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兩周持續學習了《非暴力溝通》——感受的根源以及如何提出明確的請求。這兩周我共錄制玩練7個《區別感受的根源》、《誤會》、《回扣》、《區別明確的請求》《姐,少放點鹽》、《按時吃早餐》、《有關請求的反饋》。
? ? ? ?感受和情緒在很長的時間里,我都是無法辨別的,直到現在通過學習和體驗才把二者區分開。首先情緒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感受卻是由內在產生的心理體驗;其次在時間上情緒的表現時間是短暫的、而感受則是由長時間的事實為依據,具有一定穩定性;最后情緒更多的是趨向于應對,大多情況下是處于被動的狀態、相比較之下感受卻會讓人保持冷靜,更容易掌握主動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習慣表達情緒,用情緒來做對事對人的判斷,話語中就不免會充滿指責與評論!“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可能就是對說話藝術最好的詮釋!
? ? ? ? 感受的根源在“我”不在“他”,是對感受的更深層的剖析。比如我們經常說的“我愛你”或者“我恨你”,這些聽起來感覺與“你”有一定的關系,但這里面的“愛”或“恨”都是“屬于“我”個人的感受,與“你”沒有任何的關系。當我們真正擁抱自己的感受,接納由這個感受所帶來的情緒的時候,我們才會克服負面的情緒帶給我們的影響,更理智的看待一些事情,同時也會使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
? ? ? 要提出明確的請求,需要有事實做依據、有自己穩定的感受、還要有自己的需求在里面。請求又不同于命令:請求是以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為前提提出來的,容易讓人接納、相反命令卻是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有“控制對方”的意味易讓人產生反抗,就不容易達到好的溝通效果!反觀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對家人說“媽媽/爸爸您真好”、對朋友說“你真是太貼心了”、對孩子說“你真棒”,但我們從不會具體的告訴他們“好在哪里”、“貼心在哪里”、“棒在哪里”,對方就會覺得“假”或者是“敷衍”。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對待同一事情的感受就有別與對方,沒有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對方就可能不會真正的明白我們具體要的是什么,也很難體會我們的感受!所以明確具體的表達我們的需要和請求,在有效溝通中是必不可少的!
? ? ? 這兩周我發現表達比以前自然了一些,最初雖然也是做脫稿,到再聽的時候就發現有背書的痕跡,現在無論在朗誦還是在玩練的時候都會分析一下要用什么樣的情緒,感情去完成!每次的玩練還是需要很多次的反復錄制,有的也需要長時間的構思,但這都沒關系!因為就連羅振宇老師這樣的大家在開始錄制60秒時也是反復30多遍,所以這都是學習口才必經的一個過程,我相信堅持刻意的練習一定會更好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娟 ? ?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2.26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