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祥,19歲,甘肅定西高三畢業生。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囊腫,出生后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大小便失禁,父母在其半歲、兩歲定時先后奔赴定西市醫院、西安西京醫院,尋求專家為其手術治療疾病,但兩次手術病情均未見好轉,身體殘疾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更不幸的是下崗多年的爸爸又身患不治之癥,醫治無效于2005年去世,留下年幼殘疾的他和無助的媽媽。
后來媽媽克服各種苦難為其治病,并12年如一日,背他上學,陪讀,放學。魏祥身殘卻刻苦,最終以648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清華。
在他即將遠赴北京上學之際,也遇到了實際的困難,他需要媽媽過去陪讀,但同時媽媽也會因此失去工作,進而整個家庭沒有經濟來源,于是他寫下自身經歷及困難,向清華大學求助。
以下是清華大學招生辦的回信,讓我來看看它如何充滿情感與溫度——
親愛的魏祥同學:
(“親愛的”三個字,充滿熱情,拉近關系,減少距離感)
見字如面。
(這里沒有用“你好,你的來信我們已經收到”之類的話,見字如面,瞬間拉近距離感,好似兩個相識很久的朋友,在近距離交流,傾訴)
首先恭喜你即將來到清華大學,繼續你的學習和生活。我們看到了你寫給清華大學的文章《一位甘肅高分考生的請求》,相信你早已具備了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品質,我們代表清華園歡迎來自甘肅定西的你!
(恭喜,肯定,歡迎,恭喜帶給人的是贊賞,肯定帶給人的感受是支持,歡迎展現出熱情和友好)
《繁星·春水》中有這樣一首小詩:“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毕雭磉@句話應該符合你的童年記憶吧。在夢一般的年華里,卻要承受含淚的記憶,這淚水不包含歡喜,不代表留戀。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萬幸的是,你在經歷疾病和喪親之痛后,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活成了讓我們都尊敬和崇拜的樣子。
(引用詩《繁星·春水》中的夢與淚水,都是隱喻美好和傷痛的意象,精煉準確,繞過理性,直至內心深處的脆弱和柔軟。通過表達對同學的轉化傷痛的選擇的尊敬,傳達清華對魏祥同學的付出和生活的態度的高度肯定和贊賞,隱約婉轉彰顯清華的價值觀。這種表達里,情感互動,并且能從現象層面升華,正是一種高度的體現。)
你說“一個多月的住院治療,我和媽媽相依為命,身心深受煎熬,我的身體幾經折磨,痛不欲生,媽媽的精神瀕臨崩潰,孤零零的她沒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撐,可憐無比。”只言片語,我們知曉你母親道阻且長的育子之路,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你作為兒子對母親深沉的愛和歉疚。但正如你所說,今日以高分佳績考入清華,就是給了媽媽一份殷殷的報恩之禮!
(引用魏祥信件原文,體現出其認真閱讀過,并輕轉話題,把焦點放到了魏祥及其母親的關系上,既肯定了媽媽付出的艱辛和困苦,也共情到魏祥對母親的愛與愧疚,報恩是魏祥的深層期待和渴望,考上好大學是其在這一階段能回報的最好形式,此段落的效果是深度共情)
邱勇校長在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曾說:“我是1983年進入清華的。我知道,無論那時還是現在,能夠來到清華上學都是不容易的,你們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蓖瑯樱瑢τ谀銇碚f,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人生或許悲苦,但是請你足夠相信,相信清華,相信這個園子里的每一位師生,因為我們都在為一種莫名的東西付出,我想這應該就是情懷。黨委書記陳旭老師也曾寄語自強計劃的學生:“自強就要做到自主,大學能收獲什么取決于自己怎么去努力?!彼砸舱埬阆嘈抛约海梢栽谇迦A園里找到熱愛,追求卓越。
(通過邱通校長進入清華的故事,點出同樣的情境下,相同理念,不變的情懷,肯定每個到清華學子的不容易,同時也強調這種付出的值得,在這里“情懷”作為一個標簽,毫無疑問可以提高魏祥的內在自我肯定,并為其找到心靈的依托;同時,本段最后依然給予期待和鼓勵,直指未來)
讀到你的來信后,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劉震老師在該微信文章下留言道“魏祥同學已經報考我校。我校老師已經與他取得聯系,為他提供一切盡可能的資助!清華不會讓任何一位優秀學生因為經濟原因而輟學!”確實,清華大學多有與你有同樣經歷的學子,在家庭經濟與身體因素的雙重壓力下,依然奮發圖強。他們或攜筆從戎,守護家國平安;或回饋基層,在公益組織中施展才能;或致知窮理,一舉奪得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的殊榮......
(引述事實,證明學校招生辦對魏祥的關注和具體要求的落實,使其安心和確信自己的要求可以被實現;同時也引用清華學子克服困難,奮發圖強的事例,激勵其未來的行為)
現在,你的情況受到了清華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昨天深夜,邱勇校長專門打來電話,關心你的錄取情況和入校后的生活安排情況;陳旭老師也請學生部門第一時間對接,妥善安排解決你的后顧之憂。清華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老師也極力配合,在你被確認錄取后會立刻開始資助。清華大學多位校友也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主動提出資助和協助你治療的意愿,后續學校相關部門都會跟進落實。請你相信,校內外有足夠多的支持,清華不會錯過任何一位優秀學子!
(從招生辦擴大到各界,校長、陳旭老師、資助管理中心、校友,表明校內各方及校友等都對其有關心、支持的行為,這些具體的事例,充分傳達校方對其的關注,與社會支持的豐富,再次加強魏祥的信心)
冰心贈葛洛的一首詩中說“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在清華園里的所有學子,無論是生活困頓,抑或身體抱恙,都會有“愛” 與“情” 相伴。相信未來的你,也會和活躍在各領域的清華學子們一樣,穿花拂葉,除卻一身困頓,成就自己的不同凡響。
(引用冰心的贈詩,隱喻愛與情感是生命中重要的種子,在人的一生中,不斷播種和收獲,也是人們克服困難,揮去傷痛的力量。詩句的美好,生命的力量,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都是在鼓舞魏祥同學繼續堅持努力,期待未來不凡的成就是必然。)
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對魏祥同學和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關注和關心。在此,我們想對在求學路上荊棘叢生的學子們說: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總結核心價值觀,激發共鳴,給予激勵)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
2017年6月27日
(總結來說,這封回信,在字里行間的用心用情,都帶著對魏祥的親切,友善,共情,肯定和激勵,在敘述具內容的時候既能用一兩句話陳述相應的事實,又從招生辦,到校內各方直至社會校友等多個角度給予相應反饋,兼顧情感與事實,現在與未來,并傳遞了明確的價值導向。)
(當然,文中兩次引用詩歌,這種詩意浪漫的色彩,是一把雙刃劍。倘若對方領悟有限或過于理性,則容易脫離情景,缺乏同感;但我想,魏祥讀信之時必然是充滿感動,內心溫暖,右腦活躍運作的,也許這兩首詩歌恰恰能激發他更深的情感和對未來的憧憬和想象,也許他把它們牢記,并在以后每次的念誦、回憶中獲得溫暖和力量。)
下面是魏祥信件原文:
我叫魏祥,男,漢族,現年19歲,家住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定西一中高三畢業生。
本人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囊腫,出生后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大小便失禁,爸爸媽媽在我半歲、兩歲定時先后奔赴定西市醫院、西安西京醫院,尋求專家為我手術治療疾病,但兩次手術病情均未見好轉,身體殘疾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更不幸的是下崗多年的爸爸又身患不治之癥,醫治無效于2005年去世,留下年幼無知身體殘疾的我和年輕無助的媽媽。
堅強偉大的媽媽在悲痛欲絕的日子里,不但沒有放棄過對我細心無微的照顧,反而更加疼愛我,竭盡全力為我付出,并省吃儉用,除供我上學之外,她將少得可憐的工資多一分都舍不得花積攢下來,為我治病。于2008年6月,媽媽再次背著我踏上了北去的火車,尋求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為我實施第三次手術治療。1個多月的住院治療,我和媽媽相依為命,身心深受煎熬,我的身體幾經折磨,痛不欲生,媽媽的精神頻臨奔潰,孤零零的她沒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撐,可憐無比,更使我再次深感媽媽的艱辛不易與偉大??墒遣粻帤獾奈遥?次手術都未能改善我的身體狀況,殘疾依舊,且隨著年齡增長殘疾日趨嚴重。
鋼鐵般堅強的媽媽,擦干了眼淚,一如既往,風雨無阻背我上學。從小學中學到高中,12年如一日,媽媽的背影穿梭于小學中學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門、教室,好像她從來不知疲倦;12年的媽媽不僅僅是一名醫院上班的護士,更是一位殘疾少年求學路上的陪讀者,守護神;12年的媽媽身教殘兒志不殘,歷盡滄桑終不悔;12年的我竭盡全力,克服身體殘障,刻苦求學,完成了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今日以648的高考成績,給了我深愛的媽媽一份殷殷的報恩之禮,同時也給了不斷關心呵護我,鼓勵我,培養我的各階段的恩師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
今有幸遇見舉世聞名的清華大學老師,且有意備錄我圓大學之夢,得此喜訊,我母子倆狂喜之余,又新添愁云,由于我的身體原因,無論我走到哪里,這輩子都離不開親人的隨身陪護,以照顧我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媽媽為了陪我上學無奈放棄工作,僅有的經濟來源將要斬斷……在此,我懇切希望貴校在接納我的同時,能夠給我母子倆幫助解決一間陋宿,僅供我娘兒倆濟身而已,學生我將萬分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