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慧君中級11期第364天分享,約練103次(總101+30次)

聽課感悟

昨晚上初14的第15次課,劉老師講一般化,因應問句,例外問句。

首先是討論環節,讓大家討論這一周對贊美的運用。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及時的贊美劉老師行動力好強,體會到了贊美要及時;還有就是感受到贊美要真誠,用心而不是靠嘴,這個點最重要,也最難做到,生活中當我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肯定孩子時,他是接納的;還有就是贊美的語言要簡潔,你今天好早呀!今天這條裙子不錯呀!就是簡短的一句話,不用說太多,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欣賞,他人可以感受到的;好像我還用到了讓他人自我贊美,你今天咋來這么早呢?他開始說怎么做,怎么做的。

其次答疑解惑環節,我的問題劉老師在回答時,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對我這個人的肯定,“呂老師可以看到您想更好,您的自我覺察反思能力很強!”首先關注我這個人,而不是我的問題,看到我做到的地方。第二部分解答我的問題,“您說的這個情況,如果是新手咨詢師確實會受挫,假如是您的孩子正在做一件事,您搶過來替他做完,他會怎么想,本來他做的還不錯……您能有這個覺察挺好的,接下來關注以后怎么做,可以好一些。”劉老師對我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是孩子在做事,我沖出來這樣做會使孩子有什么感受,讓我更多的感受到對咨詢師的那份傷害是怎么樣的,那種被挑錯,被否定的感覺是怎么樣的。第三部分就是關注解決,關注接下來的一小步,劉老師在肯定我的覺察能力時,讓我關注接下來怎么做,可以穩住自己,可以讓我多做對的。聽了劉老師這樣的解答,心里是接納的,我被看到,希望自己更好,希望助人,同時這樣的做法確實不妥,劉老師拿孩子做事情,如果我這樣沖出來,舉例子讓我明白咨詢師該有多受挫,最后又肯定我有這個覺察挺好的,接下來需要做點什么,去穩住自己。這個解答的過程踐行著焦點的理念,對人的關注,而不是問題,回答問題深入淺出,拿孩子舉例子我是最容易接納的,最后關注解決,接下來怎么做會讓自己穩住,回到了我疑惑的點沒穩住上。

接下來劉老師對其他的老師進行答疑解惑,其他的老師大部分是贊美這方面,不知道從哪個點贊美,對家人的贊美不容易做,劉老師的回答從自己讀研究生的一件趣事,到自己研究生畢業后的講課,到有意識多做咨詢,一點點用一般化,不知道怎么做很正常呀,就是不容易用到家人身上,自己曾經也是這樣走過來的,讓我覺得不那么著急了,期待不那么高了,贊美就是要多練,多實踐,去體會,去感悟怎么做可以更有效,課程的結束不是學習的終止,團隊一直都在,我們隨時可以去學習,去實踐的。

最后劉老師開始今天的課程,一般化,剛才答疑解惑環節劉老師一直在用一般化,不過他沒有上來就用,從來訪者認為的自己不正常,到咨詢師的好像,大概,或許都是這樣的,是有一個過程的,劉老師講到了慢一點,慢下來,怎么撥一顆枯樹,需要左搖一搖,右搖一搖,前搖一搖,后搖一搖,松動了才容易撥出來。咨詢約練就像撥樹,聊聊這個不開心,不舒服,是什么時候呢?啥感受呢,誰會注意到呢,他會怎么說,是什么讓他這樣說呢,你會怎么想呢?是什么讓你這樣想呢,有沒有不一樣的時候呢?那是什么時候呢?你是怎么做的呢?哦,咋做那么好呢,一點點陪著他,貼著他,咨詢師就是陪伴者和傾聽者,最后在來訪者的情緒有松動時,用軟化的語言表達一般化,好像,許多,可能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大概就是不舒服,就是這樣呢,婉轉地表達一般化,使來訪者有一個接受的過程,或許更愿意接納咨詢師的一般化觀點。

最后劉老師講到例外問句,因應問句,還有咨詢前改變,好像我昨晚上的課程內容好多呢,我還是需要再聽聽錄音。

這次課和初11還是真的不同,有了答疑解惑環節,劉老師更多的講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更幽默風趣了,劉老師也在變化,我也緊隨其后吧,持續我的焦點學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