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簽約作者尹沽城在文章《年輕寫作者應該信奉的,只有這四個字》中說道:“寫了五年還跟現在似的,自殺算了。一直寫,沒長進,說明您吃不了文字這口飯。也說明,你很勤勞,但你做的都是無用功。要做一名合格的讀者的同時,還要做一名合格的寫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是,越寫越好。“
他還說”不進則退,請你輟筆;不進不退,請多閱讀經典作品。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用看似不可企及的“好”來要求自己筆下的每一個字。“
在讀到”寫了五年還跟現在似的,自殺算了。'這句話時,感到特別震撼。因為,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寫的東西,真的是五年前跟五年后還是一個模樣。是我不求上進,還是我真的不適合這條文字的道路。我認真想了想,這些年來自己在寫作路上的經歷,其實問題還是多多的。比如寫作的過程,比如讀書。
從寫作來看,我每寫一篇文章的時候,純粹是隨心。接到任務,沒有構思,沒有提綱,想到哪里寫到哪里,說得好聽是隨靈感而起,說得糟糕點就是在應付。在寫作的過程中,沒有對文字進行深入推敲,用了什么詞就是什么詞,極少進行改動,常常覺得自己寫得特別的好了,這就是一種盲目的自信。完成文章之后,不管看了多少遍,依然是沒有什么修改,無論大到架構的修改,還是小到標點符號的修改,從來都是零修改。這樣的寫作思路,怎么會有進步?怎么會有提升?
我其實應該學習下尹沽城的寫作方法,應該從經典作品讀起。
記得在大學的時候,去圖書館雖然常常都是看文學作品,但是并沒有認真地品讀每一句話,思考每一個段落,甚至對作者寫得好在哪里,寫得不好在哪里,從來都不曾花費心思進行思考,反而焦點更多的是放在故事上。讀完一本書,常常只是記得女主角跟男主角后來怎樣了,但是整本書里,哪個段落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好,從來都不曾摘錄,不曾注意。甚至有些書讀完了,完全沒有什么收獲。所以,文章寫不好,第一個在于我的基礎不好。
為什么基礎不好,那是因為經典讀得不夠,文學基礎打得不扎實,文學素養缺乏。就像建房子,房子的地基打得不好,那么整幢房子肯定建得不堅實,住得也不安全。因此,我應該在經典上下功夫,多讀經典,在經典的深入閱讀中提升個人文學素養。
寫得不好,還有一個原因是書讀得不夠,思考得不夠深入,未能把別人的經驗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工作和家庭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在加上原本有個很嚴重的惰性,哪里還能讀更多的書。而且在讀的過程中,常常都是淺嘗輒止,對書的內容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加工,沒有深層次閱讀,哪里有把別人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知識的能力呢。所以,活該寫不好,活該五年前還和五年后寫得一樣。
當然,這個沒必要自殺。只要找到問題的存在,想辦法解決就是了。所以,我現在的第一步,就是大量的讀書,讀經典書籍,在經典書籍中提煉別人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我想,只要堅持做到這一點,寫文章的能力肯定有所提升的,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還是要慢慢來。
2016年年底,一定要有所提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