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遇見端午

端陽重五,處處粽香

文/子荷

我獨自坐在中餐廳,感慨著自己的悲催。

二姑給我介紹了個對象——她的同事的妹妹的老同學的干兒子的老鄰居。

在這個信息社會,她給我提供的唯一信息,竟是“那孩子姓端,是個搞IT的,聽人說踏實,靠譜!”

好吧,端午節認識個姓端的,也是稀奇事。權當致敬端午,紀念屈原。至于……相親?呃,那種心腦博弈的體力活兒,咱向來不擅長。實話實說,沒事出來吃頓飯,AA也好誰請也好,吃完之后好聚好散。

而且大中午的,這家餐廳也實在空蕩無趣。我百無聊賴地翻著電子書……

在離約定時間只有一兩分鐘時,進來一個人。沉溺于自己世界的我正愣神間,他已走到面前。

“姑娘,端午有禮了。”

哇啊?!

漢服長袍,交領深衣。

綸巾包幘,桐木蒲履。

拱手而立,直身行禮。

……活脫脫一個古人站在我面前!

哈。這年頭要是巧遇漢服社員,倒也算不得稀奇。可漢服愛好者也沒必要連頭飾和足衣都花那么大本錢,還原得如此逼真啊!更何況,老兄你熱不熱啊……

再細看這人的面容,闊秀長眉,麥色雙頰,唇形厚潤,似是妝飾過,卻妝飾得十分自然。如果不是剛從專業影棚趕來,還真就是——

“從哪兒穿越來的……”我碎碎念出聲。

對方坐下,微微一笑:“不才常在此間。”

——還真由外到內都徹底古風了?

等等!

“呃,您是不是認錯人了,”我清了清嗓,“我不是導演……您看我這里——”

我指了指對面的座位,示意他——該看得出來吧?咱這兒還等著相親呢!

當然,我沒直說,只給了個客氣的笑容。

順道兒朝周圍一瞄——嘿,還真有幾個坐在遠處的人,正側身張望,等瞧好戲哩。不過……咳咳,對于這么大的餐廳,無視他們吧。

“姑娘,”他將長袂在桌面一掃,掲起扣著的瓷杯,“端午乃祛病防疫、驅魔捉鬼之節,更兼緬憶屈子高潔情懷之日。姑娘在外打尖,恐為不宜。”

嗯?!

這人……故意的吧!他一意同我搭話,莫非他就是……

“您是……咳,尊姓大名啊?”

得嘞,把我帶得都這味兒了。

這次他卻顯出納罕的表情:“適才,區區已通過姓名。求教姑娘芳名。”

昂?說過姓名?

我們總共才說了幾句話呀!

“你進來就說我下館子不妥……”

“非也。方才行禮,便通了名姓。”

“嗯???”

“端午。在下端午。端午,有禮了。”

啊?!

額滴神……他居然名叫端午!我以為他是過節有禮呢。

“這名字還真特別……您與端午節有什么淵源嗎?”

他笑了:“端午時節,正是在下。”

蝦米邏輯?!

他就是“端午節”……他是神仙還是妖孽啊!

我禁不住再一次打量這個男人。

眉清目秀,五官端正,長得還真算養眼。鼻翼嘴角若隱若現的法令紋提示著主人不復年少,但恰到好處的微笑卻又使這紋路體現出睿智和風度,與明亮的眼神相得益彰,尤為……惑人。

……還是很難把這人和一個搞IT的聯系在一起。

然而姓端的本就不多,他怎么恰好這個時間出現在這里,又專來找我搭訕?一定是故意的。

“……敢問姑娘芳名。”

“許小昆。”

“原來是許姑娘。”他又是一揖,“昆者,嗣也。姑娘是奉長輩之命來此吧?”

!!!

這人,絕對是故意的!

他就是那個相親對象!再不然,就是那個對象早有預謀,故意雇了他來捉弄我的!我必須反客為主!

嗯,就是這樣!

“那個,先生,您真的是端午?是端午這個節令?”

對方莞爾:“正是。”

“啊!失敬!……不過,端陽五月,當飲雄黃、懸菖蒲、食棗粽。這年頭,家里誰還制備雄黃酒啊,自己包粽子的也不多啦。大過節的,您就高抬貴手,讓我吃頓飯吧,啊?”

這一瞬,端午似乎有點意外,又帶著一絲玩味的表情,笑出聲來:“有理。”隨即又招呼:“小二!”

正好服務員在一旁偷窺多時,也過來騷擾。端午禮讓有佳,我就毫不客氣地點了菜,心說,看你一會兒是紋銀還是刷卡。

要說這家餐廳效率還挺高。服務員剛拿走菜單沒多久,竟然已經開始上菜了。然而……

雄黃酒、茶葉蛋、艾饃饃、腌大蒜……

我瞬間石化:“……沒有點這些啊!”

“咦?適才豈非姑娘所言,家中苦無雄黃,如何驅邪避暑?此番飲食,正應端午。”

怒!這人可真會省錢。

“然則,”我也給他來點文的,“香粽何在?”

我話音剛落,端午執袖示意,“來嘞——”服務員竟一聲標準的跑堂嗓兒,端來一堆香噴噴的糯米和粽葉,還有紅棗。

“這?!這還……真得現包啊?”

對面那人抬了抬眉,“五色新絲纏角粽,菖蒲酒美清尊共。此中趣味,若不親為,豈非憾事?”

嘿!——這家伙咋說咋有理!看我偏來難為難為他!

“那,請您教我,古人端午風俗如何,為什么要吃這些東西?”

端午一邊包粽子,一邊把眼一眨,笑意更濃:“古時,五月為‘惡’,諸蟲出沒。先民敬神驅鬼,以求續命。艾可驅蟲,菖可禳毒,雄黃祛邪,糯米扶正,皆有妙用。至于伍子逢殃,屈子投江,曹娥救父,恰逢重五,有向死而生之喻也……”他竟侃侃而談,把端午節的由來,以及端午與紀念屈原的關系,乃至各地驅邪風俗,娓娓道來。

我聽得一愣一愣地,只覺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然而,對他的平仄韻致和獨特聲線,卻頗為受用。

聽得入神了,手下功夫就慢了下來,端午包到第三個粽子了,我才包完一個。

同時,我愈是聽他講,就愈為不解:為了我這個跟白富美一點不沾邊的人,下足這等功夫,不大可能。他真的是我的相親對象嗎……

這時,服務員才陸陸續續端來我點的菜,于是邊吃邊聽。

要說艾饃饃,還真是第一次品嘗,苦而有甘,別有一種清香。而嘉音佐餐,爽耳爽口。端午還不時評點菜品,對我的各種古怪問題也一一作答。

眼看酒足飯飽,期盼已久的埋單時刻終于到來。

具備相親經驗的我飽吃寬坐,以逸待勞——沒有哪個男士會空手前來,AA制也是極少情況。

可是,時間推移,端午一直穩坐如泰山——

我等、我等、我等等等……

——對方巋然不動。

直到我起身要去如廁,他發話了:

“姑娘,莫忘結賬。”

啊啊啊???

我掩飾不住臉上的詫異:摳門的見過,但摳得這么理直氣壯不加掩飾的男人,這是頭一個!

對方也現出詫異神色:“你只身來此,莫非……囊中羞澀?”

我不禁皺眉,面露疑惑。

忽地,他會心一笑,掩不住眼中的黠光:“呃……莫急,既逢端午,我當設法。”然后欠身行禮,踱向款臺。

……什么跟什么!

等等,讓我逮住你刷卡的一瞬!!

但緊隨而至的我卻看到了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幕——

老板一見他,哂笑道:“端午,來啦?”然后像模像樣地拿出個本,翻到一頁,還找出支方便毛筆遞給他。

他簽了字,很漂亮的行楷,對老板說,“來日一并奉上銀兩。”

然后轉過來看著我,明亮的瞳仁中顯出真誠。

那一瞬,我的智商幾乎跌停。

稀里糊涂的我,有了如下的舉動:

“端午……”我第一次這么喚他,“嗯……吃完飯了,陪我出去走走吧?”

就因為這句大腦短路,不久后,某人一口咬定,是我主動先約的他。

我們走上大街,無視一切旁觀視線,專心壓馬路。

用端午的話說,這叫:踏青。只是因為滄海桑田,踏的是……瀝青……

好在,我們終于來到最近的一個免費公園。

端午把我叫到健身器材處。

“此器俗陋,卻聊勝于無……”

啊——這是?!

……他竟然把坐式劃船器當做“賽龍舟”的器械,鼓動我與他賽一賽!

經他解釋,這也算還原端午習俗……我無語!

這人還真二!只可恨,二得有些可愛。

附近三五歲的孩子見他從著裝到行為都特別,居然像看戲一般,把我們圍在當間。

“快看快看,古代人噯——”

他也不惱,還跟孩子們打起了招呼。

夕陽西下,紅霞滿天。他撩起下裳,幾下攀爬,替小個頭的孩子取回掛在槐樹上的風箏,任憑前衽蹭上了泥灰。

槐夏陰濃,梅霖初歇。這畫面看在我眼里,真有了一瞬間的穿越感。

是夢回漢唐,還是宜室宜家?

是向往過去,還是期待未來?

如此特別的相遇,莫非,我真的遇到了妖孽,抑或,神仙……

嘀嘀嘀,嘀嘀嘀。

正在我胡亂遐思之際,手機鈴聲響了,卻不是我的。

嗯……?!

聲音竟來自端午的身上。

這古裝帥哥尷尬地怔了一下。

哈哈。神仙也好,妖孽也罷,他穿幫啦。

電話那邊是個男聲,嗓門很大:

“端午!哥按時按點去接你,你放我鴿子啊!怎么樣,嚇跑恐龍沒有啊?……”

恐龍?是指我吧。原來他真的叫端午。

我錯開眼神,裝作事不關己的樣子,耳朵卻小心翼翼地豎了起來。

只見他抬頭望天,表情夸張地回答:

“兄臺急人之困,在下——銘感五內啊!”然后壓低聲音,但我仍然聽了個一清二楚:

“哥們,今兒不用接了,回頭請你吃飯。哎,還有,你跟那導演說說唄,這衣服歸我。多少錢,我買。”

哎吆哎吆??

這家伙白話說得還真溜!

我盯住掛斷電話的端午。

他也看向我,沉默一瞬,終于,再次起身,深深一揖:

“端午謝過許姑娘。”

“嗯?謝我什么?”

“妄語多時,姑娘不以為忤。”

我繼續盯住他,維持住嚴肅的表情,“你怎知我沒生氣呢?”

他立直了身子,微微側頭,這才第一次露出赧然神色,但笑容不改,道:“那我就謝謝你雖然生氣,但沒走人。”

……一陣短暫的沉默。

“不裝了?”

“不裝了。”

我看著他,不得不說,他和這身裝扮真的很配,等卸了妝,不知還有沒有這么帥?

他像是猜到我在想什么似的,躊躇道:“如果不是……恰好趕上端午,我恐怕也不會想出這么糟糕的注意……但你和我設想的確實有很大不同,要是換了別的女孩子,不論穿幫不穿幫,早沒這個耐心了。”說罷自嘲地笑了笑。

原來,他確實姓端,而且正好是端午節生人,真心喜歡傳統文化。今日恰好應朋友之請,客串古裝,因此才順便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那么,那家餐廳又是……”

他仰頭一樂:“我挑的地方——熟人啊,沒看出來么?”說罷沖我眨了眨眼。

原來如此。

他后來委婉地問,我愿不愿意嘗試交往。

重五端陽,仲夏天中。

有多少癡男怨女,戀戀風塵,情路漫漫,卻難至中天。

誰愿以少女般的純真,去欣賞那些,如赤子般的童心?

若真有緣如此,愿承天地中通,順陽在上,攜手一生。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征文活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