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要遲到了,偏偏一路紅燈;剛洗完車,就下雨了;自己排的那一隊,永遠行進緩慢;越想找到的東西越找不到;重要的東西如果掉地上了,多半會滾落到櫥柜下面的最里面;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醬的面包掉在地毯上,通常一定是帶有果醬的一面落在地毯上。簡單地說:凡事有可能出岔子的話,就一定會出岔子。 恭喜你,你遭遇了“墨菲定律”。
概念:墨菲定律
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由此,他得出的教訓是:
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
后來,墨菲的這段話被廣泛傳播,不斷演繹,最終變成了一句大家可能更加熟知的表述: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
“墨菲定律”,和我們在第123課講的“帕金森定律”,第124課講的“彼得原理”一起,被并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的三大發現。延伸:順利的事兒,你記不住雖然“墨菲定律”有這么高的地位,但在繼續往下講之前,作為數學系畢業的我,還是必須要先說一句:墨菲定律沒有數學依據,它其實是一個心理學現象。如果火箭上天有可能失敗,就一定會失敗的話,那火箭永遠上不了天;如果情人節送花,你有可能會寫錯名字,就一定會寫錯名字的話,那你永遠找不到老婆。根據墨菲定律,人類已經滅絕幾千次了。墨菲定律不是一個數學規律。墨菲定律,是一種“選擇性記憶”的心理學現象。一路綠燈,按時到公司;洗完車后,天空萬里無云;重要的東西沒掉,或者就掉在腳邊 …… 這些事情太順利,不會給你深刻記憶,而只有那些讓你挫折和痛苦的記憶,最難磨滅。墨菲定律的原理是:順利的事兒,你記不住。但雖然墨菲定律不是客觀的數學規律,它依然有其重大意義。人腦的這種更能記住挫折的機制,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一種從生理和心理上,抑制“盲目樂觀”,保護我們免受重大傷害的機制。
運用:免受意外風險的兩點建議
第一,心理上:不能忽視小概率事件。我想這是墨菲定律對管理者們最大的意義:提醒我們保持“謹慎樂觀”,而不是“盲目樂觀”。還記得第119課講的“風險管理”嗎?泰坦尼克號的管理層,就是因為盲目樂觀,在救生準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出發遠航。如何重視?默念墨菲定律的四個推理,激發你的心理保護機制:第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第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第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第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第二,行動上:做最好的計劃,做最壞的打算。管理者應善用項目管理,做最好的計劃;同時善用風險管理,做最壞的打算,應對風險。從可識別的角度看,風險有三種:已知的風險,已知的未知風險,和未知的未知風險。你打算針對北京市場,銷售一款基于創新技術的空氣凈化器。這項新技術,還沒有被大家理解,你有教育客戶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這是已知的風險;你知道北京在治理霧霾,但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治好,萬一有關部門突發神功,霧霾一夜之間沒了,雖然你也很高興,但產品沒市場了,這是已知的未知風險;突然有一天,北京宣布遷都,霧霾你狠你留下,我們走,這是未知的未知風險。你必須意識到存在這三種風險,并有所打算。對第一種,全力解決,第二種,留些應急預算,以備萬一;第三種,心存敬畏,密切關注。
小結:認識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就是,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墨菲定律不是一項數學規律,而是一個心理學現象,人們更容易記住挫折和痛苦。但墨菲定律,還是給了我們重要警示,管理者不要“盲目樂觀”,要“謹慎樂觀”。怎么做?第一,心理上,不能忽視小概率事件;第二,行動上,做最好的計劃,做最壞的打算。針對已知的風險,已知的未知風險,未知的未知風險,做好風險管理。
本周,我們講了五個管理常見病:破窗效應,旁觀者效應,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和墨菲定律。忽視任何一個,都可能導致你的企業面臨意想不到的挑戰。你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