁鄰居家養狗看家效果不錯,而且當時剛到山東安置好家,家里就進賊了,本來就一貧如洗的房子被賊一把火點了,所以兒時就體會到什么叫做家徒四壁。于是我們家決定去養一條狗,主要為了看家護院。那時母親工作也還沒有落實,于是,接著打發時間,母親從大橋上花十塊錢買了一條小土狗。這是我們家的第一條狗,可是不幸的是一個多月就夭折了。為此我哭了好多天,拉著拽著母親去買第二條狗。
過了好多天,我都快要忘掉的時候,一天傍晚,寫完作業,向往常一樣跑到大院門口迎媽媽下班,遠遠的我就看見媽媽的騎的自行車的前框里面多了一個紙殼箱,于是飛奔著跑過去想去一探究竟,不知道母親到底買了什么好吃的。因為我早上剛和母親說過,這次考試考了雙百,晚上要好吃的獎勵。我清晰的記得,小的時候家里不寬裕,吃根香蕉都是很奢侈,知道現在我都覺得香蕉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水果。可是跑到跟頭才發現不是好吃的,是一條雪白的哈巴狗。這是我們家第二條狗,也是我們養的幾條狗里面最聰明的狗,母親給他起名叫貝貝。
貝貝一共陪我們家呆了三年,三年里貝貝的陪伴給我們家帶來的一切是無法用價值去衡量的,人生地不熟的從東北遷到山東,在舉目無親的小縣城里,當時也許只有狗狗更帶給一家人無限的溫暖。貝貝最后是因為車禍去世的,我們把他埋在我們家的后面院子里,父親把家里平房院子里面的垂垂欲死的梔子花樹移到埋貝貝的夯土上面,神奇的是,那棵飄飄欲隕的梔子花竟然活了過來,每到每年的六七月份花開時節,站在前院,暖風輕拂,也能感受到那棵梔子花逼人的想起。遺憾的是,前幾年家屬院翻修改造,后面院子的空地全部被填平,貝貝永遠的埋在了地下,而那棵梔子花也不知所蹤了。
從貝貝走了以后,家里人再也沒有人提出過養狗。當你伴隨著他生命的成長,從一個巴掌大小長到齊小腿高活蹦亂跳的生命的時候,在成長中我們傾注了太多的情感。可當生命被毫無映照的停止之后,留下的只有無盡的悲傷。關于離別,這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離別的最終意義,伴隨著生命的戛然而止,情感的寄托也灰飛煙滅。死亡,是最后的離別。懷念與不舍在死亡面前顯得是如此孱弱。
過了半年,父親提議還是在家養一條狗,提議旋即遭到了母親的強烈反對,“養這東西干嘛,勞神費力,還浪費錢”。誰都知道,母親還沒從貝貝逝去的悲痛中走出來。可是那時,小縣城治安條件依舊不好,入戶盜竊頻發,自從剛到山東后的那次入室盜竊,養狗之后家里再也沒有發生過意外。所以,在我和父親的慫恿下,母親最終同意了。
沒過幾天,父親就從朋友家抱過來了一條小黃狗,是狐貍狗和土狗雜交生的。小狗剛滿月,通體橙黃,四肢短,肚子圓的像個球,走起路來尾巴一晃一晃的,都能自己跌倒。小狗面部兩個眼睛上面有倆小白點,對稱排列,鼻子黝黑黝黑,像點了一個黑珍珠,偶爾伸出粉嫩的舌頭,只吐露舌尖一點,甚是可愛。這只小狗就是乖乖,母親給起的名字,因為他特別老實,剛來的幾天除了吃飯的時間,其他時間都在我們給她做的溫馨的小窩里面,也不愿被我們撫摸和懷抱。那是1999年的冬天,老乖第一次來我們家,這一呆就是17年。
不知道為什么,乖膽子特別小,剛來的時候因為剛滿月,每到夜晚就在屋子里面發出狼嚎的聲音,有時候都吵的睡不著覺。我記得有一天,乖一直在叫,我就跑出去看她。我打開燈,她一看到我,立馬就聽了叫喚,搖搖尾巴,朝我跑了過來,中途還摔了一跤,踉踉蹌蹌的走到我腳邊趴下了,我當時無比開心,她現在卻主動跑過來和我示好,要知道,乖非常獨立,平時基本不怎么與人互動,除了吃飯的時候出來溜達兩圈,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為了防止我走了之后乖繼續嚎叫,我把她拿到我住的前屋里面,和我一起睡。可是,不幸的是第二天早上,我醒來的時候,床單上被子上占滿了乖的屎尿。母親看到后非常生氣,下令我以后絕對不準把狗狗帶到自己的床上。我問母親,我不帶過來乖晚上再叫怎么辦?母親告訴我,“狗狗晚上叫是因為離開了狗媽媽,可是狗狗要長大,終究有一天回離開狗媽媽的,你不能因為她晚上嚎叫,你就把她送回狗媽媽身邊吧。有一天你也要長大,媽媽也不能一輩子陪著你呀。”
那時,關于離別,現在回想起來,似乎又有了更深的意味。沒人能夠永遠陪自己走下去,即便是愛自己如生命的父母,終究有一天也會理自己而去。關于離別,能夠支撐自己走下去,更多的是適應。
乖一天天的長大了,2001年冬天,乖兩歲的時候,她第一次懷孕做母親,我們并不知道狗爸爸是誰。之前養的狗狗都是公狗,唯獨乖是一只小母狗,家里人從來沒有狗狗生產的經驗,到臨產期,眼看著乖的肚子一天天變大,家里人急的一團忙活。母親急著去大院年長的有過養狗經驗的鄰居家尋求指點,父親則按照吩咐去大院后面稻草堆撿一些干的稻草放在我們為乖生產準備的大的紙殼箱子里面,里面還有一些破舊的粗布衣服。
那年的冬天特別的冷,我們把乖放進了我們的客廳里面,怕狗狗被凍著。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就圍著乖乖,眼巴巴的等著這神圣的時刻。到晚上十點,還沒生,母親就催我去睡覺了,平時都是晚上九點就要去休息的,今天因為乖的原因多給了我一個小時,可是沒看到乖做媽媽,還是帶著遺憾去睡覺了。父母依然在旁邊守著。不知道何時,我被父親倉促的叫了起來,“快起來,乖生了!”睡夢中揉搓著雙眼,也不顧是不是穿了棉襖,一身秋衣秋褲就跑到客廳去見證乖當媽媽的神圣時刻。我跑過去的時候,乖已經出來兩只,剛出生的小狗肉肉的,臍帶連著胎盤,當時覺得有些恐怖。但是畢竟是乖第一次當狗媽媽,心里也是很激動。第二天早上,乖一共生了六個狗寶寶,小家伙們有大有小,樣子都不太一樣。母親為他們剪斷了臍帶,一個個的擺在乖的身邊,乖則一個接一個的用舌頭舔舐她六個可愛的小寶寶。從乖當媽媽的第一天起,我們家決定給她改名叫老乖,畢竟乖已經不是孩子了,已經有能力做媽媽了。
狗寶寶們長得特別快,不到半個月就睜開眼睛了,二十多天的時候狗寶寶們就能顫顫巍巍的四處閑逛。狗狗滿月后,老乖就不如之前那樣溺愛狗寶寶們了,這也是狗寶寶們馬上要與老乖做分別的時候了。與其說是老乖和孩子們的分離,也到不如說是我們和狗寶寶的分離。其他人永遠無法想象,一個不大的院子里面養七條狗,一個大狗帶著六個小狗到處跑來跑去,把家里面的菜地踩的面目全非這樣的情形有多么的有趣。可畢竟要有分別,慢慢的,陸續有爸媽的朋友、同事來家里挑選狗狗。沒過幾天,只剩下最后一條狗寶寶,那時,這只狗寶寶大約已經有兩個半月了,體態已經頗豐,馬上就要長成成年狗的樣子了,可是無論如何當時家里人都不舍得把他放走。老乖似乎也對她最后一個孩子頗為眷戀,一直溺愛著。最后,由于鄰居家狗狗被送回老家,于是我們把最后一條狗狗送給鄰居家,直到現在,這條狗狗還在鄰居家,已經15歲了。
當最后的狗寶寶被送走之后,老乖從乖變成老乖,她也第一次完成了與孩子們的別離,或許有些不舍,但也必須經歷。老乖17年的生命里,一共做過5次媽媽,第一次是兩歲的時候,最后一次是13歲的時候,不折不扣的高齡產婦,最后一次生下來兩只狗寶寶,但只存活了一只。所以我一直認為老乖作為狗狗是一個偉大的母親。5次生產,我記不清有多少個孩子,沒來得及問父母,他倆肯定清楚的記得。可是有多少只寶寶就要有多少次別離,或許狗狗和人不一樣,由于天性,人會在有生之年陪伴,可是沒有人會永遠一直的陪伴。每一次翹首以盼的相聚也伴隨著依依不舍的別離。有生之年,我愿傾盡我所能與你陪伴,但求離別之日,不再悲悔。
大約2005年,我已經開始上初中,老乖也算作中年狗了。這時候,養狗之風不知道從哪兒刮來,風生水起。就象改革開放之后,廣東人把“住洋樓,養番狗”作為追求一樣,小縣城也開始如此的攀比之風。那時走在路上,之前不常見的貴賓犬、吉娃娃和臘腸、金毛等變得多起來。養狗的人們開始交流彼此的養育經驗,還不時的評判狗種的優劣。
有一次在學校里和同學聚在一起聊天,聊到狗狗,就會問各自家里面養的什么品種的狗。當我說我家老乖是狐貍狗和土狗的品種的時候,有個家里養貴賓的同學就發出鄙夷的笑聲,其他同學也在應喝。當然童言無忌,但不得不承認童言也的確是最真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真的非常討厭別人問我家里面養的狗狗是什么品種。通常別人問你家養的什么狗狗的時候,如果你回答博美、秋田、松獅等所謂相對高貴的品種的時候,別人就會回答,“哎呀,好可愛呀,好聰明呀”之類的。而你回答說土狗的時候,基本上一句“哦”對話就結束了。
我見過好多說自己是愛狗之人,有不吃狗肉等等優良的傳統作為佐證,可是每次對他們說我家養的土狗之后他們嫌棄眼神,我都覺得虛偽是最惡心事情。長大之后,我更體會到世間也絕對不會有絕對的平等,當連狗狗都會因為品種問題而受到歧視的時候,我在聽到有那么多的人講人人平等的時候而自己卻因為喝農民工擠在公交車上嫌棄農民工弄臟了自己的衣服的時候,我只覺得真的可笑。愛與不愛只有自己心里最知道,可為什么扭曲著自己去附庸風雅呢?
講到老乖與其他狗狗的對比,我不得不承認老乖是一個智商非常一般的狗狗,甚至有些愚蠢,而且好吃懶做、膽小,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家人認真的愛她。
老乖半年多大的時候才能辨別出我們叫她的名字,而她的孩子,三個月的時候你喊從小給他們起的名字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敏銳的反應;她從出生到她17歲去世,也只能辨別她的名字和坐下等簡單的指令,但是類似“吃飯”,“吃什么”等關于吃的詞語卻非常精通。每次我媽從我家前排的平房里喊我吃飯,第一個有反應的肯定是她。她去世前一年,她就基本上不向以往一樣四處活動了,唯獨吃飯的時候還能看到她年輕的時候的光彩,水汪汪的眸子,甚是可愛。
老乖非常膽小,從而我對老祖宗說的狗仗人勢有著最直接的體會。家里有人的時候,無論院子外面走過什么樣的人,只要發出一點聲響,老乖就會不停的叫,以至于我和父母一直以為她看家護院的能力毋庸置疑。每到過年過節我們回奶奶家過節的時候,因為要在奶奶家帶一段時間,所以我們會把房子和老乖交給鄰居照看。可是根據這些年的反饋,鄰居說只要我們離開家,老乖就乖乖的躲在屋里面不出門,一聲也不叫,和平時簡直判若兩狗。起初我們還不相信,可是后來越來越發現是如此。有次一次氣的我媽回家一直在狠狠的訓斥老乖,她也不動,就在一旁趴著低著頭仔細的聽著數落,當然,憑她這智商肯定不知道她因為什么被罵的。可就是這次,我才真切的感受到老乖和我的家人一直是連在一起的。我會因為考試考不好被我媽數落,而老乖會因為不好好看家,只知道吃東西被我媽臭罵一頓。可被數落完了,被罵完了,依然還是會疼愛的了不得,好吃好喝的供著,那種溫馨的情感真的無法與他人言說。
乖十三歲的時候生了她最后兩個孩子,可惜的是由于在狗狗種算是極為高齡的產婦,導致最終只活下來一個。乖生完孩子之后突然后腿間歇性無法站立,那是在我剛上大學的暑假里,當時把我嚇得不知所錯,抱著還在地上無法站立的老乖嚎啕大哭,我以為老乖快完了。幸運的是,過了兩分鐘,老乖還是堅強的站起來了。最后,去寵物醫院,醫生告訴我們老乖是因為年紀太大,生完孩子鈣流失太多,導致無法站穩。從此我就開始給老乖一直吃鈣片和微量元素。一直到老乖最后去世,她再也沒缺過鈣。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第一意識到乖老了,真的是“老”乖了,不是因為她生了孩子,而因為她是一只十三歲的狗狗了。我開始不斷的想象乖去世的場景,不斷的搜索關于狗狗去世時候的征兆,有時候甚至會深夜捂在被窩里不停的流眼淚。可是一年、兩年過去了,乖還是一樣,依然健碩,只是更加不愿意活動了。但這樣,已經讓我非常滿意了,我不需要你還能像年輕的時候一樣陪我一直不停的奔跑,我只要你在,陪在我身邊就好。
今年五月份,我家搬家了。96年我四歲的時候到山東,就一直住在我爸單位的家屬院里,風風雨雨,經歷了二十個春夏秋冬,眼看著原本大院里原本二十三戶人家到現在只剩下個位數,曾經不斷探索的大院后面的一片沙地也被填平,甚至大院門口那個臭氣熏天的造紙廠也早就搬走了。這次,終于該我們家離開了。從低矮破舊的平房里,搬到樓上。
終究還是沒有熬得住。近些年里,我媽一直想住樓房可是都因為老乖,無數次的放棄了。老乖年紀大了,不好挪動地方,去新的地方怕她住不習慣,等把老乖送走了,我們再搬家。這是我和父母一致的共識。就因為這一簡單的共識,我媽等了好多年。可是現在,再也不用等了。
去年夏天,老房子一直不停滲水,地面返潮,尤其遇到夏天的大暴雨,整個家屬院都會膝蓋深的積水。不得已,去年趁著夏天到來之前,父母把家搬了。這樣,就只剩下老乖留在舊房子里。當父母告訴我搬家的消息的時候,我真的非常不開心,甚至一直在詰責,為什么打破我們之前的約定。可是,母親活了這么大年紀,從來沒住過樓,一直想去住樓房,這種心情或許我沒法真正體會吧。
從今年搬家,到今年中秋節,這四個多月的時間里,父母每天都去老房子了呆一兩個小時去陪老乖。新房子與老房子距離15分鐘車程,在縣城里面已經算是比較遠的了,我無法理解父母對老乖傾注了多少感情,能讓他們在四百多天里日復一日的去看望與喂養老乖。期間我回家過幾趟,去到老房子那邊去看老乖,她已經十七歲了,不再如往常一樣看到我回家連蹦帶跳這圍繞在我身邊,你能明顯感受到他老了,看我回家,只是慢悠悠的走來過,費力的搖搖尾巴,走到我身前嗅幾下,然后就回自己的窩里面躺著了。
今年中秋節,我從公司休假奶奶家過節,父母把老乖帶回奶奶家。這曾經是我最極力反對的,因為我從心里認為這算是拋棄。為此我和父母大吵了一架,我質問他們,為什么養了這么多年,到最后卻選擇了拋棄。他們無言,我到現在我也無法評說。可是我知道,這么多年來,付出實際行動給予老乖愛的是他們,我只是旁觀者,或者嘴上說這我愛你,抑或就像現在在敲擊著鍵盤一樣打嘴炮似的抒發這悔恨的情感。我一直記得,小的時候父親對我說的,你不能只覺得小狗好玩兒就去養它,等覺得沒意思就把他丟掉,你也要去給她喂飯,帶她出去玩兒。可是到現在,我都清楚的直到對老乖,我沒有做到。更多的時候是我需要她陪伴的時候她一直在我身邊,我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就把她放一邊。所以,現在我知道,我是最沒有資格對父母的決定做評論的。可無論如何,這讓我活到二十四歲以來最最驕傲的事情被打破了,我們家做得最值得我最驕傲的事情是我們養了一只狗,一直陪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去奶奶家那時老乖第一次踏出除了之前老房子所在的家屬院之外的地方。說來也有緣分,老乖來奶奶家之后非常適應,也會跟著大爺滿院子溜達。在奶奶家大爺自己養了一條小狗,我叫他小黑。小黑從沒有進過屋子里面,可是老乖卻被大爺允許進去了。看來,老乖和大爺一直是有緣的。
中秋節很快就過去了,臨走那天我還是沒忍住,抱著老乖哭了出來和我媽說把她帶回家吧。沒想到,我媽也哭了出來,一直抽泣著,比我哭的還厲害。那時我才意識到,原來不是所有的愛都需要和我一樣明確的表達,有時候那些氤氳在心底里的是更加的濃郁深刻。你說我媽對老乖的愛不多么?并不見得,只是那個年代的人對感情的表達比較含蓄,但卻深沉。關門的一剎那,老乖還在慢吞吞的朝我們走著,我不知道當時她在想什么,她也許以為她能和我們一起回家;當兩扇木門緩緩關閉,只留一道細縫,陽光透過門縫撒到她的臉上,她被留在門里面,只能看到一束細光,鼻頭還在地下不停的嗅著,或許她以為我們只是像往常一樣普通的出門,然后到晚上依然會回來,然后把她喊出來吃飯。這是我最后一次見她,就這樣,一個月之后我的老乖沒了。
后來,大爺說,老乖走的很安詳,沒受一點兒苦,吃完飯,躺著窩里睡覺,就再也沒醒過來。老乖被大爺埋在奶奶家屋前的空地里,那片地里種滿了楊樹和草莓。我曾給老乖的離去做過好多種規劃,可是最終也沒想到這樣離去的。老乖這一輩子作為狗狗來說,也沒經歷過什么磨難,這也許是比較圓滿的一輩子。最后,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我們家族里面的人去世了,無論多遠都會埋在奶奶家村子里的山上,而老乖也在這里隕落,這也算是她做為我們家正式的一員了吧。
而老乖之后,今生再不養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于離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