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友邦保險聽完分享,現在是晚上九點二十分,地鐵上。
三位業績較好的伙伴,分別講述了他們進友邦的前前后后,他們的前職業,他們的心路歷程,他們的收獲,他們對保險行業的認識。他們的分享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對保險的認知。
為了把這段經歷更深的記在腦袋里,我要把他們三人的故事記下來,用來激勵。
第一位分享人,是一位剛好四十歲的前職業是口腔醫生,看起來很知性,說話很溫柔的女性。她10年辭職生老大,和老公去國外帶了兩年,回國后生老二,后來進友邦。之所以離職,是因為生孩子后腰肌勞損嚴重,必須遠離整日坐著,上班緊張的工作。進友邦后第一個月工資沒醫生的高,曾經猶豫過,但還好經過努力,做的很好。
第二位分享人,是一位男生,李森。前職業是影像科,給腫瘤病人做化療的。他干了好幾年,整日在地下,給身患重病的人治療。在他的設備更新的一年中,他沒有接觸病人,整天拆機器,拆房子。忽然有一日,他想到,假如有一天他得癌癥了,他是治不起的。于是,他開始為自己買保險,就開始了解保險,最終加入友邦。他很厲害,第一個月的收入就頂當醫生時的四五倍,而他當醫生時的工資,是一萬多。
第三位分享人,叫羅悅,感覺目前單身,前職業是情感雜志的編輯,干了七年,她很喜歡這個職業,但因為視力原因,離開,去親戚家的拍賣行干了三年,后經人介紹,加入友邦。她很厲害,去年實現了百萬收入,各種榮譽加身。
他們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干干的,結果一干就干好了。當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學習了很多知識,才獲得的相當的回報。
李森的話給我留了很深的印象,不要想著怎么去掙客戶的錢,要想著怎么去幫助客戶,在面對意外,疾病時,提供一份足夠的幫助!
現代社會,人們對保險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不用催著買保險,人們就主動來找你買保險了,是社會和人們意識的一個很大的進步。假如我來干,能不能干好?
雖然,我沒有級廣的人脈,但目前朋友圈里的人都能做到,也是不錯的。另外,我也是那種看起來容易讓人信任的人,因為我自己就是容易信任別人的人。我可以慢點,但我有笨功夫,我相信我能做到。
他們三人都提到的一點就是,進了友邦,性格更完善了,發現和人打交道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更開心了,時間更自由,當然,財務也更容易實現自由。
只是,如何開頭,太重要了。自己怎樣才能下定下決心轉換?萬一不好怎么辦?
對我的震撼蠻大的,最大的還是,當他們意識到目前的狀態不是自己想要的時候,能夠勇敢的選擇保險,進行轉變。
現在還沒到家,十點二十。等552等了十多分鐘。有時間會把這篇再好好布局一下,完善一下。即使最近我做不出改變,但不排除半年后,一年后我會行動。為什么要這么久,我也得做做準備工作,多方面了解一下。好多研究生,500強出來的人都加入了友邦。不得不夸,話筒效果特別好,比我們公司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