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每天晚上不寫點什么總會覺得少了些什么東西,今天去參加了清華舉辦的Gap year 間隔年分享會,又一次見識了曾經沒有看過的世界,真的對自己的內心觸動很大,越來越覺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這個世界有時候很小,小到你以為只有你自己,有時候很大,你不知道的不曾經歷過的還有太多太多。是選擇在自己的世界里過一輩子,還是去體驗世界后再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答案很明顯。今天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現實一點”的意思不是說要你放棄夢想,而是把用來做白日夢的時間去實踐,不停地去折騰和努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久了,就會誤以為這就是整個世界。
分享幾個小的片段(真希望有一天我能親自見證這些引起我內心觸動的
東西)
1

“12個月,1個人,3個大洲,9個國家,他曾立志拿下頂尖IT公司高薪職位,卻在學業過半時選擇開始間隔年。做過沙發客,搭過車,逃過票,進過警察局;在馬來西亞沙巴學習潛水長躺在甲板上數流星;在荷蘭跟隨世界冠軍花藝師做花藝學徒;在泰國碰到中國沙發主一見鐘情從北京搭車去澳門;在柬埔寨參與海馬保護義工并學習內觀禪修……一位玩插花愛潛水做義工的程序猿研究僧,用真實的故事向你我詮釋:This is your life, do what you love, and do it often!”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我的間隔年——潛水、花藝、搭車、義工、禪修和旅行”,也許你會愛上他。
2

來自香港大學的一個女孩子一次偶然的機會與這位原始部落的男子相愛了,為了愛情女孩追隨男子來到了這個沒有電、沒有手機、沒有一切文明世界所有的地方。
問問自己,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這樣的愛情,還多嗎?
3

這是一只得了抑郁癥的貓,而她的身上有一段愛情故事:這只貓愛上了一直漂亮的母貓,但是同時周圍有很多貓都喜歡那只母貓,于是在動物界爭奪配偶的方式自然是打架,開始的每天這只貓都會遍體鱗傷的回來,主人也會拿著云南白藥等為它治療,就這樣過了幾個星期,有一天這只貓傷得特別嚴重,自此就再也沒有出去過,大概是已經失敗而放棄了吧,也就是從這一天
開始,貓每天就待在門口,除了吃飯就是睡覺,主任說偶爾它還會抬頭凝視著遠方。
貓能如此,況且人呢?記得失戀后的我,同樣也有一段抑郁的時光,那段時間,我甚至開始懷疑身邊所能見到的一切美好,心中一直有一個聲音告訴我:那不是真的,那不會長久。現在想想,所有的都過去了,如今的我依然相信世界,依然相信美好,依然期待下一份愛情,依然準備著全心的付出,當然也能容得下身邊不太美好的一面,不再會輕易地因為所見的所經歷的與
自己一直以來所認為的不一樣就覺得崩潰,理性的看待感性的生活,不麻木不冷漠同時也不玻璃心。
有一段話說的好,不過被很多人看作是心靈雞湯,但是我喜歡也堅定地覺得那是正確的:
無論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無論發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的事/不管事情開始于哪個時刻,那都是對的時刻/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
4

畫面中這個被傘遮住的孩子只有兩歲多,但是你永遠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個孩子,他能自己吃飯也能喝媽媽的奶,而且還能抽煙也能喝酒,也會干農活,圖中就是孩子給歸來的父親送傘的樣子。當花花境界吃驚地問這位孩子的媽媽:你為什么能允許你的孩子這樣做呢?這位原始部落的媽媽反問道:難道小孩子不應該是這樣長大的嗎?你們的孩子不是這樣的嗎?
或許見到和聽到這些,你的世界觀會有一些觸動吧。現在的社會,當孩子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早教人員就會忙著推銷自己的產品和課程,還是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各種奧賽班。我不知道這樣到底是退步還是進步?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只想說,了解德國教育的人應該會有更加深切的體會。
如果你因為聽了幾個Gap year過的人分享自己牛逼的經歷就決定去gap year的話就只能說明你還是太幼稚了。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我想所有你參加的活動都不應該是一種灌輸式的引導,他只是把這樣一種觀念和方式呈現在你的面前,讓你知道:哦,原來生活還可以是這種樣子!同樣地,接觸和認識更多人的意義也并不都是你也要成為他那個樣子,最大的意義只是讓你知道這個世界還很大,不要局限在自己的那個井底,做一只聽話的青蛙。
回到題目,不要誤以為你所見過的就是整個世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你現在盲目去做的所有都重要得多。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