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絆摔抱娃婦,憤怒情緒真害人

昨日,一則警察絆摔抱娃婦女的視屏刷爆朋友圈:

9月1日上午10時30分許,松江公安分局交警支隊民警帶領輔警在九杜路淶坊路附近對違法停車開展日常執法整治時,遭到一名違停女性車主的無理糾纏和推搡阻撓。民警在制止其糾纏的過程中,未顧及女子手中懷抱兒童的安全,將該女子摔倒在地,導致其懷中兒童跌落。

一開始確實是婦女稍有蠻橫,而后來兩名“警察叔叔”的下手“快準狠”,直接按得婦女面部出血,對兩三歲小孩的哭喊置若罔聞,確實讓我這個吃瓜群眾恨出了淚水,也感到一腔怒火難以遏制。

隨后,上海市上海警方回應“民警絆摔抱娃女子”:粗暴執法是錯誤的,已對涉事警察進行停職處分。

事情也算是對大眾有了一個好的交待。

不過,事情即使有了結局,我們也應當從中吸取教訓,以讓同類事情不至于再度上演。

所以我們再來看看事情的經過,分析分析原因吧:一開始,是抱娃婦女因為違停招整治而心生怒氣,對警察進行控訴和推攘,警察不堪其辱,一時氣起,不顧婦女懷中幼兒,一個絆摔,致使婦女幼兒重摔在地。結果是,婦女自己被按得受傷,小孩跟著受驚嚇,警察被停職。

一件小事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當真的原因就是,當事人都被自己的情緒-憤怒操控了。

再想想,很多人幾乎都是在憤怒的情緒下做出了連自己都后悔和無法原諒的事情。而當你處于某種角色中,若是不能控制的怒火,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可預估的后果,如這位執法的警察,一時間不僅讓自己成為人民公敵,也讓整個警察隊伍蒙上了羞,甚至再次挑起人民對當權和執法者的對立情緒。而幼兒的母親,一點小事

,動輒生氣, 將會使她這懷中幼兒在童年時期蒙受多少心理陰影, 成長過程中又要承受多少難以撫平的傷害。

可見,學會控制憤怒的情緒,對于和諧的生活,美好的人生,做好自己的角色,下一代的順利成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憤怒的情緒呢,做好它的主人呢?

左岸文集有一篇文章,對這個有比較詳細的介紹。我們來看看吧。

文章寫到,專家將憤怒分成6種類型,并提供了破解之法。耐心地讀完下面這些文字,管理憤怒便不是一個難題。當中的爆發型憤怒就是當時警察所表現出的憤怒情緒,而當中的習慣性憤怒則是這位抱娃婦女所表現出來的憤怒情緒。當然另外4種業一并抄錄上,以備不同讀者的不同需要。

憤怒類型1:爆發型

爆發型憤怒的癥狀:“如果你再這樣/你再試試,我就。。。。。!”也許把你逼到爆發的邊緣并不容易,但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便會地動山搖,身邊人都想逃離。

你為什么容易暴怒:如果你從來沒有被教過如何處理憤怒,那么你可能會習慣性地忍住怒氣,直到你無法忍下更多的怒氣。漸漸地,你的“怒點”便會很低,一觸即發。有很多人是火爆脾氣,一遇不順心的事,腎上腺素會突然上升,導致憤怒突然爆發,更不用說有更糟糕的事情惹他生氣。

暴發型憤怒的惡果:很難有人在憤怒的同時還能有同情心。所以在暴怒時,你通常會說出很多讓自己事后后悔的話或是做出很多事后無法彌補的舉動。所以這位警察絆摔婦女時都不管婦女手中的幼兒了。

如何改變這一點:

1. 等待怒氣消解。研究表明,憤怒所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2秒鐘,就如暴風雨一般,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后卻風平浪靜。所以如何度過這關鍵的12秒,讓怒氣自然消解非常重要。深呼吸,或者在心中默數10個數,當你做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沒有那么生氣了。

2. 掌控自己的情緒。換一種說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會有助于讓你感覺一切盡在自己掌握。“我對你的行為實在是感到很失望。”這句話比你暴怒時口不擇言的“?#¥%—*”更有力量。

憤怒類型2:習慣型

習慣型憤怒的癥狀:“真煩,你怎么老是 。。。。/你要怎么。。。。!”這并不是針對該事件應有的正確反應,而是一種錯誤的習慣。如果你沒能有意識地進行改變,這將變成你生活中常見的畫面。

你為什么會習慣性憤怒:如果你總是如此直接地表達你的不滿,或者這種情緒經常會在不經意中流露出來,那么在這些憤怒的背后一定隱藏著一些你不敢正視或不曾留意的怨恨、遺憾、或是挫敗。也許是你嫉妒你的同事升職了而你自己卻沒有,也許是你的婚姻瀕臨破滅但你卻不知道原因。

習慣型憤怒的惡果:如果你總是這樣直接、習慣性的一觸即發,那么你的家人、同事、朋友需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以期望不讓你生氣和發怒。或者他們會選擇遠離和逃避你。

如何改變這一點:

直面自己的內心深處。哪些才是你真正滿意的?如果你能挖掘自己的內心,你會發現,違停被罰款,一個扔在地板的臟襪子,放在冰箱里的空牛奶瓶這些小事情其實根本不值得自己一怒。但如果你直面內心也無法找到自己發怒的底線,你需要去咨詢專業人士了。

留意憤怒的跡象。對自己快要憤怒的反應和感覺要敏感,當你憤怒的時候,你的手是不是不知不覺地攥成了拳頭?你開始在房間里不停地走來走去?嘴里不停念叨、詛咒或者緊咬牙關?當你能夠靈敏地覺察到自己快要生氣時的種種跡象時,便可立即做些努力以平息即將到來的怒氣。

憤怒類型3:隱忍型

隱忍型憤怒的癥狀:“我很好。一切都很好。沒事。”即使你的內心有一萬個憤怒的火球,但你仍然展現給別人一張笑臉,對真實情緒進行不露痕跡的掩藏。

你為什么會隱忍:女性從小通常被反復教育,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要忍住,要做一個淑女,而不能輕易發脾氣。發怒只會讓你失去聲譽、朋友、工作甚至婚姻。而如果你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辱罵和暴力的家庭,那么你一定不相信憤怒是可以控制或者平靜地表達出來的。

隱忍型憤怒的惡果:憤怒最基本的作用是預示某事出了錯,并且推動找到解決方案。如果對這種預示視而不見,你就會以自毀的方式來宣泄心中的怒氣,比如吃得過多,過度消費。而且你還會給別人的壞行為開綠燈,并拒絕給別人修正錯誤的機會。試想,如果對方都不知道你受了傷,又怎么向你道歉呢?

如何改變這一點:

挑戰自己的核心信仰。問你自己,“允許下屬隨時早退對他們來說是件好事嗎?對于愛人來說,我每周末都在陪客戶打高爾夫這好嗎?”如果你夠誠實,你的答案一定是,當然不。認識對與錯,這是改正的第一步。

將自己置身事外。想象自己的一個朋友長期被領導批評,無休止地加班,或被漠視。對她來說,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反應呢?列出一張清單,寫下她所可能采取的行為,然后問自己,為什么這些方法對她可行,對自己卻不可行呢?

進行“健康”的對質。如果有人責備你,你可以用一種積極的、有建設意義的語言進行反擊。對方可能會對你的語言感到吃驚,甚至有些生氣。但你知道嗎?他們會原諒和習慣你的方式。對于家人和好朋友來說,隱忍式憤怒往往比直接表達出來的憤怒具有更大的殺傷力。

憤怒類型4:嘲弄型

嘲弄型憤怒的癥狀:“哦,你遲到得正好,這讓我有了研究菜譜的時間,40分鐘!”你發現了一條拐彎抹角的方式來轉化自己的不快,而且臉上還帶著笑容。

你為什么愛嘲弄:因為在過往的生活經驗中,你認為直接表達負面情緒是不對的,所以你選擇了一條非直接路線。如果對方生氣了,你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你的錯。畢竟,你只是在開玩笑。難道現在的人已經開不起玩笑了嗎?

嘲弄型憤怒的惡果:盡管你覺得你的語言里充滿了智慧,但再有智慧的尖銳地嘲弄也會傷害對方以及你們之間的關系。雖然有人堅持嘲弄是一種有智慧的幽默,不過被嘲弄的對象并非個個都能讀懂這種幽默,或者都有讀懂這種幽默的心情。

如何改變這一點:

學會直截了當地表達。嘲弄是一種被動的攻擊性溝通,這更容易傷人,尤其是很親近的人。找到合適的詞語直接表達你內心真實的想法,有時候會更奏效。

表達要堅定而且清晰。對于孩子來說,簡單而溫柔地提醒,如“在沙發上亂跳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所能清楚傳達的信息遠比下面的這種幽默好上幾倍,“哦,別擔心,你這么做只會讓我再準備2000元錢來買一組新的沙發。”

在感到憤怒之前說出來。在等待愛遲到的朋友時,在她來之前,進行不滿表達的各種練習,這樣能避免當你看到朋友后進行尖銳的嘲弄。

憤怒類型5:破壞型

使壞型憤怒的癥狀:“哼,不讓我玩游戲,那我刪除電腦上所有的游戲!”你并不是隱忍或獨自吞下自己的憤怒的那類人,你總是用一種更隱蔽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你為什么會破壞:你不喜歡面對面的斗爭,但你也并不是一個會被輕易擊敗的人。當人們覺得自己正面抗爭不過別人時,就會變成“隱秘的憤怒者”,偷偷地對別人進行攻擊。

使壞型憤怒的惡果:你的確能經常挫敗他人。你生活的目的是不讓別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努力爭取讓自己得到幸福。這種破壞型憤怒帶來的結果就是:雙輸。

如何改變這一點:

允許自己生氣。告訴自己,憤怒是你告訴別人,你已經對他的擺布感到厭倦的一種方式。

為自己爭取。與其采取故意不交工作報告或者故意開會遲到,你不如鼓足勇氣告訴老板,你長期以來超負荷的工作量已經超出了你所能承受的范圍,或者你和一個同事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這的確不容易,不過重新找份工作也同樣不容易。

學會掌控。如

果你因為被寄予了過高的期望,卻無法達到而感覺不舒服,你不能轉變成破壞型憤怒者,而應該在此之前做些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現狀。比如你無法獨立承擔房貸或家

中的經濟支出,你應該告訴伴侶你需要他的支持和付出,而不是一邊隨便再找份工作努力維系,一邊卻充滿怨氣經常對家人發脾氣。

憤怒類型6:自責型

自責型憤怒的癥狀:“他之所以背叛我都是我的錯,因為我是個糟糕的妻子。”你每次都把所有的過錯攬在自己身上。

你為什么容易自責:也許你的自尊受到過重創,而且你發現對自己生氣發怒,比對別人生氣發怒要容易得多。于是,你便把所有的過錯都攬在自己的身上。

自責型憤怒的惡果:長期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將憤怒藏在自己的內心,容易產生對自己失望和不滿,久而久之會導致憂郁癥。

如何改變這一點:

質問自己。每當你要怪罪自己的時候,開始質問自己“誰告訴我這事應該由我負責?”然后再問自己,“你相信這一點嗎?”認清真正的責任所在,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就挺身而出,將本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提高自信。列一張清單,寫下自己所有的優點。找回自信是避免過度自責的關鍵所在。如果你在這一點上有問題,可以尋找專業人士幫忙。

期待每一個人都在每一個熱點新聞中學到一點心理學知識,成為更好的自己,建設更好的社會環境,成就更美好的未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