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論語從頭閱-1.16知人善用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患:擔憂。人:與“民”不同,這里還是指地位較高的人。己知:“知己”的倒裝。

這是《論語》第一章的最后一節,與第一節“人不知而不慍”呼應起來。意思也比較簡單:

夫子曾經說過:“不擔心其他人不了解自己,而擔心自己不了解其他人。”

但是我們要知道,孔子說這句話可不僅僅是:別人不了解自己,我不會生氣;自己不了解別人,不能保證別人不生氣。

我認為應該把這個境界提高一個層次:

如果是管理者,那么知人就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不知人如何能用好人呢?管理者的意圖不被下屬理解,他不用擔心,只要了解下屬的為人就可以把這個團隊帶好。用人不能懷疑,也無需擔憂,因為了解下屬。如果不能充分了解下屬的為人是否賢良、作風是否正派,能力是否勝任,如何能引領團隊的事業蒸蒸日上呢?再深一層,一個團隊的管理者,還要了解競爭對手,如果不了解競爭對手,不研究對手,怎么在殘酷的社會化大競爭中戰勝對手,脫穎而出?
如果是執行者,那么充分理解上級的意圖就是完成任務的必備條件。這里舉個例子,說有個領導,讓兩個下屬街上看看有沒有賣土豆的?第一個人去了,回來說有賣的,領導又問土豆多大個的?這個人又去看了看說拳頭大個呢,領導再問多少錢一斤?這個人又跑去問了價錢。而第二個人回來時領導問什么,他都能回答,并且還說自己帶了一個樣品,如果買多了還能打折等等。對于這樣的下屬,作為上級的領導,會怎么評價?會怎么用人呢?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面易看,人心難知,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我們的家庭角色有子女、有兄弟姐妹、有父母,我們社會角色就更多,要扮演好每個角色都需要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技巧。揣摩其他人的心里,了解其他人,必定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知人是一門學問,知己更是一門修行。


到今天,“論語從頭閱”已經把第一章解讀完了。歷代以來,關于論語的解讀十分繁雜,也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標準。解讀的過程也是結合自己的學識、經驗所做的基于自己認知體系的闡釋,每個人自認為自己講明白了,但可能也還有很多沒講到的地方。我們應該相信今人勝古人。畢竟古人的解釋已經存在了,而今人還能查漏補缺。但是勝古人并不是我們驕傲的資本,因為我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沒有一代代古人的知識積累,我可能也不會理解很詳細。

讀經應該是一件很謙卑的事情,愿讀經給每人帶來一份心經上的慰藉。


論語從頭閱從下節開始,更名為《論語品慧》,“從頭閱”只是一個手段,而“品慧”才是真實的目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