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還有這種事。
我們一個同事跟我們抱怨,他爸媽每次吵架,他爸爸就指著他媽鼻子說,你們河南人就這樣……
因為他媽媽是河南人,但他爸爸不是。
我們同事也在河南長大,以前聽到爸爸罵“你們河南人”怎么樣,都覺得很難受。
但現在他習慣了。
每逢過節,家里有親戚,爸爸家里一堆親戚朋友都會嘀咕,你是不是討不到老婆了,娶個河南人?人品不好,還懶。
他自己每次出去和不熟的人見面,別人一聽他是河南人,要么直接說“噢,沒想到你是河南人啊”,要么就是幾個人相視一笑,欲言又止。
久而久之,受不了這樣的目光,他不再說自己是河南人了。
在中國,河南一直是被黑得最慘的一個省份
偷井蓋的是河南人,騙人的是河南人,人販子是河南人。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輩)提起河南,立馬就露出鄙夷的表情;每年網上都有無數的段子出來,花式黑河南。
一有什么壞事是河南人做的,立馬有人噴“你們河南人就是這樣”,上升到地域黑。
河南人真的是這樣嗎?
【1】
河南一直被認為是犯罪率很高的地方。大家都說,河南小偷多,人販子也多。
有一個順口溜是:
“十億人民九億騙,河南人是總教練,總部設在駐馬店,全國都開連鎖店。”
小粒第一次讀到這個順口溜時,是被錄取到了一所河南的大學那年。
錄取結果出來的時候,七大姑八大姨聽說她要去河南上大學,家族群瞬間就炸了。
“河南人小偷、騙子特別多”
“河南人盛產人販子”
“你別去河南,太危險了”
小粒感覺七大姑八大姨說的太夸張,在群里說現在都21世紀了,你們說的這些應該很少了吧....
很快小粒就被打臉了。
她去鄭州的第一天,從火車站直接坐校車到了學校。
晚上,她復查自己的東西,卻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包了。
小粒立馬爬起來開始翻箱倒柜,20分鐘以后還是沒找到。
她腦海里忽然想起來,七大姑八大姨告誡的河南人多小偷。
心立馬就涼了半截,果不其然。
她立刻跑了出去,叫了車,一路上她不斷懇求師傅快一點,到了火車站已經是晚上8:00。
她先去了鐵路服務臺,服務臺的人說沒有人送過來包裹。
她從服務臺跑了出來像發了瘋一樣地翻周圍的垃圾桶,從一個垃圾桶翻到另外一個,她內心祈禱,明天就要報道了,希望小偷可以只拿錢把她的通知書留下。
旁邊的一個拾荒的老太太問她,孩子你找什么。
她邊哭邊說,我的錄取通知書,
老太太問她,你是叫何粒嗎?
她說嗯。
老太太放下她的袋子,從里面拿出了一個用紅色塑料袋,一點點拆開,何粒的東西完整無損。
后來她才知道老太太下午撿到她的錄取通知書之后就一直在這附近等著。
她拿出300塊錢給老太太。
老太太擺了擺手,說,沒事孩子,不是啥大事,我不能拿你這個錢。
后來她在河南讀書的四年里,從來沒被偷過,也沒被搶過。
每次別人說河南的時候,她總會給別人講這個故事。
她告訴別人,這里和大多數的地方一樣,有著自己的城市文化,每個人都在安靜地過日子。這里也同樣平和、這里的人也同樣善良,她在這里,很有歸屬感。
她說,我感覺自己也是半個河南人。
【2】
也有很多人說,河南人愛騙人騙錢,河南人不講信用,愛耍心機。
以至于很多企業在招人的時候,都會對河南人有偏見。
志文是河南人,在某省念大學。大四校招的時候,他花了好幾天時間針對性地準備簡歷。其中有一家鋼鐵建材企業,他查了很多資料,模擬了很多次面試場景,志在必得。
那天他拿著身份證和簡歷,排隊擠進了鬧哄哄的體育館。徑直走到那家鋼鐵建材企業旁,心里模擬著一會兒可能發生的對話,鼓起勇氣正準備上前,卻突然看見旁邊豎了一塊牌子,寫著:不招河南人。
他直接沖到HR面前,打斷他和別人的對話,問:為什么歧視河南人?
HR微笑著告訴他,我們企業以前招的河南人,做生意不講信用、心機重,所以我們決定不招河南人。
志文氣得發抖,想再說什么,HR轉過身去,不再理他。志文直接撕了簡歷,走出了體育館。
那次的校招,他沒有再投一家企業。
志文是我的同學。他說,上初中、高中的時候,老師們就會跟他們講:“你們在外面,一定要做個正直、誠信的人,你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河南,不要給河南抹黑。”有個老教師講到動情處甚至會哽咽,他說你們成績不好都沒關系,但誰要是偷奸耍滑,就別說是我的學生。
因為河南被黑了太久,河南人格外地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自己做錯了什么,給家鄉抹黑。
在大學里,志文一直是個嫉惡如仇的人。他是班長,班上評助學金,有的人家里很有錢卻還想拿助學金的名額,給他送東西送錢。他從來不收半點東西,從來都是嚴格地把名額給需要的同學。
他當了學院體育部部長,換屆時,輔導員跟他說,讓某某某當部長,他是我侄兒,能力很不錯,你多帶帶他。志文直接拒絕了,說,有人比你侄兒付出更多,做得更好,這樣不合適。輔導員看著他半天說不出話,最后冷哼一聲說行,走了。
有人問他,你不怕輔導員找茬“教育”嗎?
他說,可我從小受到的教育不是這樣的。
【3】
提到河南人,很多人還會說他們沒文化。
大剛是一個在外省上學的河南學生。開學時,輔導員問學生的家鄉。
有個學生說,他是湖南的。輔導員點點頭說,湖南好啊,楚地出人才。
大剛說,我是河南人。
老師突然變了個表情,說,河南不行,河南出不了人才。我以前帶過一個河南學生,腦子不靈光,連留了兩級,考試還作弊。你們文化底蘊不行,養不出什么人才來。
現在,他憑借自己的勤奮,每年都拿獎學金,就是想要向那個老師證明,河南人可以很行。
河南其實有很多厲害的人,主持《魯豫有約》的陳魯豫,祖籍就是河南周口,以及中央衛視的朱軍,還有我們中國體育的驕傲鄧亞萍等很多名人都是從河南出來的。
素質低通常跟沒文化捆綁,成為河南人的標簽。
大家都說,河南人總在公交地鐵上大聲攀談,在火車上打牌吵吵嚷嚷的,口音還難聽。網上一有不好的事情被曝光出來,就有人指著所有河南人說,你們河南人素質果然都很低,窮山惡水出刁民。一個人的鍋,會被扣在所有河南人的頭上。
我們采訪了一個在河南讀書的女生,網上說河南人會在公共場合大聲講話,是這樣的嗎?
她說,我在河南的幾年里,發現河南人嗓門的確普遍比較大。但是這并不代表素質低啊。我看到的河南,是大家都遵守交通規則,是大家在車上看到老人和孕婦都會主動讓座,是這座城市也有著夢想和希望。
是的,不可避免會有素質低的河南人。但其實在所有的地方,都會有素質低的人。這不代表是河南人素質低。
除此之外,河南人還有很多被黑的事情。比如說河南人不愛干凈,比如說河南人懶。
但所有的這些,要么是因為一些歷史原因的刻板印象,要么是大家的道聽途說口口相傳。
很多人并不認識真正的河南人,也從來沒有去過河南。他們憑著自己從網上看到的只言片語,就這樣給一個大省,和它的一億人民貼上了這樣的標簽。
還有誰比河南更委屈?
它明明是炎黃文化,是中華文化發源的地方,是中國開始的地方,有十三朝古都洛陽,有中國最頂尖的少林文化,有高速發展的城市和經濟。卻因為那些不負責任的言論,被掩去了它本身全部的光芒。
還有誰比河南人更委屈?
他們明明和我們都一樣,受一樣的教育,有著一樣的世界觀,一樣上進地為生活打拼,一樣溫和善良地對待這個世界。卻被那些偏見,被逼得在說到自己家鄉的時候,會猶疑和自卑。
在我們采訪的河南人中,有一個女生。她的成績專業第二,拿國獎,特別努力也特別全能。
她說:
我遇見的很多河南老鄉都很不想承認自己是河南人,拼命想要擺脫“河南”這個標簽,我覺得很難過。
其實完全沒必要因為一些沒腦子的人地域黑,就不敢承認自己的家鄉啊。
我們都努力變成最優秀的人,然后自信地向別人承認自己是河南人。
只有我們都對自己的家鄉感到自信,別人對我們印象才會改變。
在她的身上,我們看見了作為一個河南人,閃光的樣子。
在一個文明的社會里,不應該有地域黑這種低級的東西存在。
今天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摒棄所有的偏見,給大家展示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河南,而不是那個活在噴子嘴下的河南。
我們想把河南人說家鄉時應有的那份自信和驕傲,全部還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