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明·楊慎的文學作品,發現一首詩歌很別致就讀了出來,
豆子山,打瓦鼓。
揚平山,撒白雨。
下白雨,取龍女。
織得絹,二丈五。
一半屬羅江,一半屬玄武。
我誦綿州歌,思鄉心獨苦。
啥意思呢,是求雨歌,情歌,還是民歌?
一旁的妹妹聽到唱了起來,還有模有樣的,我說,你啥時候記性這么好了,我說一遍你就記住了。
妹妹一臉震驚,你沒聽過嗎,這是一個電視劇里面的歌啊。
我表示一臉蒙逼,還真沒聽過,只是覺得這首詩在他眾多詩詞中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查才知道是一首童謠。
大概童謠是不講什么道理的,櫻桃花正開,想起幼時傳播的一首童謠:
櫻桃樹
開滿了花
有位公主要出嫁
嫁給誰
嫁給后院的大傻瓜
爹也哭
媽也哭
氣的嫂子拍屁股
拍疼了
流膿了
當時就想,怎么公主家還有后院嗎?既然是公主,為什么要嫁給一個傻瓜呢,爹媽都哭,不嫁不就行了嗎,嫁小姑子,嫂子為什么哭的那么賣力呢?疑問一串串,但這并不影響它的傳播,幾乎每個孩子都一氣呵成的說完,比那些優美的詩詞記得清楚多了。后來想,大概每個人都是爹媽心中的公主,而每個女婿都是一個配不上自己公主的傻瓜。
還有根據電視劇改編的,武林外傳吧,
朱七七飛
沈浪追
就像宋離愛飛飛
飛飛去找快活王
快活王正在抱媚娘
媚娘媚娘你真壞
辜負了快活王的一片愛
不知道是誰編的,也不知道是誰第一個說唱的,反正以光的速度到了每個孩子的口中,誰不會都覺得丟臉?,F在恐怕沒有哪個電視劇會編歌謠來進行傳播了吧,或許是長大以后再也沒關注過。
那些不知來源的童謠伴著我度過了愉快的童年時光。只要朗朗上口,孩子學東西真的是神速,至于其中的道理也不用特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