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白來的情緒客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晚班剛坐定辦公室,瞄到同事發來的微信。一位家長言語抱怨學管不及時告知KET模考和報考信息。

看到內容,頓升不耐煩。2個月前的事情,家長前后就同一件事以不同的方式復述好幾遍。每次控訴的論調都一致。

“她到底想干嘛,不是上周才通過電話再次溝通過嗎?來來回回這么多次有意思嗎”

明顯的情緒顯露語音回復出去。

意識到內在有個點被事實觸碰經驗。

哦,她有一顆渴望被看見的心,被重視的需求,埋藏著對孩子學習深層次的憂慮。

她采取和每個人都不停叨叨的方式來尋找安定。

看見這點,內心的不耐煩轉變為理解。

透過這個事實我的內在經驗了什么?
清晰地看到當我自己陷入失落的情緒中,同樣我把這種情緒投射給不同的人,就相同事情反復訴說,讓別人能看到我的痛苦仿佛那就能讓我躲過一劫。
你提醒我當情緒來臨,守護界限和自己相處,讓情緒的洪水在這里終止就是良善。




下午兩個學生課表出入讓學管發起沖突,其一人反復推脫是我在排課初期沒有溝通,她只是被通知方。把課程安排截圖發出來求證,她還在狡辯。內心的火苗蹭蹭往上串,“你能否摸著你的良心說話” 呵,想來我不會吵架,每次遇到沖突需要對質吵架的時候我都急地語無倫次。

對方依然在辯解,我干脆地喊停,好,我知道了。

沖出辦公室,此刻我需要冷靜。

看見火越燒越猛,我必須停下來。

被冤枉的委屈,巧辯的憤怒,責任的逃避我差點陷入這個圈套中。

被冤枉的委屈是我反復體驗的情境,數次做過有苦難言的委屈夢,從淚水中驚醒。

我看到了什么。
怯懦
當他不敢去面對指責承擔責任他選擇推脫,
當他無法正視事實背負后果他選擇辯解,
當他沒有力量和勇氣去改變他選擇倒打一耙。
他的推脫,辯解,倒打一耙正是映射出他內心的怯懦而非強大,真正有力量的強者不需要通過言語來證明自己啊。

親愛的,這也是我的創傷,每一個經驗委屈的背后同樣也孕育著一個我需要去療愈的舊痕,等待著我的看見。

能做什么呢,當所有不如意猝不及防地到來,只能承擔,唯有負責才能實現超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