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義的這本《越讀者》,是3月份聽田小姐的閱讀分享課的存貨,因為對那次分享課的無限好感,覺得這本書里會有我想要的很多很多,思忖著要買本實體書來瞧,一直沒有下單,最后還是看的電子書,覺得還是人家提煉的好,無關書的材質。
作者郝明義,生在韓國,長在韓國,回臺灣讀的大學,長期從事出版工作,讀書,是愛好也是工作,卻到四十幾歲才來思考讀書這回事,怎么讀書,讀什么書,讀書方法,讀書的時間,讀書的小工具,小技能,讀書筆記怎么做,網絡和讀書的關系,詩歌、哲學、小說、歷史書的關系,提拉米蘇、水果、白米飯、美味的蒸魚和閱讀有什么關系,蘇東坡、諸葛亮、陶淵明、朱熹怎么又湊一桌讀書了?…..如果你對閱讀感興趣,對這些八竿子扯不著的人怎么聚一塊了感興趣的話,那么你可以打開這本《越讀者》一探究竟了。
不論自覺錯過了多少機會,我們都可以隨時畫一道門戶,到我們想去的地方去,閱讀就是這樣。
作者把閱讀分為:主食閱讀--生存需求的閱讀;美食閱讀--思想需求的閱讀;蔬果閱讀--工具需求的閱讀;甜食閱讀--休閑需求的閱讀。這個分類標準因人而異,你的主食也許對我來說是美食。主食閱讀、美食閱讀、蔬果閱讀,都是去積蓄;甜食閱讀是在消費
當下讀這本書的行為可以歸為主食閱讀了。
一享受香噴噴米飯的主食閱讀。所謂主食閱讀,是為了尋求學業、職業、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方法而作的閱讀,例如學生讀教科書,上班族讀企業管理、電腦書、語言學習書,專業人士讀各自領域的研究著作,以及各種如何理財、如何與人相處,怎么上進,如何勵志等等的書籍。
二、品嘗一條鮮魚的美食閱讀。美食閱讀雖然不求針對人生的現實問題,然而卻會從一個間接,不過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這些問題或現象的本質是什么?思想需求的飲食,由于它追求的是比較深藏的結晶,因而通常比較耗時,吃力,容易讓人望而卻步。
三、閱讀是有助消化的蔬果。蔬果閱讀,或者稱為“工具需求的閱讀”,以字典為代表,還包括百科全書、地圖等書籍的閱讀。
四、提拉米蘇的甜食閱讀。甜食閱讀,沒有目的,不為了尋求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之道,不為了尋找思想的結晶,也不為參考或查證。所謂甜食閱讀,就是為了娛樂、消遣,追求的就是口感,又稱為“休閑需求的閱讀”,包含大部分的漫畫、小說、寫真集、八卦內幕等等。
針對不同口味書籍的讀書方法:
陶淵明--不求甚解---甜食類書
諸葛亮--觀其大略---主食類書
朱熹-----熟讀精思---美食類書、蔬果類書
蘇東坡---八面受敵----多層次的閱讀,用于讀復雜深奧的書籍,或進行主題閱讀
讀書是一件這么快樂的事情,我們的實在需要一些儀式感-----“一張皮椅、一張邊桌、一座立燈”----去感受,去享受讀書的喜悅。
對“越讀者”的理解,我認為最好的解釋就是書中所述,掌握閱讀方法后,可以嘗試往前跨一步的挑戰、往旁跨一步的挑戰。
“往前跨一步的挑戰”是在你感興趣的閱讀領域,往你覺得深奧而不愿意碰觸的方向走一步,進入新層次;“往旁跨一步的挑戰”是在你感興趣的閱讀領域,往旁邊先前覺得有點距離的領域跨一步,進入新領域。
除了愛情,
沒有任何事情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
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即使愛情,
也沒法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
越界之舉,可以如此新奇。
從現在開始,手執一書,開始我們美妙的越界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