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特別佩服愛因斯坦的聰明,他自己則評價自己說,只不過好奇心比別人強而已。
好奇心強的人有什么特點呢?當然是愛問為什么。眾多的發明創造的事實告訴我們,提出好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提問的藝術》這本書,從藝術的高度來談提問,通過富有技巧的提問,來提高溝通效率,并解決問題。
這本書告訴我們三種提問的方法:
開放式提問;
封閉式提問;
追問式提問;
開放式提問,就是提出一些沒發散的問題,這種提問的方法,非常適合創意思維,也適合跟朋友溝通。比如這樣的問題:
“你最近還好吧?”,
最近工作順利么?
這樣的問題,看上去沒什么目的,回答起來也更輕松,但是,可以從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蛛絲馬跡,發現一些隱藏的問題。在二次大戰的時候,有一個英國間諜投靠了德國,德國人讓這個間諜框來一些其他間諜刺探情報。這個間諜一共框來了17個間諜,在審訊過程中,審訊人員嚴刑拷打,審訊的重點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最后好像無意中問到一個問題,就是盟軍登陸地點,這些人回答的都是加萊。最后德軍完全相信的登陸地點在加萊,而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
這個審訊過程中,問到一大堆的開放問題,德軍從這些問題中,找到了登陸地點的答案,盡管是錯誤的,而這個錯誤的地點,一定也是英軍在無意間給這些人泄露的假情報。
封閉式問題,就是通過回答是或否來不斷深入的問題。
溝通中,如果出現扯皮,或者無法進行下去的情況下,通過封閉式問題,可以快速找到答案。
封閉式問題,更像程序的流程圖,比如下面的圖形。

追問式問題。
追問式問題,通過不斷深入提問,找到最本質的問題。這種提問方法,特別適合找到核心問題。
比如一個父親跟孩子的對話。通過追問式提問,找到問題出在哪里。
父親:你最近成績怎么下降了?
兒子:最近太累了,
父親:為什么這么累?
兒子:最近有很多社會活動?
父親:怎么忽然參加這么多的社會活動呢?
兒子:想畢業后能夠有更多的資本找工作。
通過這樣的提問,最后找到了成績下降的原因,是因為把精力放到了社會活動中。
《提問的藝術》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三個提問方法:開放式,封閉式,追問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有時候可能會同時用到其中的兩個甚至三個。
比如,上面的父子之間的對話,是用追問式找到了問題的原因,然后可以用開放式的提問,跟兒子進行一下感情交流,權衡一下精力的分配方法。如何能夠做到既不影響學業,也能適當參加社會實踐。
也可以通過開放式問題,找到需要溝通的問題,然后通過追問式問題,深入探討問題的本質,最后通過封閉式問題,找到答案。
《提問的藝術》,給我們提供了提出問題的框架性方法,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不管怎樣,提問的次序,一定要從簡單問題開始,這樣有利于繼續進行下去。同時提出的問題,要保證互相尊重,保證問題的安全性,以利于問題的持續。在提問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溝通的過程。
提問的時候,一定要全面權衡問題,要提前設計好問題的順序,問題的思路,這樣才能把問題指向最終的結果上去。
關于提問,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跟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