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之前,選專業是令家長和學生都很頭疼的事情,那么面對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你會怎么做?無論是父母替你選擇的,還是你上大學之后發現不適合的,還是調劑之后無可內何的,這些選擇了專業之后還有退路嗎?
有:無非有三條:
一:雖然心有不甘,但是還是覺得是上天安排,于是遵從調劑志愿,在大學里渾渾噩噩不知所以然的過日子。
二:遵從自己的內心,堅守自己所愛,選擇了之后仍然尋求機會轉專業,或者是拿了大學通知書后在大學晃幾圈就回家重新復讀。
三:不換專業,但是不想學習專業的內容,覺得不想走向專業的這條死亡的深淵,于是在大學里找機會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知識,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利用選修或者旁聽的渠道獲取自己想要的專業知識。
先來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高考結束之后就出去打暑假兼職了,所以對專業沒有任何的了解,更不知道自己要學的究竟是什么,同時也不知道有什么樣的專業可以選擇,因為是貧苦的農村家庭,所以父母對于大學的什么專業也不了解,更何況他們也沒有讀過什么書。我父親在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遠離這塵世的喧囂了,剩下我母親獨自掌管大局。其實也不算是掌管大局吧,我的大多細瑣或者人生中重要的大事都是我的外婆承接的,更確定的說,我的外婆對我的影響非常之大。
我母親的字寫得算是蠻漂亮的,年輕的時候也長得不錯,只不過命不好了些,在經歷父親離世之后,母親便也只能獨自一人去遠門打工了,所以我被寄養到外婆家。當然,在外婆那個年代,識字的少之又少,大學生也是個很遙遠的名詞,所以對于報志愿的事情我根本不可能跟她說,其實那時候她堅決的要我報教育類的以后好當老師,可是當時年幼的我覺得當老師太窩囊了,又沒有什么錢,所以堅決不報。
于是我只能打電話象征性的問了下自己的母親。雖然知道可能給不了什么意見,可是她畢竟是家里的長者,我必須得聽聽她的意見。結果,母親在電話那頭和我說:報志愿這些我不懂的哦,你自己決定吧,還有,讀大學要那么多學費,要不你別讀了吧?
我掛掉電話,眼睛里噙滿了淚水..........
那不甘的淚水里又夾雜著體諒,在無可奈何的事實里又非常的不愿意屈從現實。在我臨近大學門前的時候,卻不能移步進去的感覺是多么的無助!于是我只能糊里糊涂的報了我的志愿,結果,不知道志愿規則的我報了分數比較高的學校,被篩下來了,于是只能報第二志愿,在報第二志愿的時候,都已經有放棄讀大學的信念了,想著是不是要屈從現實,出去掙錢早點持家了,有了這種想法之后就胡亂的報了一通,到最后錄取通知書下來的時候我自己都懵了,通知書上的專業我連見都沒有見過。
后來,我還是讀了大學,種種陰差陽錯,導致我至今無法釋懷關于專業選擇這樣一件事情,當初我天真的以為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也是出去對事實的無奈,不想回去復讀,也不想再麻煩的轉專業。直到現在我才明白,當初的自己實在是太傻太沒有想法了。
專業被調配成了環境監測,第一還是比較用心的去學習的,想著既來之則安之,看能不能從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里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到了大二就實在對這個專業無感和死心了。做無數的實驗,看到同學們抄無數的作業,考試各種冒險作弊(包括自己),對于以后的畢業瞬間感到了無比的迷茫,專業學不好,出去以后干什么?轉行?你就相當于啥也沒學到,出去另外一個領域就是一張白紙,跟中專或者中學生同價?
難怪現在流行這樣一種說法:餓死大部分大學生,因為地下的活不屑干,高等的活干不起.。
其實,在看到別人轉專業的時候,自己也有想過轉的,可是全班有30多個人,竟然有20多個想轉專業,于是覺得自己轉專業的想法無望了,就放棄了。事實證明,在20多人中,也只有兩三個可以轉成,而且都是動用了關系的。
就這樣日子渾渾噩噩的到了大三,直在即將畢業面臨找工作的時候,我才真正的覺悟起來:自己并不喜歡這個專業的東西,甚至于以后我萬一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我會有興趣去干下去嗎?我用什么去作為支撐我工作的動力?在這幾百個日日夜夜的思索中,我終于在畢業前找到自己的定位,就是畢業之后絕對不要再次走入死漩渦,在不喜歡的事物上浪費自己的心力,我要學會走自己的路,堅定并且勇敢的走,而不是在面對巨大的事實面前,學會低聲下氣委屈求全。
為此,在畢業的時候,我又是一張白紙似的走到了社會大學,我鼓起勇氣勇敢的向著自己的心的方向走去,并且在這條路上有方向的并且堅定的走著。現在距離畢業已經一年了,雖然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曲折,但是是我喜歡走的道路.........
很多東西,很多經歷,是你永遠也無法提前想象的到的,就像前一陣子很火的一次品牌營銷《papi醬跑了》里面的主人翁說的話一樣:我永遠也無法預料到我的未來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但是我做的每一件事,走的每一步都是在為未來的今天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夢,不丟,夢才可能變成現實,人生也不是并沒有退路,只是忤逆拋棄已有的積累要比剛開始選擇還要更多的勇氣和魄力。堅信自己的夢想,轉個彎回頭再走的人往往很少。
在此勸誡各位寒門學子,倘若真的覺得自己的專業是選錯了的話,請不要逆來順受,勇敢的說不,勇敢的聽從自己內心的選擇,選擇提前休學創業也好,學習原本想學的內容也好,遵從現實認真的學習調劑專業也好,只要是你喜歡的,你都值得走,不喜歡,立刻掉頭,別等畢業才覺得晚了。
下面是關于在知乎里:《選錯專業是一種怎樣痛苦的體驗》的精華帖,獻給還沒報考志愿的小伙伴們,一定要以防像我們這樣的悲劇。
阿瀟:
感覺就像嫁給了一個渣男…而在沒有勇氣離婚的情況下所有的選擇都不過是一錯再錯~
Anthony Lee:
大學四年級 + 微電子制造專業在讀,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學生。
基本在上大學很久之前我就確定自己要成為程序員,將多年興趣轉變為職業,然而報志愿的時候由于分數和去年相比有一點點差距,根據所謂經驗“前沖后保”,我在最后一個志愿選了這個專業...
然后就「如愿以償」進了這個專業...
大一的時候還好,非常輕松(因為C語言數據結構什么的本來就會),輕松過關。然而到了大二,登時蒙逼,各種有關材料和電路的專業課程撲面而來,不僅不好學,而且最關鍵一點沒有興趣。最后掛了一堆科,換來了很多老師的白眼......最頭疼的是,學校辦學理念注重實踐并以此為招牌,所以蒙混過關(特別是純實驗課程)基本沒戲。大二升大三那一陣子是我最壓抑的時候,因為曾經天真的認為走出基礎教育階段,應該就可以擺脫枷鎖,可此番過往冷冰冰地告訴我「運在人為躲不過命由天定」。基本從走上這條路開始,我所做的努力就被人認為是不務正業,可時至如今才明白,原來到了大學,不務正業這頂帽子還是摘不下來啊...
講真看了上面很多答主的想法,有說恨學校的,有說恨專業的,我倒沒有這么多想法。對于專業我并沒有成見,我只是覺得我不該學這個;對于學校我也沒有太大成見,實際上對于教學注重實踐的辦學理念我是非常贊同的,我只是怨恨,學校沒有給像我這樣的怪胎另辟綠色通道。
到現在大四了我還有幾門掛科,和大多數人一樣我非常懊惱,但沒后悔過。這四年時間雖然沒有正經接受過科班教育,但也交上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 enjoy hacking 的,也有受到大牛熏陶以軟件自由為己任的。有時候一聲「爭取明早提交」,幾個人在未熄燈的空教室,徹夜不眠寫代碼,我也因為這些人總算沒荒廢掉以后真正要做的事。也有人反駁我,能成為專業里的尖子生何樂不為,我只想說,我能做到,我能拿獎學金,但是那樣,可能我真正要做的就要放下了。這一放放四年,那就是永遠放下了。我想我沒這個勇氣,也浪費不起這四年青春。
講到專業老師,我的專業老師有大概一半以差生待我,另一半對我認可,認為我至少知道我要做什么。對于后者,我表示感謝各位老師秉持授業之仁給予我的理解;對于前者,我非常清楚差生的成見根源在我,換位思考一下我作為學生也確實沒達到培養方案的要求,但是我仍然期望能得到你們的理解。
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不到一年我就畢業了,之后再怎么樣也和學校再無關系了,但是時常想起來這三年仍然唏噓不已。本來憧憬好的要成為優秀學生得到各種機遇,畢業前刷績點出國留學,還有在大學期間學點其他有興趣的東西(此時程序員已經不再是興趣,而是職業),例如多學一門外語,學幾門樂器等等,如今盡數化為泡影。此間遺憾,難以言表。后來還有點后悔,大一應該盡全力哪怕投錢也要轉了專業(然而實際上幾乎不可能);后來又怪自己當初太懦弱,應該退學復讀重新來一次,但是最終也沒作出這一沖動的選擇。最后決定得過且過,盡可能減少自己的損失,最終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說個題外話,爸媽還問過我大學的經驗教訓,我說,教訓就是,千萬給要上大學報志愿的熊孩子說,以專業為報考原則,不要以「盡可能上分數高的學校」為原則,否則這又是一個痛苦的輪回啊...
以上內容基本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可能語句不通過分口語化。各位權當個人歷史,或者當作個人心路歷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經歷相似,如果你和我也一樣,我衷心祝愿你的未來不會辜負你的曾經。
匿名用戶:
從剛開始回答到現在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正在準備跨專業考研。中途放松放松,來重新編輯一下答案。
-------------------------
本人某北京985、211院校,統計學(數學)專業大二在讀。
兩年了,至今還沒有走出選錯專業的痛苦,每天上課幾乎都會痛苦萬分地想一遍,我為什么來學了數學?
我下面說到的情況,是針對我所生長的環境來說的,不適用于所有人。我家是云南一個貧窮落后的小鄉鎮,媽媽是老師,我從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云南的教育水平相對來說比較落后,高考難度是屬于最簡單的那一級。我可以說自己以前算是比較優秀的,當然比起其他地方的孩子,我的經歷當然微不足道,特別是在知乎這樣一個大牛云集的地方。
我記得當時鎮上只有三所中學,我媽是其中一所學校的英語老師,從我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我英語。當時在我們那種小地方,說白了也是鄉村,小學是不學英語的,就算家里有條件學,孩子可能也不愿意,學不好。我媽媽親力親為,我可能也有一定的語言天賦,所以我就成了那部分少數人,學得非常順利,小學還沒畢業就學完了初中所有的內容,能做高中生競賽的卷子。因為我成績很好,又很乖,當時居然還小有名氣,上了初中甚至在那個教師圈子里傳得沸沸揚揚,說我已經已經學到了大學的內容(因為只有三所中學,所以圈子比較小,你一句我一句大家就都認識我了)其實并沒有那么夸張,不過毫不謙虛地說,水平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我媽說我沒上學的時候又黑又瘦,頭發又黃又稀少,想幫我打扮一下都無從下手,丑就算了,性格還不好,一點不招人喜歡,怎么逗都逗不笑,很冷漠,給人的感覺就是呆呆傻傻的。她甚至一度很失望,擔心我長得又難看,又笨,以后的路該怎么走。可是有一天,她上完課回來,居然看見我把她拿來壓箱底的雜志翻出來看,還看得津津有味。她好像發現了新大陸,終于看到了我的優點。從那個時候起,她開始給我買各種中外名著,給我訂報紙、雜志。我常常都是拿到手就開始看,邊吃飯邊看。很多同齡人都喜歡在外面玩,但是我可以很安靜,拿到書更是津津有味地看,不會覺得煩。也許這就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吧。
可惜我沒有把這個天賦繼續發展下去。
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的積累,閱讀量超出同齡人很多,從小學到高中,我的語文和英語學得毫不費力,語感很好,很輕松地拿第一。到了高中體現得更加明顯:挑幾個人上臺講課,老師說他覺得自愧不如(當然我也是很認真準備了的);把全年級的高分作文分成三個等級:應試范文—稍有文采—文藝青年,老師說我是第三種。當然,我真的覺得自己遠遠沒到那個水平,不是謙虛,是我覺得我自從上了高中以后,因為學業很緊,幾乎沒怎么讀過課外書了,完全靠的是小時候的積累,感覺其實沒什么進步。
然而,我理科細胞的局限和匱乏也很早就體現出來了。先舉個栗子,班上往往會有這三種人:
1.特別聰明、腦子轉得特別快的人,特別是男生,而這種人往往也很活潑好動,學習不太認真,不細心,所以考試成績往往不穩定,有時很拔尖,有時又只能算優秀,但再差也都是優秀。因為他們腦子就是特別靈光,理科思維就是特別好,隨隨便便就可以考得很好。你覺得怎么想都想不通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都是小case。
2.像上面一樣,腦子特別靈光,同時也認真學習又很細心的,這種人就是真的很難超越了。(拿語文英語來說的話我就是這一種,然而我現在講的是數學。)
3.也有那種雖然沒那么靈光,但特別特別努力想學好的,久而久之,思維也慢慢變得敏捷了,也很厲害。
但我三種人都不是,第一,我沒那么靈光,沒那么快的反應。第二,我不感興趣,也不想做很多題很努力地去克服,因為我只要做好常規的題目就可以考不錯的分數,再加上我的語文英語很好,所以總分還是很拔尖。但是這只是因為初中的考試簡單,只要不笨都不會差。但是遇到需要獨立思考的地方,我往往就不行了。特別是物理。我相信每一個學不好理科的人第一學不會的就是物理,我真的連那么簡單的電路都理解不了,拐個彎我就不會了,連怎么樣會短路我都理解不了。但是因為初中物理也比較簡單,記住公式、什么液化升華的相對也比較好理解,考試想考好也不難。然而只要出現那種需要思維能力的題我就輸了。所以自從初二開始學物理后,我很少再考過年級第一。不過我還是輕松地過完初中,進入了重點高中。
高中的數學其實難度較初中沒有提升多少,也是只要不笨就不會太差。當然也多了很多選拔性的題目,那些題我是不會做的,或者說不會完完整整做完的。所以我的高中數學一直都不太穩定。一般都是100-120,簡單點運氣好的話130,題目難甚至會到100分以下。物理…上了高中基本沒及格過,被虐得很慘。生物和化學我一開始沒認真學,所以也一直是徘徊在及格線。高二分科的時候,考慮到地理,文科中的理科,什么經緯度時區啊各種我都很頭疼,我又不喜歡政治,如果選理科我的語文和英語可能優勢會很大,以后專業也選擇更多,所以我讀了理科。
如果數學不出太大差錯,高中我的語數外三科加起來可以是前三名,但是理綜,一個班70多個人,我排在中后。那時我們學校排名是全省第七,我們年級理科應該五六百人,各個重點中學之間比的都是一本率,600分以上人數。(在云南,600分以上基本可以上985)高三時我班級排名大概前八,好一點前五,年級前100。但是我的理綜拉分真的太嚴重了,如果用那些跟我排名差不多的同學的理綜分數來加的話,我可以到年級第一了。我們學校的理綜不太好,高分在250左右,我只能考140-180,所以這個差距真的很大,使我離600分還有一定差距。我意識到我理綜短板太嚴重了,理綜里物理又太差了。我開始每天最早起,最晚睡,高三一整年都拿來跟理綜較勁。生物和化學好好背,多做題,感覺懂了很多。但是物理真的,無論我怎么努力都學不好,始終不懂那個原理。期間失望過很多次,但還是咬咬牙繼續堅持,看著那些不用費勁理綜就很好的同學,或者是通過努力學懂了的同學,我真的特別羨慕。努力了一學期,下學期剛開學的省統測,我的理綜成績沒有任何進步。我依然記得那天晚上,成績下來后,我的手心冒著冷汗,腿是軟的,腦子里一片空白,熄燈后躲在宿舍的被子里傷心地哭,不敢出聲,怕被室友聽到。那是我唯一一天沒有挑燈夜戰而是拿來哭的,第二天早上還是早早起來去學習。最后,我高考總分602,超一本77分,理綜215,雖然不高,但是我進步了至少50分,然而我的物理也只是接近及格,努力那么久也只是接近及格。數學105,題目很常規,但是我考丟了10分左右。
由此可見,我是真的不適合學理科的,付出那么多努力我也不會有太大的突破。上了大學這種劣勢會更明顯。我覺得大學所學的東西,你的優勢、你的天賦會帶給你很多,你的劣勢、你的短板也會讓你失去很多。
我考到了600分,實現了當初定下的目標,我的名字還被貼在學校的光榮榜上。我繼續被長輩們夸。在別人眼里,我很優秀,我的學習經歷是一路開綠燈的,從小到大光環籠罩。其實我并沒有那么厲害,只是因為接觸到的同齡人成績都不太好,沒有什么競爭,我剛好就成了那個“別人家的孩子”。雖然比起那些高分我還差很遠,但是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我還是挺開心挺驕傲的。我以為我的大學會一片光明,我以為我會有很好的大學生活…然而,這一切都因為那個錯誤的決定成為了“我以為”。
我是怎么選專業的呢?為什么會選錯專業呢?
說白了,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只是因為媽媽是老師,起點稍微比農村家庭的孩子高一點點。從小在那個小鄉鎮長大,沒見過什么世面,一直被大人們的話耳濡目染。大概就是:
1.要選比較熱門的專業,以后找個穩定的工作。
2.理科好,好選專業,好找工作,文科就只能當老師做公務員。
3.我們那里的教育部門是非常黑暗的,從小聽了太多我媽和其他叔叔阿姨各種吐槽的話,讓我以后千萬不要當老師,覺得當老師太苦了,所以我養成一個想法就是堅決不當老師。
現在想來這些思想是非常狹隘的,但是我當時覺得這是絕對的真理。在那個落后的小地方,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聽過“喜歡什么就勇敢地去追求”或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以及“要對人生有清晰的規劃,去看更大的世界”這樣的觀念。所以我的眼界只停留在“選個好專業,找個穩定工作就夠了”的水平。
在這樣的環境浸染下,我已經漸漸忘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從上高中開始,我幾乎就沒看過課外書了。更別提像以前一樣邊吃飯邊看了。小時候,媽媽還讓我接觸過很多外國人,給我練口語,長大后,我連說句hello都不敢了。
其實我媽媽對我的教育還是很好的,只是因為單親家庭,家里條件不好,沒有太多機會讓我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幾乎從來沒有旅過游。除了讀書我好像沒有其他可以稱道的東西。我也沒什么主見,沒有什么自己的想法。我說這些不是要怪罪于我的家鄉,我的家庭,只是說明一下這些對我后來選專業造成的影響。
當時的滿腦子都是熱門、熱門、熱門兩個字,看著哪個專業好就選哪個,根本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的興趣,根本沒有對未來的想法和規劃。其實我媽也提過要不要學英語或者漢語言文學之類的,以后做個大學老師也是不錯的。可我覺得沒前途,我就是要讀熱門的專業。我甚至還覺得我會學得很好,我前途一片光明。
于是我就被統計學這個可怕的專業錄取了,(當時填的時候,因為已經糾結了好幾天,所以腦子更昏了,這個學校已經選定了,就填了幾個看起來順眼的專業,都沒有去了解統計學是學什么的,只是隨便看了一眼覺得會跟經濟掛鉤,于是覺得還不錯,真的好傻)接到錄取通知書,理學院,沒想太多,也沒有任何感覺。本來高考考得不錯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如果接到心儀的錄取通知書應該更高興才對,應該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才對,可是我根本沒有那種感覺。
嗯,所以,我學的全部課程都是數學,不是大家想象的高數線代,是比那惡心得多得多的東西)
每次翻開書我都惡心得想吐,是真的想吐,上課不想聽渾渾噩噩,作業全都是抄的,到現在掛了三門,我徹徹底底淪為了學渣,在一個這樣讓我厭惡的專業浪費青春真的讓我很痛苦,真的,是厭惡,已經不僅僅是不喜歡了。專業的不如意、厭學、從而產生對自我的否定。真的,不能學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能在成績上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讓我做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因為身邊很多機會,比如出國交流、各種比賽、各種評選等等,成績都是第一關。我的所有夢想因此被毀了。我曾經無數次幻想過,我如果真的學了英語,我不僅喜歡,我還有天賦,我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我就會為之努力付出,一切是不是會不一樣?
我曾經是這么想的,我后悔,懊惱,甚至怪我媽,怪她給我灌輸那么多思想。可是我忘了,她也曾問過我的興趣所在,是我自己覺得興趣不值一提。
現在想來,這個錯誤一開始就被決定了,因為我的思想真的太狹隘了。如果我一開始就有清晰的目標,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一切是不是就會不一樣?
不!不會!因為我根本沒有一點主見,我沒有一點上進心,我骨子里就有這種劣根性。我高三那么努力提高理綜成績只是因為它拉分太嚴重,如果是像初中那樣可以得過且過我根本不會去管它。我被夸了太多,自己肯定飄飄然了,其實我的語文和英語那么好只是因為小時候的積累!上了高中其實根本沒有讀過什么書,沒有進步,只是吃老本而已,還覺得自己真的很優秀。一直聽老師說上了大學就輕松了,我腦子里就扎根了那種要好好玩的想法,還幻想自己玩得開心同時依然很優秀,我根本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和人生規劃。我覺得就算我真的學了英語或其他適合自己的專業,我可能也是混日子的那一個,然后又倒過來覺得自己選錯了專業!
兩年多來我除了在后悔和痛苦中越陷越深,每天頹廢混日子以外,覺得自己就這么完了以外,從來沒有想過其實我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充實自己,尋求機會,而是覺得因為選錯了專業我就真的完了,什么都做不了了。
過去的已成定局,有些時候想起來還是會有喟嘆。但是我大學以后唯一的收獲就是,在北京,在這樣一個平臺,我見識到身邊有太多太多優秀的人,他們越來越讓我倍感壓力,讓我想要快點改變自己變得跟他們一樣優秀,讓我認識到自己的太多不足,讓我看到更大的世界。而這一點是我那些留在云南或是去了其他地方的同學體會不到的。
所以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找回自己最初的樣子,我又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我現在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不敢浪費時間,抓緊時間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一點也不覺得累,為了改變現狀而努力著。我如果能早一點走出來,或許現在會有更多的選擇。但還好,我還有這最后的機會。我只有拼命把握住才行。
每一個選錯專業的孩子都是上輩子折翼的天使。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再毫無意義地后悔,不要再自怨自艾自甘墮落,選錯專業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用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去面對。后悔沒有用,只會讓我們停留在過去,越陷越深,我們只有作出改變才行。
加油~祝我考研成功。
蛋奶凍:
總是忍不住分分鐘思考人生。
總是幻想各種不切實際的機遇。
想把目前的一切當成過渡。
匿名:
每天上課連筆記都抄不完就掏出手機了
偶爾認真聽一下發現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作業也不是自己寫的因為根本寫不出
快要考試的時候才開始復習題目
做題目就是模仿 模仿思路
我的專業讓我變得很無趣,頹廢,自卑,乏味,枯燥,消極,迷茫,渾渾噩噩,沒有上進心,不去努力,沒有目標,反正一團糟
反正感覺自己沒有才能,沒有好的品質,沒有擅長的事情
總之一無是處
【因為父母覺得這個專業很好就業所以幫我選了這個……但是現在感覺已經到極限了………
現在正在努力學習其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