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1.

也先坐在離紫禁城不遠的小山上,眼耳之中充斥的只有震天的殺伐聲和滾滾的硝煙。

他的神情很憂郁。

也先站起身來,拍拍盔甲上的塵土,對著德勝門上的守將比了比中指,恨恨的“呸”了一聲,轉身走進了中軍大帳。

在統一了蒙古之后,也先很想重建大元朝的赫赫天威。而在土木堡之戰中,全殲明軍主力,連明朝皇帝朱祁鎮都成了自己的俘虜。這讓他的自信心無比膨脹,他興奮的認為,自己的夢想就要實現了。

于是他躍躍欲試的過大同,出紫荊關,直逼北京。在也先眼里,他已經成為了這片土地的主宰,他想象著四海臣服的景象,連做夢都能笑出聲來。

然而,一個他不認識的小人物卻把他阻擋在了北京城外,再也沒能前進一步。這讓他無比的憂郁,而且狂躁,整天的跳腳罵街。

聽斥候兵說,守城的是兵部尚書于謙。

于謙。也先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名字。

2.

也先圍住北京城之后很困惑。

北京城人口眾多,要想做長期斗爭就必須要屯聚大量的糧草。土木堡之戰后探子回報說京城空虛混亂。而通州雖有糧草,但若派兵押運,京城則更加空虛,自己也容易截擊。

但是圍城有一段時間了,守城的士兵并不像吃喝不濟的樣子。這就怪了,糧草哪來的?

幾天之后,也先明白了。原來自己還在紫荊關耀武揚威的時候,這位兵部尚書命令河南、山東、南京的備倭軍由通州入京,兵士各自取糧送至京城,這樣既有了援兵,又有了糧草,實在是一舉兩得。

竟然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特別是別的大臣都主張燒掉通州的糧草,偏偏他不。

鑒于對手以上的種種狡猾表現。也先決定先了解一下對手,好知己知彼。

也先翻了翻于謙的檔案,還真是不尋常。

這個于謙從小不務正業,學好四書五經就得了吧,偏偏還喜歡看《孫子兵法》之類的課外書,還學的這么好;而且性格太過強橫,連當時權勢遮天的大太監王振都不放在眼里,說不給面子就不給面子;還極端的不合群,在滿朝文武都主和的背景下,偏偏他主戰,還把主和的大臣挨個兒罵了個遍,真是的,就不知道順應潮流嗎;更讓人討厭的是,他還有個讓也先極度厭惡的偶像——文天祥,就是當初那個讓世祖忽必烈都很頭疼的文天祥。

這時候,賬外親兵來報:進攻德勝門的一萬大軍遭到神機營的伏擊,全軍覆沒,主帥哱羅殉職。

3.

怒了!也先真的怒了!

不給這些明朝人點兒顏色看看,真當自己是軟柿子了。更何況親弟弟都搭進去了,回去沒法和親娘交代啊。

也先的憤怒有些沖淡了他的耐心和理智。他決定,發動全部的兵力,同時對京城的九門發動總攻。

九門是京城的最后防線,分別是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西直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阜成門,還有最北面同時也是正面也先軍隊的門戶,德勝門。

也先看到一個瘦弱的身影披堅執銳,縱馬出城,立于大軍之前。在他身后,德勝門緩緩關閉。他只對他的士兵們說了八個字:報國殺敵,不死不棄!

也先發現于謙的眼睛一直盯著自己,他的鎧甲在清晨的陽光下閃著金光,就像一尊天神。

報國殺敵,不死不棄!明軍不斷重復這八個字,眼神中沒有一絲猶豫。

也先隱隱覺得,面前這支部隊和土木堡的軍隊有些不同,無關實力,好像是眼神,也好像是別的什么東西。

也先甩甩頭,讓自己的思緒回到戰場。

前方的道路揚起了漫天的塵土,馬蹄聲中夾雜著殺聲,由遠及近。明軍發動了進攻。也先揮揮手,兩翼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出。

刀光閃閃,箭如飛蝗,一場大戰由清晨打到了午后。也先看到瓦剌士兵的尸體越堆越高,但是后續的部隊依然踩著尸體攻城,心中對于瓦剌男兒的勇猛甚是欣慰。但是對方的明軍也是寸土必爭,沒有絲毫的退卻,每次瓦剌的士兵都已經接近城門,卻又被打了回來。

也先突然發現有一支己方士兵射出的飛箭正向于謙飛去,而且他好像沒有察覺。也先心中竊喜,對這支箭充滿了期待。但是上天仿佛偏偏和他作對似的,飛箭力竭而衰,只是射死了于謙的坐騎,讓他摔了一跤而已。

也先望著紛紛向于謙聚攏的兵將,心想,這下這個讀書人總該嚇破了膽吧,看他還敢不敢這么猖狂。可接下來的一幕卻讓也先目瞪口呆,他看到于謙在圍攏的眾人中堅定的搖了搖頭,居然換馬再戰,絲毫不懼。這個于謙真的不怕死嗎?

這場大戰以也先的潰敗告終,雙方均是損失慘重,而其慘烈程度,讓也先這種身經百戰的將領也兀自心驚。而這,是出乎他預料的。

他就不明白了,眼前這支部隊的實力是不能和土木堡的明軍主力相提并論的。但正是這樣的二流實力就把自己的精銳之師打的潰不成軍。這到底是為什么?是什么讓他們由動輒投降變成勇猛善戰的?

這個問題困擾了也先很多年。直到很多年后,在他的部族再一次分崩離析的時候他才明白,這支明軍靠的是信念,保家衛國,為父母親人而戰的信念。

而這個信念,是一個名叫于謙的人給他們的。

4.

也先突然想家了。他開始懷念湛藍的天空,遼闊的草原,他想去斡難河飲馬,他夢見了成吉思汗。

然后,夢醒了。

也先知道,想要攻下眼前這座城池是不可能了。但他不想空著手回去,最重要的是躊躇滿志的出來,灰頭土臉的回去太沒面子了,能撈點兒就撈點兒,畢竟他們那邊兒也不太富裕。

因為自己手上還有一張王牌,就是已經淪為階下囚的明朝皇帝朱祁鎮。

也先傳書給于謙,說他愿意有條件釋放朱祁鎮,就是要給點兒財產補償,這樣雙方都皆大歡喜,以后還能做朋友。

十月的北京,干燥而且多風沙。也先除了多喝了幾天的西北風外,連個鬼影子都沒見到,只等來一句話:社稷為重,君為輕。要戰便戰!

碰上這么個軟硬不吃的主兒,反正自己是沒轍了。

不過也先開始佩服于謙了,因為他知道在禮法大于天的漢人社會,能說出句話,需要的不只是勇氣而已。

后來他得到消息。在土木堡之變后,于謙為了社稷穩定,避免出現主少國疑的局面,便與群臣擁立郕王朱祁鈺為新皇帝,尊自己手上的這位為太上皇。也就是說,自己手上的朱祁鎮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這么奇貨可居。

也先覺得自己的尊嚴又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這個于謙心眼兒太多,而且打又不過,還是回家繼續放牛吧。

5.

當于謙的死訊傳來時,也先并沒有很震驚。他知道,以于謙的個性,必然會得罪很多滿心私欲的人。譬如曾經被他罵過的人,曾經被他傷了面子的人。

也先想到了被冤殺的岳飛,歷史又一次的重演了,他們都是權利傾軋中的犧牲品。也先想,要是他們都和光同塵一點兒,會不會又是另外一種結局呢?

性格決定命運啊。

也先忽然可憐起這個可敬的對手來。為天子守國門,為萬世開太平,你都做到了,可依然被無辜冤殺。你若泉下有知,可曾后悔?可曾為自己不值?

當也先聽說于謙死后舉國沉痛時,心中也微微動容了。

6.

許多年后,也先的部族分崩離析,內憂外患,他才終于感同身受的明白了于謙。

也先坐在一處土坡上,夕陽褪去了他身上的光彩,他已經垂垂老矣。也先取下隨身攜帶的酒囊,自己喝了一口,然后對著北京的方向遙敬他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同時也是最可佩的朋友。自從他明白于謙之后,就不再只當他是一個單純的對手。

也先聽說朱祁鎮的兒子為于謙平反,并且追加了謚號。也先笑了,這些人有什么資格去評價于謙,更何況他也不需要別人去證明,他只是默默地踐行著自己的價值觀,從不因外界的謗譽而動搖分毫。身為男兒,俯仰無愧于天地,無愧于萬民,無愧于本心,就已經足夠。

對于謙而言,生命只是信仰的載體。從他立下為國為民志向的那一刻,生死就已經被拋諸腦后了。算了,這些人是無法理解于謙的,一如當時的自己。

也先心想,這個名叫于謙的家伙會在歷史的洪流中被萬世傳頌,他會比他效忠的王朝更加長久。皇帝換了一任又一任,但于謙永遠只有一個。他值了。

在家國破碎之際,以莫大的勇氣挺身而出,憑著堅定的信仰肩挑起整個王朝存亡的人,可稱之為英雄。

晚風吹來,也先感到一陣涼意,就像當年北京城外的感覺。也先仿佛又看到了那個瘦弱的身影,口中鏗鏘的吟誦在天地之間回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